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菑川故旧识平津

"菑川故旧识平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0 12:55:38


简介: “菑川故旧识平津”出自宋代苏辙的《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āi chuān gù jiù shí píng jī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出处: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
内容:
稷下诸公今几人,三为祭酒发如银。
梁王宫殿归留钥,尚父山河属老臣,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过家定有金钱费,千里争看衣锦身。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
胜势未容秦地险,奇花仅比雒城优。
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
铃阁虚闲官酿熟,应容将佐得遨游。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辙
诗人介绍: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翻译: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稷下诸公今几人,
三为祭酒发如银。
梁王宫殿归留钥,
尚父山河属老臣。

沂水弦歌重曾点,
菑川故旧识平津。
过家定有金钱费,
千里争看衣锦身。

面山负海古诸侯,
信美东方第一州。
胜势未容秦地险,
奇花仅比雒城优。

新丝出盎冬裘具,
贡枣登场岁事休。
铃阁虚闲官酿熟,
应容将佐得遨游。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

稷下的诸公今天有几人,
其中三人被任命为祭酒,才华出众如银。
梁王的宫殿留下钥匙,
山河属于尚父这位老臣。

沂水的弦歌再次响起,
菑川的故友认识平津。
经过家门一定有金钱花费,
千里之遥争相瞻仰衣锦华服的身姿。

面对山峦,担负着海洋的古代诸侯,
东方的第一州信美无疑。
胜势未能容纳秦地的险阻,
奇花只能与洛阳城相媲美。

新的丝绸从盎中出来,冬天的皮袍已备齐,
贡献的枣子登上了舞台,岁月的事情到此结束。
铃阁空闲,官方的酿酒已经成熟,
应该让将佐们得以自由地游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为了送别龚鼎臣谏议官而创作的。诗中通过描绘时代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表达了对龚鼎臣的赞美和送别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稷下的几位公卿,其中三人被任命为祭酒,才华横溢如银,显示了他们的杰出才能和重要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梁王宫殿留下钥匙和尚父居住的山河,暗示着龚鼎臣长期在高位履职,对国家山河有深厚的了解和执政经验。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沂水的弦歌、菑川的故友、衣锦还乡的场景,表达了对龚鼎臣功成名就的赞美和对他的远行的祝福。

最后几句描述了古代诸侯的威仪与东方第一州的美景,对龚鼎臣的成就和地位进行了赞扬。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描绘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龚鼎臣的敬佩和送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未来的祝福和对他所在的职位的崇高评价。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ì xià zhū gōng jīn jǐ rén, sān wèi jì jiǔ fā rú yín.
稷下诸公今几人,三为祭酒发如银。
liáng wáng gōng diàn guī liú yào, shàng fù shān hé shǔ lǎo chén, yí shuǐ xián gē zhòng céng diǎn, zāi chuān gù jiù shí píng jīn.
梁王宫殿归留钥,尚父山河属老臣,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guò jiā dìng yǒu jīn qián fèi, qiān lǐ zhēng kàn yī jǐn shēn.
过家定有金钱费,千里争看衣锦身。
miàn shān fù hǎi gǔ zhū hóu, xìn měi dōng fāng dì yī zhōu.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
shèng shì wèi róng qín dì xiǎn, qí huā jǐn bǐ luò chéng yōu.
胜势未容秦地险,奇花仅比雒城优。
xīn sī chū àng dōng qiú jù, gòng zǎo dēng chǎng suì shì xiū.
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
líng gé xū xián guān niàng shú, yīng róng jiàng zuǒ dé áo yóu.
铃阁虚闲官酿熟,应容将佐得遨游。
韵脚: 拼音:zāi chuān gù jiù shí píng jī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菑 (形声。从苃,甾声。荒地,故从苃。本义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同本义 菑,不耕田也。--《说文》。按,古文从田,巛声,小篆又加草耳。不耕田者,不耕而才耕之田也。 不菑畬。--《易·无妄》。董遇注菑,反草也。” 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尔雅》 耕获菑畬,时时利赖其用。--明·徐光启《甘薯疏序》 又如菑畬(开垦一年和三年的地);菑亩(初耕的田地) 直立而枯死的树木 其菑其翳。--《诗·大雅·皇矣》 周公之状,身如断菑。--《荀子 菑zī ⒈开荒,除草。 ⒉开垦已一年的田地。 ⒊〈古〉通"灾"。 菑zì 1.直立未倒的枯木。 2.围墙。 3.通"倳"。树立;插入。 4.剖析。参见"菑栗"。 菑zāi 1.灾害;灾难。 2.桅;伤害。

:川〈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 川 chuān ①河流百~归海。 ②山间或平原间平坦而低的地带米粮~。 ③指四川~菜。 【川鼻草约】见【穿鼻草约】。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由高腔、昆腔、胡琴戏、弹戏和灯戏,种声腔综合而成。剧目和音乐均以高腔最丰富。 【川流不息】像河水般流动不停。多用于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川藏公路】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公路。全长2413公里。1954年通车。沿途道路曲折,先后翻越14座大山和跨越12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对西藏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川资】路费。 川chuān ⒈水道,河流~流。百~归海。 ⒉平原,平地米粮~。平~(也指平地的河流)广野。 ⒊四川的简称~芎。~盐。入~。 ⒋

:故〈名〉 (形声。从攴,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故gù ⒈旧,过去的,跟"新"相对~旧。会见~人(故人老朋友)。回到~居。 ⒉意外的事情突然变~。医疗事~。 ⒊事中原遂多~。 ⒋原因缘~∥~。 ⒌存心,有意明知~犯。~意刁难。 ⒍本,原来的思~乡。归~里。遥望~国。 ⒎死,死亡人已~。病~了。 ⒏连词。所以,因此事已明确,~不再问。 ⒐ ⒑ ①旧事,过去的事情已是~事。 ②章程,制度奉行~事。 ③有情节、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历史~事。民间~事。曲艺~事。

:旧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萑”,鸱鸟类;下面是臼”,作声符。本义鸟名) 鸺鷙,即猫头鹰 故交,老交情 待之若旧。--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与之有旧。--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与相国有旧。--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怀旧;有旧;念旧;亲戚故旧;旧雨 原有的典章制度 不必循旧。--《淮南子·泛论》 又如复旧;照旧 指世族 通丘”。丘冢,坟墓 越王不隳旧冢。--《说苑·尊贤》 越王 旧(舊)jiù ⒈陈的,过时的,跟"新"相对~的。~日。守~。~调重弹。〈引〉原来的,从前的~山河。~地重游。~恨新仇。 ⒉老朋友,有交情的人~友。~交。亲戚故~。~雨重逢(旧雨老朋友)。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

:平〈形〉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 平píng ⒈不倾斜,无凹凸,无高低起伏~坦。~原。~面。水~如镜。 ⒉均等,公正~均。公~。~等。~分秋色。 ⒊普通,经常~淡。~凡。 ⒋安定,宁静~安。~静。太~。心~气和。 ⒌使平削~。铲~。~乱。~整土地。 ⒍〈古〉通"评"。评议。 ⒎ ⒏ ⒐ ⒑ ⒒ ①不相隶属,地位相等~行单位。 ②数学名词。两个~面、或一个~面上的两条直线、或一条直线与一个~面,永不相交~行四边形。 平pián 1.辨治。

:津〈名〉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同本义 津,水渡也。--《说文》 又东至于孟津。--《书·禹贡》 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水津注·河水》注 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又如津梁(渡口的桥梁);津人(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津门(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津吏(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津主(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津要(渡 口要地。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津逗(渡水口); 津jīn ⒈渡口~渡。关~。问~(〈喻〉探问)。 ⒉中医指人体分泌出的液体~液。特指唾液,口水望梅生~。 ⒊滋润。 ⒋天津市的简称。 ⒌ ⒍ ⒎ ①补贴(别人)。 ②工资以外的补助费,又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