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蹑履多凭一杖藜

"蹑履多凭一杖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4:41:10


简介: “蹑履多凭一杖藜”出自宋代叶升的《登凌云山绝顶》,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iè lǚ duō píng yī zhàng l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登凌云山绝顶》
内容:
崔巍万仞俨危梯,蹑履多凭一杖藜
老宦跻崖冲斗动,高朋立顶惹同啼。
振衣远望乾坤小,举首回看日月低。
自是登天疑有路,云山缥缈夕阳西。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叶升
诗人介绍: 叶升,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第进士,曾官主簿(《南安县志》卷四八)。
翻译:

《登凌云山绝顶》是一首宋代叶升创作的诗词。这首诗具有浓厚的山水风情,表达了作者对登山攀高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中文译文:
崔巍万仞俨危梯,
蹑履多凭一杖藜。
老宦跻崖冲斗动,
高朋立顶惹同啼。
振衣远望乾坤小,
举首回看日月低。
自是登天疑有路,
云山缥缈夕阳西。

诗意:
诗人描述了登临凌云山顶的壮丽景色。山峰高耸,如万仞之峭壁,登山道路险峻,只能依靠一杖藜支撑着脚下的脚步。作者年老的官员攀登悬崖峭壁,奋力向上,和好友一同站在山顶,引起了山中的动物们的惊鸣。抖动衣袖远望时,世界变小,抬头望天,日月也显得低沉。但诗人相信登天的路一定存在,只是云山苍茫,夕阳西斜,道路朦胧不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登山攀高的艰辛和追求自由、超越功名的决心和勇气。其中,崔巍万仞、蹑履多凭一杖藜等描绘了攀山的困难和危险,老宦跻崖冲斗动、高朋立顶惹同啼等表达了诗人在攀爬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兴奋和自豪。最后几句诗通过描绘振衣远望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登山所带来的体验的细腻感悟。整首诗以壮丽的山水为背景,凭借精彩的描写和舒展的词句,塑造出鲜明而深刻的形象,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险和困难时的豪情壮志以及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uī wēi wàn rèn yǎn wēi tī, niè lǚ duō píng yī zhàng lí.
崔巍万仞俨危梯,蹑履多凭一杖藜。
lǎo huàn jī yá chōng dòu dòng, gāo péng lì dǐng rě tóng tí.
老宦跻崖冲斗动,高朋立顶惹同啼。
zhèn yī yuǎn wàng qián kūn xiǎo, jǔ shǒu huí kàn rì yuè dī.
振衣远望乾坤小,举首回看日月低。
zì shì dēng tiān yí yǒu lù, yún shān piāo miǎo xī yáng xī.
自是登天疑有路,云山缥缈夕阳西。
韵脚: 拼音:niè lǚ duō píng yī zhàng lí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蹑 (形声。从足,聂声。本义踩踏,有意识地踩踏) 同本义 蹑,蹈也。--《说文》 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战国策·秦策》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史记·淮阴侯列传》 蹑屐登崖。--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农夫蹑丝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足下蹑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 蹑履相逢迎。 又如蹑冻(踏着未融化的冰雪行路);蹑球(踩球);蹑蹬(踩踏石级);蹑级(顺着台阶逐级上下) 登 世胄蹑高,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又如飞空蹑壁;蹑级(逐级提拔);蹑空(旧谓得 蹑(躡)niè ⒈踩,踏上~其足。~高位。~足其间(参加进去)。 ⒉跟踪,追随追~。~踪。 ⒊动作很轻的样子,也作"捏"~手~脚。

:履〈动〉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履霜,履虎尾。--《易·坤》 可以履霜。--《诗·魏风·葛屦》 履蒯席。--《礼记·玉藻》 地履其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足之所履。--《庄子·养生主》 又如履危(蹈践高危之处);履亩(勘查田亩);履虎尾(踩踏虎尾);履迹(踏着前人的足迹);履霜(踩踏霜地。比喻由眼下迹象而警戒未来);涉水如履平地;履冰(行于冰上);履冰狐(踏冰而过的狐狸);履坦(行于) 履lǚ ⒈鞋草~。取~。 ⒉踩,践踏~险如夷。如~薄冰。 ⒊做,实行~行。~约。 ⒋脚步步~维艰。步~稳健。 ⒌ ①个人的经历。 ②记载履历的文件、表格。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说文》 多,众也。--《尔雅·释诂》 何多日也。--《诗·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多次;多分(多半);多士(众多士子);多感(多谢,非常感激);多口(多嘴);多般(许多事端;多半;大概);多口可(许多);多花(方言。许多);多许(多少) 超过正确的

:凭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同本义 恁,依也。--《小尔雅》 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三国演义》 或凭几学书。--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 又如凭几(凭靠几案);凭肩(以手靠在别人肩上);凭脉(搭脉) 依托;仰仗 不凭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庄子·则阳》 凭恃其众。--《左传·哀公七年》 又如凭附(依附;依靠);凭妖(依托妖言);凭狐(喻依仗他人权势的人);凭城(据城以守);凭系(依托维系 凭(憑、剅)píng ⒈靠着~栏。~窗。 ⒉依靠,仗持,依据全~大家。~仗。~借。~险固守。 ⒊根据~票进场。 ⒋证据~证。~据。真~实据。 ⒌任,随海阔~鱼跃。 ⒍登临~高独苦吟。 ⒎[凭空]没有依据~空捏造。 ⒏[凭吊]面对遗迹、坟墓等表示怀念~吊先烈。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杖 (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杖,持也。--《说文》 王左杖黄钺。--《书·牧誓》 杖剑从之。--《汉书·韩信传》 杖斧。--《汉书·武帝纪》 又如杖斧(持斧以为威权);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权的武臣);杖策(执马鞭);杖节(执持旌节) 通仗”。凭倚;依靠 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左传·襄公八年》 近臣已下足杖矣。--《汉书·李寻传》 仗父兄之烈。--《资治通鉴》 仗舟楫。 仗汝扶持。--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 杖zhàng ⒈用手扶着走路的棍子拐~。手~。扶~而行。 ⒉棍棒擀面~。玩刀动~。 ⒊〈古〉刑罚的一种,用棍棒打~责。

:藜 一种普通的蔓生藜 藜,藜草也。--《说文》 聚橡栗藜藿而食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注藿也。” 藜藿之羹。--《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似藿而表赤。” 藜科。茎直立,叶子菱状卵形,边缘有齿牙,下面被粉状物,花黄绿色,嫩叶可食。如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藜芘(藜编的璧障);藜床(藜茎编的床塌) 藜藿 尧王天下也,…粝粢之食,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藜藿--吃野菜。动用) 藜(蔾)lí一年生草本,花黄绿色。嫩叶可吃,全草可供药用,老茎可做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