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咫尺不闻音韵传

"咫尺不闻音韵传"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21:13:16


简介: “咫尺不闻音韵传”出自明代朱瞻基的《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chǐ bù wén yīn yùn chuá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出处: 《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
内容: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
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
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
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
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
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
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
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乾坤无尘万籁静,朗然空谷声相应。
高秋正遇晓霜清,分明若向丰山听。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朱瞻基
诗人介绍: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在位期间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翻译:

《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是明代朱瞻基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烟光漠漠春山紫,
古寺深藏万松里。
夕阳西坠群壑阴,
隔林蔼蔼疏钟起。

潇湘无风波浪停,
恍如水底鸣长鲸。
山僧策杖归来晚,
遥听穿云百八声。

缓急因风如断续,
远彻山阿并水曲。
已随暮角响江城,
更送樵歌出林麓。

乘桥二客心悠然,
偶立遥看瀑布泉。
高山流水有深意,
咫尺不闻音韵传。

乾坤无尘万籁静,
朗然空谷声相应。
高秋正遇晓霜清,
分明若向丰山听。

中文译文:
烟雾弥漫,春山变得紫色,
古寺深藏在茂密的松树中。
夕阳西坠,群山的深谷笼罩在阴影之中,
隔着树林,远远地传来稀疏的钟声。

潇湘水域上没有风,波浪静止,
宛如水底传来巨鲸的鸣叫。
山中的僧人拄着拐杖归来很晚,
遥听着云层穿过,百八声钟响。

钟声因风而缓缓地响起,此起彼伏,
遥远地传遍山岭和江水的曲线。
钟声已随着黄昏角响彻江城,
更伴着樵歌从林麓传出。

两位游客站在桥上,心情悠闲,
偶尔停下来遥望着瀑布和泉水。
高山流水蕴含着深意,
尽管近在咫尺,却听不到音韵的传达。

天地间没有一丝尘埃,万籁静默,
空谷中的声音相互回应。
深秋正逢清晨的霜降,
分明地仿佛在丰山倾听。

诗意和赏析:
《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展示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诗人通过烟雾、山川、古寺和钟声等元素,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

诗中描绘的烟雾弥漫的春山,以及古寺深藏在万松之中,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夕阳西下,群山的深谷被阴影笼罩,与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形成了对比,更加突出了钟声的清脆和寂静的环境。

诗中的潇湘水域没有风浪,宛如水底传来巨鲸的鸣叫,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山中的僧人拄着拐杖归来,遥听着百八声钟声穿云而过,给人带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诗人通过描写钟声的缓急和响亮,将其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钟声在山岭和江水之间回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同时,诗人还描述了黄昏时分钟声随着黄昏角的响起而传遍整个江城,让人感受到钟声的力量和影响力。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两位游客在桥上停下来观赏瀑布和泉水的景色。高山流水被赋予了深意,虽然距离很近,却无法听到其中的声音和韵律。这部分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和隔阂,强调了自然的神秘和超越人类理解的力量。

整首诗以山水景色和钟声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钟声的运用,传达了一种宁静、超脱尘世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一幅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引导读者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以及钟声所带来的超越时空的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ān guāng mò mò chūn shān zǐ, gǔ sì shēn cáng wàn sōng lǐ.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
xī yáng xī zhuì qún hè yīn, gé lín ǎi ǎi shū zhōng qǐ.
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
xiāo xiāng wú fēng bō làng tíng, huǎng rú shuǐ dǐ míng zhǎng jīng.
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
shān sēng cè zhàng guī lái wǎn, yáo tīng chuān yún bǎi bā shēng.
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
huǎn jí yīn fēng rú duàn xù, yuǎn chè shān ā bìng shuǐ qū.
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
yǐ suí mù jiǎo xiǎng jiāng chéng, gèng sòng qiáo gē chū lín lù.
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
chéng qiáo èr kè xīn yōu rán, ǒu lì yáo kàn pù bù quán.
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
gāo shān liú shuǐ yǒu shēn yì, zhǐ chǐ bù wén yīn yùn chuán.
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qián kūn wú chén wàn lài jìng, lǎng rán kōng gǔ shēng xiāng yìng.
乾坤无尘万籁静,朗然空谷声相应。
gāo qiū zhèng yù xiǎo shuāng qīng, fēn míng ruò xiàng fēng shān tīng.
高秋正遇晓霜清,分明若向丰山听。
韵脚: 拼音:zhǐ chǐ bù wén yīn yùn chuán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咫 (形声。从尺,只声。本义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同本义 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说文》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吾不能行也咫。--《国语·晋语》 是知无咫。--《国语·楚语》。注言少也。” 又如咫尺之书(书信) 咫 比喻距离很近 晋视道如咫。--《周书·太子》。注喻近。” 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吕氏春秋》 又如咫步(短距离);咫见(短浅的见识);咫书(咫尺之书); 咫zhǐ ⒈周代时期八寸为一咫。 ⒉ ①很短或很近~尺之木。近在~尺。 ②微小无~尺之功。

:尺 chi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尺 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参看 【工尺】。又见chǐ。 尺 chǐ ①长度单位。 ②市尺合1/3米。 ③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的器具丁字~。 ④像尺的东西。计算~。又见chē。 【尺八】古代竹制管乐器。管长一尺八寸,故名。有六指孔,另一孔蒙竹膜,竖吹。宋代后不用。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 【尺带珠丹】(697-754)吐蕃赞普。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曾向唐求婚和亲,唐中宗以养女金城公主远嫁吐蕃。730年,与唐会盟,734年分界立碑,约以互不侵犯。 【尺牍】文体名称。即书信。牍古代书写用的木简。作书信用的木简约长一尺。 【尺短寸长】(由于应用在不同的地方)一尺也有显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各种事物都有长处也有短处。 【尺规】直尺和圆规的统称。 【尺规作图】以直尺和圆规为工具,按照作图公法所允许的范围加以有限次组合而完成的作图方法。 尺chě ⒈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尺chǐ ⒈长度单位。市尺一~为十寸,十~为一丈。三市~为一米。 ⒉量长短的器具竹~。钢~。 ⒊一种制图用具放大~。丁字~。 ⒋像尺的东西仿~。镇~(压纸用)。 ⒌中医切脉部位之一脉三部,寸关~。 ⒍ ⒎ ⒏ ⒐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 闻wén ⒈听耳~目睹。~过则喜。~风而起。 ⒉消息,听说的,听见的新~。奇~。~所未~。 ⒊出名,有名望~人。~名。 ⒋名声丑~。令(好的)~。 ⒌知识见~。博~强志(记)。 ⒍用鼻子嗅~着烟味。~到香味。 闻wèn 1.声誉,名声。 2.通"问"。慰问。 3.通"问"。询问。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 音yīn ⒈声声~。 ⒉消息~讯。佳~。 ⒊音节,听觉上感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一字一~。双~词。

:韵 (形声。从音,员(匀)声。本义和谐悦耳的声音) 同本义 余韵徐歇。--宋· 苏轼《石钟山记》 短笛无声,寒砧不韵。--《西游记》 又如韵悠悠(声音悠扬) 归本于喉的音。即语音学所称的韵母 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气韵;风度 韵 风韵雅致 美,标致 韵(韻)yùn ⒈和谐悦耳的声音琴~悠扬。 ⒉字音中声母以外的,字音中后面的部分~母。押~。 ⒊诗歌、辞赋等的韵脚异声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 ⒋风度,风致~度。风~。

:传〈动〉 chuan 传递;传送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又如传度(传授);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传书(传授书籍)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又如传位(传授帝王权位);传政(传授政权) 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