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梓潼名郡蜀川东

"梓潼名郡蜀川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7:32:59


简介: “梓潼名郡蜀川东”出自宋代夏竦的《八月梓州奏广化寺池莲五茎各开二花》,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ǐ tóng míng jùn shǔ chuān dō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八月梓州奏广化寺池莲五茎各开二花》
内容:
梓潼名郡蜀川东,忽秀佳莲绀宇中。
褭褭修茎孤引绿,盈盈双蕊怪分红。
绛跗相倚凝新露,紫菂交垂向晚风。
爰考瑞图观美应,柳州嘉产实难同。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夏竦
诗人介绍: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翻译:

《八月梓州奏广化寺池莲五茎各开二花》是宋代夏竦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八月时节在广化寺的池塘中盛开的莲花,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展现了莲花的美丽和奇特之处。

诗词的中文译文:

八月的时候,在梓州广化寺的池塘里,莲花开得盛开,每茎莲花都开放出两朵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八月的时节为背景,描绘了广化寺池塘中盛开的莲花。整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精细描写,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诗中提到的莲花有五茎,每茎莲花都开放出两朵花。这种奇特的现象使得莲花更加美丽和引人注目。修长的茎上孤立地生长着翠绿的莲叶,上面凝结着新鲜的露水,映衬出莲花的绛红色。莲花盛开的姿态 graceful,双蕊分列,各自怪异地展现出鲜红的颜色。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丽和瑰丽。莲花的绽放和它独特的姿态给人以惊喜和愉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这首诗还揭示了梓州地区的特产之一——柳州的美丽和富饶。作者通过将莲花与柳州的美景相对照,表达了梓州瑞图之美和柳州产业的独特之处。

总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景物之中的奇妙之处。同时,也借此抒发了对梓州地区瑞图和柳州产业的赞美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ǐ tóng míng jùn shǔ chuān dōng, hū xiù jiā lián gàn yǔ zhōng.
梓潼名郡蜀川东,忽秀佳莲绀宇中。
niǎo niǎo xiū jīng gū yǐn lǜ, yíng yíng shuāng ruǐ guài fēn hóng.
褭褭修茎孤引绿,盈盈双蕊怪分红。
jiàng fū xiāng yǐ níng xīn lù, zǐ dì jiāo chuí xiàng wǎn fēng.
绛跗相倚凝新露,紫菂交垂向晚风。
yuán kǎo ruì tú guān měi yīng, liǔ zhōu jiā chǎn shí nán tóng.
爰考瑞图观美应,柳州嘉产实难同。
韵脚: 拼音:zǐ tóng míng jùn shǔ chuān dō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梓 (形声。从木,宰省声。本义木名,即梓树) 同本义 建筑及制作木器用 梓,楸也。--《说文》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诗·鄘风·定之方中》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美国梓;海地梓;四川梓 制作木器的人 攻木之工,轮、舆、弓、炉、匠、车、梓。--《周礼·考工记》 又如梓人(古代木工的一种);梓匠(两种木工。梓,梓人,造器具;匠,匠人 梓zǐ ⒈ ⒉雕版、刻制木板供作印刷的版~版。付~。 ⒊称故乡~里。桑~。

:潼〈名〉 (形声。从水,童声。本义潼水) 同本义 在四川省梓潼县境内,南流注入垫江 潼,潼水也,出广汉梓潼北界,南入垫江。--《说文》 在安徽省五河县境 在陕西省潼关县境 关隘名 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钖文》 潼〈形〉 云起的样子。引申为盛多 潼滃蔚荟,林木来会,津液下降,流潦霈。--汉·焦赣《易林》 高貌 沫潼潼而高厉。--宋玉《高唐赋》 潼tóng 潼chōng 1.水流灌注或水力撞击。 潼zhōng 1.见"潼溶"。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出名,有名 名míng ⒈人或事物的称谓~字。~称。地~。 ⒉说出,叫出莫~其妙。无以~之。 ⒊声誉,有声誉的出~。有~。~人。~言。~医。~将。 ⒋计人数的量词教师五~。 ⒌ ①借用作某件事的身份、资格我以工会会员的~义。 ②指表面上、形式上的名称,也简作"名"挂~。有~无实。 ⒍

:郡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同本义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朱骏声曰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 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 郡jùn〈古〉行政区域。秦朝以前比县小。自秦朝起比县大,秦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

:蜀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作蠋”) 同本义 蜀,葵中蚕也。--《说文》 蜎蜎者蜀。--《诗·东山》。传桑蚕也。” 欲小则化为蚕蠋。--《管子·水池》 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韩非子》 古族名、国名、郡名 蜀,西僻之国也。--《战国策·秦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蜀江(蜀郡之内的江河);蜀魄(杜鹃鸟的代称。传说蜀君杜宇死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蜀王春恨( 蜀shǔ ⒈周代诸侯国之一,在今四川省成都一带。 ⒉朝代名。三国(魏、~、吴)之一,又称"蜀汉",公元221-263年。第一代君主是刘备。辖区在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后扩展到云南、贵州及陕西汉中等地。 ⒊四川的简称~道。西~。 ⒋

:川〈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 川 chuān ①河流百~归海。 ②山间或平原间平坦而低的地带米粮~。 ③指四川~菜。 【川鼻草约】见【穿鼻草约】。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由高腔、昆腔、胡琴戏、弹戏和灯戏,种声腔综合而成。剧目和音乐均以高腔最丰富。 【川流不息】像河水般流动不停。多用于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川藏公路】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公路。全长2413公里。1954年通车。沿途道路曲折,先后翻越14座大山和跨越12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对西藏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川资】路费。 川chuān ⒈水道,河流~流。百~归海。 ⒉平原,平地米粮~。平~(也指平地的河流)广野。 ⒊四川的简称~芎。~盐。入~。 ⒋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