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N 乃复遇强胡

"乃复遇强胡"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4:29:06


简介: “乃复遇强胡”出自宋代陆游的《杂兴》,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ǎi fù yù qiáng hú,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杂兴》
内容:
家本徒寿春,遭乱建炎初。
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
于时两两髦,几不保头颅。
乱定不敢归,三载东阳居。
人事固难料,今乃八十余。
努力未死间,读我先人书。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诗词:《杂兴》

家本徒寿春,
遭乱建炎初。
南来避狂寇,
乃复遇强胡。

于时两两髦,
几不保头颅。
乱定不敢归,
三载东阳居。

人事固难料,
今乃八十余。
努力未死间,
读我先人书。

中文译文:
我本来自寿春的家,
遭遇乱世建炎之初。
南来躲避疯狂的寇敌,
却又不幸遇到强大的胡人。

那时候人们都纷纷剃发,
几乎无法保住自己的头颅。
乱局定下来后我不敢回家,
在东阳居住了三年。

人事变化确实难以预料,
如今已经过了八十多岁。
虽然力量不再,但我仍然努力,
阅读我先人的书籍。

诗意和赏析:
《杂兴》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陆游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乱世中的遭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诗中描述了作者原本来自寿春,但却在乱世初期遭遇到了建炎时期的混乱局势。他南来避避乱,却又遇到了强大的胡人侵略。在这个时候,人们为了生存都剃发为僧,以求保全生命。然而,乱势平定后,作者却不敢回家,选择在东阳居住了三年。

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乱世的艰辛和人心的不安。他深刻地感受到人事变化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尽管如今已经年过八旬,但他仍然保持着努力和奋发向前的精神,并通过阅读先人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出了作者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于人世沧桑的思考。它饱含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ā běn tú shòu chūn, zāo luàn jiàn yán chū.
家本徒寿春,遭乱建炎初。
nán lái bì kuáng kòu, nǎi fù yù qiáng hú.
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
yú shí liǎng liǎng máo, jǐ bù bǎo tóu lú.
于时两两髦,几不保头颅。
luàn dìng bù gǎn guī, sān zài dōng yáng jū.
乱定不敢归,三载东阳居。
rén shì gù nán liào, jīn nǎi bā shí yú.
人事固难料,今乃八十余。
nǔ lì wèi sǐ jiān, dú wǒ xiān rén shū.
努力未死间,读我先人书。
韵脚: 拼音:nǎi fù yù qiáng hú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乃 你,你的 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他的 乃心在咸阳。--曹操《蒿里行》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此,这个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 这样,如此 子无乃 乃(迺、廼)nǎi ⒈你,你的~父。~弟。 ⒉于是,这才河水浅,~涉水而过。经劝说~止。 ⒊是,就是非他~你。失败~成功之母。 ⒋竟~至如此。 ⒌却貌似稻苗,~是稗子。 ⒍只,仅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五。 ⒎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遇 (形声。从辵,禺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同本义 遇,逢也。--《说文》 遇主于巷。--《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 乃遇汝鸠汝方。--《书·序》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礼记·曲礼》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传》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见);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补正(指遇到员额出缺时,得补任为官) 遭受 遇人之艰难矣。--《诗·卫风·中谷有蓷》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 遇yù ⒈碰到,会见,相逢~到。~见。相~。 ⒉对待,款待待~。礼~。殊~。 ⒊遭到~险。~难。 ⒋机会机~。佳~。 遇yóng 1.曲遇,古地名。 遇ǒu 1.相对。 2.偶然。

:强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同本义 通襁”。襁褓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史记·鲁周公世家》 强 (通彊。弱的反义词) 弓有力 彊,弓有力也。--《说文》 强,健也。--《广韵》 材官引彊。--《史记·绛侯世家》 强弩之末。--《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强弩(用机括发射的强弓) 强盛;势力大 不可谓强。--《墨子·公输》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自胜者强。--《 强(強、彊)、犟(勥)jiàng不屈,任性,固执倔~。脾气~。别~嘴嘛。"强"另见qiáng。 强(強、彊)qiǎng ⒈硬要,迫使~词夺理。~迫命令。 ⒉尽力,竭力,勉强~谏(谏规劝)。~人所难。 强(強、彊)qiáng  ⒈健壮,有力,跟"弱"相对~健。~壮。~大。~盛。挽弓当挽~。 ⒉增多,加固增~。加~。~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指农业)。 ⒊好,程度高今年生活比往年~。~将手下无弱兵。工作能力~。 ⒋有余,略多百分之三十~。 ⒌凶狠~横。~暴。 ⒍ ⒎ ⒏ ①坚决,剧烈~烈抗议。 ②鲜明的,程度很深的~烈的阳光。 强qiāng 1.见"强水"。 强jiāng 1.见"强强"。 2.通"僵"。毙,死。 3.通"僵"。僵硬,不灵活。 4.通"疆"。

: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胡(鬳、衚)hú ⒈〈古〉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之统称~人。~服。泛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或外国的~椒。~琴。~萝卜。 ⒉乱,无理~说八道。~言乱语。~作非为(肆无忌惮的做坏事)。 ⒊文言疑问代词。什么,怎样~为慕大鲸?~不归? ⒋〈古〉指兽颈下的垂肉。 ⒌ 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