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静中观气数

"静中观气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7 02:22:23


简介: “静中观气数”出自宋代戴复古的《戊戌冬》,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zhōng guān qì sh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戊戌冬》
内容:
造化人难测,寒时暖似春。
蛟龙冬不蛰,雷电夜惊人。
四海疮痍甚,三边战伐频。
静中观气数,愁杀草茅臣。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戊戌冬》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戴复古。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造化人难测,
寒时暖似春。
蛟龙冬不蛰,
雷电夜惊人。
四海疮痍甚,
三边战伐频。
静中观气数,
愁杀草茅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戴复古对于时局的观察和感受。他从自然界中的变化描绘出人事纷繁、战乱频仍的现实。诗中通过形容寒冬中的暖意、蛟龙不蛰、雷电惊人等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人事不测的感慨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他以静观的心态观察天下变迁,深感国家的疮痍和边境的战乱,使得他内心愁绪沉重,甚至感到愁杀了草茅之臣。

赏析:
《戊戌冬》一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戴复古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首句"造化人难测"表明人事无常,世事难以预测。接着,作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寒时暖似春"、"蛟龙冬不蛰"、"雷电夜惊人",将人世间的变幻无常与自然界相对应,表达了他对于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四海疮痍甚,三边战伐频"来形容国家的困境和战乱不断的局面。最后一句"静中观气数,愁杀草茅臣"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以观察者的姿态,静静地观察着国家的命运,但却无法摆脱忧虑之情,感到愁杀了自己。

整首诗以简练明了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时局和国家动荡的关切之情。这种以自然景象为表达手法的诗风,充满了诗人对于人事无常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ào huà rén nán cè, hán shí nuǎn shì chūn.
造化人难测,寒时暖似春。
jiāo lóng dōng bù zhé, léi diàn yè jīng rén.
蛟龙冬不蛰,雷电夜惊人。
sì hǎi chuāng yí shén, sān biān zhàn fá pín.
四海疮痍甚,三边战伐频。
jìng zhōng guān qì shù, chóu shā cǎo máo chén.
静中观气数,愁杀草茅臣。
韵脚: 拼音:jìng zhōng guān qì shù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仄韵) 去声七遇  (仄韵) 入声三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 静jìng ⒈停止的,跟"动"相对~止。树欲~而风不止。 ⒉没有声响安~。平~。清~。寂~。~悄悄。 ⒊安详平心~气。 ⒋〈古〉通"净"。清洁。 ⒌

:中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又如人中(人 中zhòng ⒈符合,适合,正着,正对上~意。圆者~规,方者~矩。正~下怀。打~目标。百发百~。 ⒉感受,受到,遭到~暑。~风。~毒。~弹。恶语~伤。 ⒊ 中zhōng ⒈里,内,一定范围内室~。水~。草~。空~。国~。学校~。宇宙~。 ⒉跟"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位置~点。~段。~流砥柱。 ⒊性质、等级、高低等在两者之间的~间。~等。~学生。~流货物。 ⒋〈表〉正在进行在讨论~。在设计~。 ⒌适合于,有能力~看。~听。~用。 ⒍中国的简称~文。~医~药。 ⒎半~夜。 ⒏〈方〉成,行,好~不~?~。 ⒐ ①中心地区。 ②特指国家政权、党派、团体等的最高领导机构~央文件。 ⒑ ①四方的中间点或部分圆的~心。广场~心。 ②处在主要地位的~心人物。~心工作。 ③在某个方面占重要位置的地方政治~心。商贸~心。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观 (形声。从见,雚声。本义仔细看) 同本义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观觑( 观(觀)guān ⒈看~看。~赏。登楼~望。袖手旁~。 ⒉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世界~。正确的~点。她很乐~。 ⒊看到的景物和景象美~。奇~。 观(觀)guàn ⒈道教的庙宇纯阳~(纯阳传说中的吕洞宾)。 ⒉楼台之类台~。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气体的通称 气(氣)qì ⒈无一定形状,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煤~。水蒸~。特指空气~压。吸~。 ⒉呼吸~息。~喘。屏~。上~不接下~。 ⒊自然界冷、热等现象天~。节~。六~(阴阳风雨晦明)。 ⒋闻到的味儿~味。香~。烟~。 ⒌人的精神状态、作风、风度、力量等朝~。骄~。怒~。娇~。勇~。~宇。~节。~魄。 ⒍怒,使人发怒生~。不要~我嘛! ⒎欺负,欺压受~。 ⒏气势,气氛~壮山河。喜~洋洋。 ⒐中医指体内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虚。~血两亏。也指某种症象湿~。痰~。 ⒑迷信者所谓的"命运"~数、运~等都是无稽之谈。 ⒒ ⒓ ⒔ ①云气。 ②某种环境中反映出来的状态情景和谐的~氛。 ⒕ 气xì 1.馈赠粮饷。 2.指食物。

:数 (形声。从攴,娄声。本义点数;计算) 同本义 數,计也。--《说文》 以岁之上下数邦用。--《周礼·廪人》 递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珠可历历数也。--明·魏学洢《核舟记》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从一数到十;数拾(查点;收拾);数白道黑(卖弄口舌);数白论黄(计较银钱。白白银。黄黄金);数筹定点(数筹码计算时间);数东瓜,道茄子(尽情谈论各种事情);数米而 炊,称柴而爨(比喻吝啬之极);数数儿;数不胜数;数课(计算并予登记); 数(數)shuò ⒈屡次,经常频~。~见不鲜。~犯边境。 数(數)shǔ ⒈查点,计算当面~清。不可胜~。 ⒉指责,列举过失~落。~说。 ⒊比较起来最突出就~她勤奋。 数(數) shù ⒈指数目,数量岁~。基~。回~。人~太多,这屋容纳不了。 ⒉几,几个(指不确定的数目)~个。~年。~百种。 ⒊迷信者所谓的"天运"、"命运"天~、气~、劫~等都是胡编瞎说。 ⒋ 数cù 1.细密;稠密。 2.细小。参见"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