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燥者勿与言

"燥者勿与言"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8:05:03


简介: “燥者勿与言”出自宋代罗公升的《纪秦汉间事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ào zhě wù yǔ yán,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出处: 《纪秦汉间事二首》
内容:
秦焰亦已灰,函关碎周文。
玄感老东都,不救身首分。
慎勿轻瘠牛,犹足偾孤豚。
高文信神武,□往乘□昏。
落果固有时,燥者勿与言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罗公升
诗人介绍: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翻译:

《纪秦汉间事二首》是宋代文人罗公升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秦焰亦已灰,函关碎周文。
秦朝的烽火已经熄灭,函谷关已经荒废。
玄感老东都,不救身首分。
形容玄感(指东都洛阳)已经老去,却无法拯救身体的痛苦。

慎勿轻瘠牛,犹足偾孤豚。
劝告人们不要轻视瘦弱的牛,它仍然可以养活孤独的猪。

高文信神武,□往乘□昏。
高文(指汉高祖刘邦)英明而有勇武的品质,追溯到往昔的历史时期。

落果固有时,燥者勿与言。
果实的成熟有其固定的时机,不要与急躁之人交谈。

这首诗词通过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其中,秦焰熄灭和函关荒废的描写,表达了对昔日盛世的追忆和对时光流转不可逆转的感叹。玄感老东都的形容,暗示了岁月的无情,老去不可挽回。同时,诗中的劝告和警示,以瘠牛和孤豚为比喻,表达了对弱者和孤寂者的同情和呼吁。最后,提到高文的信仰和英明,以及果实成熟的时机,呼唤人们要保持耐心和冷静,不要急躁。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以及对中庸、冷静、宽容的态度倡导。诗词通过意象的运用,使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历史的变迁和生活的无常,引发人们对于人生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ín yàn yì yǐ huī, hán guān suì zhōu wén.
秦焰亦已灰,函关碎周文。
xuán gǎn lǎo dōng dōu, bù jiù shēn shǒu fēn.
玄感老东都,不救身首分。
shèn wù qīng jí niú, yóu zú fèn gū tún.
慎勿轻瘠牛,犹足偾孤豚。
gāo wén xìn shén wǔ, wǎng chéng hūn.
高文信神武,□往乘□昏。
luò guǒ gù yǒu shí, zào zhě wù yǔ yán.
落果固有时,燥者勿与言。
韵脚: 拼音:zào zhě wù yǔ yán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燥〈名〉 sao 剁细的肉 燥 〈形〉 快 从此以后,匡超人的肉和豆腐都卖得生意又燥,不到日中就卖完了,把钱拿来家伴着父亲。--《儒林外史》 燥 zao (形声)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燥,干也。--《说文》 火就燥。--《易·文言传》 燥,焦也。--《释名》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又如燥吻(干燥的嘴唇);燥坼(干燥坼裂);燥劲(干燥强劲);燥刚(干燥刚劲);燥气(干燥之气);燥急(干渴得利害);燥渴 燥zào干~热。干~。   燥sào 1.方言。快速。 2.害臊。参见"燥不搭"。 3.见"燥子"。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王衍《醉妆词》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 者zhě ⒈代词。指人、事、物、时、数、地点等作~。读~。劳动~。前~。大~。昔~。那~。此四~。治国能使贫~富。 ⒉这,此(多见于古诗词或早期白话中)~回。~番。~个。~儿走。 ⒊助词。〈表〉语气停顿郭沫若~,四川人也。 ⒋用于句末。〈表〉希望或命令的语气且慢~。

:兀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同本义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光秃(如毛发)的 蜀山兀。--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茫然无知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不够稳定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勿wù ⒈别,不要~动。请~吸烟。 ⒉不~许。守而~失。 勿mò 1.见"恤勿"。

:与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鉹??),共同抬起,与,给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同本义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 与(與)yǔ ⒈跟,同,和~众不同。~虎谋皮。我~你们一道走。 ⒉给,授予交~。送~。赠~。 ⒊交往,友好彼此相~。不欺其~(其与指结交好的国家)。 ⒋赞许,帮助朝过夕改,君子~之。君不~胜者,而~不胜者。 ⒌ 与(與)yú同"欤"。 与(與)yù参加,参预~会。参~。~闻(亲自听到。参与其事且得知内情)。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