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衣冠肃广庭

"衣冠肃广庭"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7:44:15


简介: “衣冠肃广庭”出自宋代戴复古的《蕲州厉使君七夕祈雨》,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guān sù guǎng tí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出处: 《蕲州厉使君七夕祈雨》
内容:
樽俎忘佳节,衣冠肃广庭
为民祈一雨,何暇赏双星。
五马无惭德,三龙合效灵。
前山好云气,早已动雷霆。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蕲州厉使君七夕祈雨》

樽俎忘佳节,衣冠肃广庭。
为民祈一雨,何暇赏双星。
五马无惭德,三龙合效灵。
前山好云气,早已动雷霆。

中文译文:
酒器和祭品被遗忘了佳节,衣冠整齐的人们肃穆地站在广阔的庭院。
为了百姓祈祷一场雨,哪有时间去赏双星。
五匹马代表着无愧的品德,三条龙共同展现出神奇的力量。
前山的云气非常好,早已引动了雷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戴复古创作的,描述了蕲州厉使君在七夕节祈雨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厉使君的身份和举止,以及他为民众祈雨的决心和行动,展现了他忘却个人享受、心系百姓的高风亮节。诗人以简洁而富有韵律的语言,表达了对厉使君的赞美和敬意。

首先,诗中提到樽俎忘佳节,衣冠肃广庭,形容了厉使君在七夕节这个本应欢庆的日子里,不顾个人的快乐,庄重地站在广场上。这一描写展示了他的职责感和忠诚精神。

其次,诗中表达了厉使君为民祈雨的决心。他认为为了百姓祈雨,没有时间去赏双星。这句表达了他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责任感,愿意牺牲自己的休闲时光,全力以赴地祈求雨水的降临。

然后,诗中提到五马无惭德,三龙合效灵。五匹马代表了使君的高尚品德,显示出他在为民祈雨的过程中无愧于这个职责。三条龙则象征着神奇的力量,显示出他的祈祷会得到上天的垂青和回应。

最后,诗中描述了前山的云气和雷霆的动静,暗示着祈雨愿望已经引起了天地的共鸣。这种描写增加了诗词的神秘感和气氛,让读者感受到祈雨的庄严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蕲州厉使君七夕祈雨的场景,传递了作者对使君高尚品德和为民众付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雨水来临的期待和祈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ūn zǔ wàng jiā jié, yì guān sù guǎng tíng.
樽俎忘佳节,衣冠肃广庭。
wèi mín qí yī yǔ, hé xiá shǎng shuāng xīng.
为民祈一雨,何暇赏双星。
wǔ mǎ wú cán dé, sān lóng hé xiào líng.
五马无惭德,三龙合效灵。
qián shān hǎo yún qì, zǎo yǐ dòng léi tíng.
前山好云气,早已动雷霆。
韵脚: 拼音:yì guān sù guǎng tíng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衣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服装 衣yī ⒈上衣。泛指衣服~裳。内~。~冠楚楚。 ⒉包在物体外面的胞~。糖~炮弹。 衣yì穿~轻裘。~羽绒服。

:冠〈名〉 (会意。从冖”(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同本义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 冠guàn ⒈〈古〉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已经成人,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为"弱冠"(弱指少年)。 ⒉位居第一,超群出众~军。产值~全国。 ⒊戴帽子~儒冠者。 ⒋用于前面,有"加上"的意思~以作家桂冠。 冠guān ⒈帽子衣~整洁。怒发冲~。 ⒉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高起的东西鸡~。花~子。

:肃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同本义 肃,持事振敬也。--《训文》 忠肃共懿。--《左传·文公十八年》 肃肃在庙。--《诗·大雅·思齐》 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 宽肃宣惠。--《国语·周语》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汉书·五行志》 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后汉书·邓皇后传》 又如肃敬(恭恭敬敬);肃迓(恭迎);肃奉(恭敬地接受或遵奉);肃括(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有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肃修(恭敬地修书。致亲友书札用语);肃 肃(胏)sù ⒈恭敬~立。~然起敬。 ⒉严正,庄重~静。严~。 ⒊ 肃xiāo 1.姓氏。

广 :广 (形声。从广,黄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按广”和弙”本不同义是两个字。广”,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象屋墙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现在广”是 弙”的简化字。本义宽大的房屋) 四周无壁的大屋 广,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朱骏声曰堂无四壁者。秦谓之殿,所谓堂皇也,覆 以大屋曰广。” 天子之堂广九雉。--《尚书大传》。注荣间相去也。” 居天下之广居。--《孟子》 是求马于唐肆也。--《庄子 广ān ⒈小寺庙。多称尼姑居住处~堂。 ⒉圆形的草屋。"厂"多见于人名。 广(弙)guǎng ⒈宽度长四十米,~二十米。 ⒉宽,阔,大,跟"狭"相对宽~。~阔。~大。平原~野。 ⒊多大庭~众。学识~博。 ⒋扩大,扩充电视~播。推~良种稻谷。 ⒌ ⒍ ⒎ ⒏见ān㈠。 广yǎn 1.依山崖建造的房屋。 广guàng 1.兵车。亦指三十乘兵车。 2.军队的左右翼,亦各称广。 3.横。 4.直径。 5.量宽度。 广kuàng 1.通"旷"。开朗,旷达。 2.通"旷"。辽阔,宽大。参见"广野"。 3.通"旷"。空;空闲。参见"广闲"。 4.通"旷"。荒废。 5.通"旷"。怨旷。 6.通"旷"。旷远 。参见"广肆"。 7.通"圹"。墓穴。 广guāng 1.同"?"。 2.通"光"。光明;明亮。

:庭〈名〉 (形声。从广,廷声。广,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庭,宫中也。--《说文》 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树于中庭。--《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 又如庭落(厅堂);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阶(厅砌。堂前的台阶) 堂阶前的地坪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徘徊庭树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缢于庭树。 严霜结庭兰。 又如庭闱( 庭tíng ⒈院子~院。前~。 ⒉厅堂大~。洒扫~内。 ⒊审判案件的地方或机构法~。开~。~长。 ⒋〈古〉通"廷"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