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猨鹤认名听号令

"猨鹤认名听号令"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4:19:29


简介: “猨鹤认名听号令”出自宋代薛嵎的《下第归故园》,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uán hè rèn míng tīng hào lì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下第归故园》
内容:
扁舟摇荡水心村,几度烟波入梦魂。
猨鹤认名听号令,淦樵报礼叙寒温。
浮生多事景逾促,自古求人道不尊。
莫为穷途妨旷达,定应束帛贲丘园。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薛嵎
诗人介绍: (1212—?)温州永嘉人,字仲止,一字宾日。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官长溪簿。诗宗永嘉一派。有《云泉集》。
翻译:

《下第归故园》是薛嵎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扁舟摇荡水心村,
几度烟波入梦魂。
猨鹤认名听号令,
淦樵报礼叙寒温。
浮生多事景逾促,
自古求人道不尊。
莫为穷途妨旷达,
定应束帛贲丘园。

诗意:
这首诗以诗人的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回归故园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扁舟摇摆于水心村的景象,以及回忆中几次烟波拂过梦魂,表达了对故园的深深眷恋和渴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猿猴和鹤鸟的行为,以及农夫淦樵报告农事的场景,这些形象化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对故园的乡愁和对家乡人民的思念之情。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社会现实的感叹,指出自古以来,求助于他人往往不受重视。最后,诗人劝诫读者不要被困境所束缚,应当追求宽广的胸怀,将财富奉献于贫困的丘园。

赏析:
《下第归故园》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出对故园和家乡人民的深深眷恋之情,并对人生和社会的种种困境进行了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扁舟、烟波、猨鹤和淦樵,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使诗意更加鲜活生动。诗人通过表达对求助和依赖的反思,呼唤读者应当有远大的胸怀,将个人的成功与财富回馈于社会,关注那些贫困的人们,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寄托了诗人对故土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人情味和对真实生活的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piān zhōu yáo dàng shuǐ xīn cūn, jǐ dù yān bō rù mèng hún.
扁舟摇荡水心村,几度烟波入梦魂。
yuán hè rèn míng tīng hào lìng, gàn qiáo bào lǐ xù hán wēn.
猨鹤认名听号令,淦樵报礼叙寒温。
fú shēng duō shì jǐng yú cù, zì gǔ qiú rén dào bù zūn.
浮生多事景逾促,自古求人道不尊。
mò wèi qióng tú fáng kuàng dá, dìng yīng shù bó bēn qiū yuán.
莫为穷途妨旷达,定应束帛贲丘园。
韵脚: 拼音:yuán hè rèn míng tīng hào lìng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猨lǎo 1.南方土话。成年男子之称。 2.见"犵猨"。

:鹤 (形声。从鸟,隺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鹤,似鹄长喙。--《广韵》 鹤鸣于九皋。--《诗·小雅·鹤鸣》 腾群鹤于瑶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 又如鹤音(鹤鸣声);鹤侣(鹤的伴侣);鹤唳(鹤鸣);鹤胫(鹤的小腿);鹤语(鹤的叫声) 鹤 比喻白色 鹤hè鸟儿,要保护,禁止猎杀。它的头小,颈和脚细长,嘴长而直,翼大善飞,羽毛白色或灰色。常见的是白~,又叫"仙~"、"丹顶~"。羽毛白色,头顶红色,叫声高而清脆 。捕食鱼、虾等。

:认 (形声。从言,忍声。本义认识,辨明) 同本义 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水浒传》 过了数日,待没了认色,却将去本府告赏。--《古今小说》 又如认出他失散多年的兄弟;认记(辨认的记号);认色(辨认的标记);认旗(军中作为标志、信号的旗帜);认领(辨认并领取);认证(辨认并证实);认透(看透了,识破);认尸(辨认亲人的尸骨) 看作;认为 as;think;consider]。如认真(当真,信以为真);认贼为子(佛家语,比喻把虚妄现象当作真实的理境,指众生总以现象代替本体;泛喻颠倒是非,善恶不分) 认(誮)rèn ⒈识别,分辨~识。~字。~出。~清是非。 ⒉承担,接受,允许,同意承~。公~。~错。~可。 ⒊和无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义父。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出名,有名 名míng ⒈人或事物的称谓~字。~称。地~。 ⒉说出,叫出莫~其妙。无以~之。 ⒊声誉,有声誉的出~。有~。~人。~言。~医。~将。 ⒋计人数的量词教师五~。 ⒌ ①借用作某件事的身份、资格我以工会会员的~义。 ②指表面上、形式上的名称,也简作"名"挂~。有~无实。 ⒍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 听(聽)tīng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录音。兼~则明。偏~则暗。 ⒉顺从,接受~话。~从。~指挥。言~计从。 ⒊随,任凭~便。~凭。~之任之。 ⒋治理,处理兼~万事(兼同时)。~政(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 ⒌判决断狱~讼(狱、讼官司,诉讼)。 ⒍等候~回音。~候分派。 ⒎马口铁筒(英语tin的译音)。也用作量词两~汽油。三~饼干。 听yǐn 1.笑貌。 2.见"听听"。

:号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 号(號)hào ⒈名称称~。年~。牌~。 ⒉商店商~。分~。 ⒊人的名和字以外的别称别~。 ⒋标志记~。符~。信~。加减~。 ⒌排定次序,标上记号排坐~。编~码。将这些东西~上。 ⒍物品的规格、等级特大~。中~。均码~。 ⒎命令~令。发~施令。 ⒏军队或乐队中所用的喇叭~兵。军~队。吹冲锋~。 ⒐ ⒑ ⒒ ⒓ 号(號) háo ⒈大声呼叫~叫◆~。北风怒~。 ⒉大声哭哀~。

:令〈动〉 听从◇作聆” 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吕氏春秋》 名词。通鸰” 脊令在源,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按脊令即鷚鸰 假设语气词 令,设辞也。--《助字辨略》 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令五人保其首领。--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令狐 复姓 令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 令lìng ⒈上级的指示命~。军~。~行禁止。 ⒉使~人满意。~人发指。 ⒊善,美好~名。~闻。~望。 ⒋敬称,尊称对方的人及有关系的人~兄。~尊(称人的父亲)。 ⒌时节夏~。时~。 ⒍〈古〉官名县~。中书~。 ⒎短的词如梦~。十六字~。 令lǐng量词。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 令líng 1.见"令利"。 2.见"令俜"。 3.见"令狐"。 4.见"令星"。 5.见"脊令"。 6.通"瓴"。参见"令辟"﹑"令甓祴"。 令lián 1.见"令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