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割据山川计亦穷

"割据山川计亦穷"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8:51:47


简介: “割据山川计亦穷”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鸿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ē jù shān chuān jì yì qió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鸿沟》
内容:
英雄并世不相容,割据山川计亦穷
沟水已东全入汉,淮阴谁复议元功。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鸿沟》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英雄并世不相容,
割据山川计亦穷。
沟水已东全入汉,
淮阴谁复议元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英雄们之间却无法和平共处。山川被各个割据势力所占据,各自为政的局面也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沟水已经全都流入大河,表明各地的割据势力逐渐被统一的大势力所吞并。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淮阴地区,谁还能够重新审议并评估他们过去的功绩。

赏析:
《鸿沟》是黄庭坚在宋代政治动荡的时期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乱世的忧虑和对英雄们无法和解的感慨。诗中的"鸿沟"象征着割据势力之间的隔阂和不和,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纷争。作者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乱世的无奈和对国家统一的期望。

诗词中的"沟水已东全入汉"表明割据势力渐渐被大势力所吞并,大势所趋已经无法改变。最后两句"淮阴谁复议元功"则提出了一个问题,淮阴地区的英雄们在统一大势下,他们过去的功绩和贡献是否还能够被重新评估和重视。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忧虑和对英雄们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期望和对英雄们功绩的思念。诗词中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发,体现了黄庭坚对时代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īng xióng bìng shì bù xiāng róng, gē jù shān chuān jì yì qióng.
英雄并世不相容,割据山川计亦穷。
gōu shuǐ yǐ dōng quán rù hàn, huái yīn shuí fù yì yuán gōng.
沟水已东全入汉,淮阴谁复议元功。
韵脚: 拼音:gē jù shān chuān jì yì qió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割〈动〉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割,断也。--《广雅·释诂一》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日钦劓割夏邑。--《书·多方》 又如割鲜(割杀畜兽);割烹(割切烹调);割刀(切割之刀) 放弃 分割;割取 东割膏腴之地。--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割宅(划分宅区);割壤(划分土地;裂地分封) 杀,屠宰 割,损害 割gē ⒈切下,截断~肉。~牛草。~稻谷。〈引〉舍弃~舍。忍痛~爱。 ⒉划分,分开,分裂~地。分~。~去。~取。 ⒊ ⒋

:据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同本义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依靠,凭借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 根据 据于德。--《论语》 据 据(據)jù ⒈占,占有占~。盘~山洞。~为己有。 ⒉靠着,按着~栏杆。左手~膝。〈引〉依靠,凭借~险固守。 ⒊凭依,按照依~。引经~典。~理力争。 ⒋凭证凭~。证~。要收~。有根有~。 ⒌ ⒍见jū。 据jū ⒈ ⒉见jū。 据jǐ 1.搏击;爪持。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川〈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 川 chuān ①河流百~归海。 ②山间或平原间平坦而低的地带米粮~。 ③指四川~菜。 【川鼻草约】见【穿鼻草约】。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由高腔、昆腔、胡琴戏、弹戏和灯戏,种声腔综合而成。剧目和音乐均以高腔最丰富。 【川流不息】像河水般流动不停。多用于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川藏公路】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公路。全长2413公里。1954年通车。沿途道路曲折,先后翻越14座大山和跨越12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对西藏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川资】路费。 川chuān ⒈水道,河流~流。百~归海。 ⒉平原,平地米粮~。平~(也指平地的河流)广野。 ⒊四川的简称~芎。~盐。入~。 ⒋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計,会算也。--《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计其长。--明·魏学洢《核舟记》 蹄躰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计jì ⒈算,算帐,核算~算。共~。~日程功。 ⒉测量或检算度数、时间等的仪表温度~。记时~。 ⒊谋略,策略~谋。~策。~巧。妙~。奇~。 ⒋谋划,盘算~划。~出万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远。 ⒌ ①争论,较量跟他~较,没意思。 ②盘算,比较她从不~较个人得失。 ③商量,打算他们~较了半天,也没结果。

:亦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亦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亦yì也,同样,也是人云~云。反之~然。~步~趋(形容处处摹仿,追随他人)。 亦yī 1.人的腋窝。 2.副词。也;也是。 3.副词。又。 4.副词。尚;犹。 5.副词。已;已经。 6.副词。仅仅;只是。 7.副词。皆。 8.连词。假如,如果。 9.助词 ,无义。 10.实在;毕竟。 11.犹以。 12.通"奕"。大。 13.通"奕"。重,累。参见"亦世"。 14.通"易"。 15.姓。宋有进士亦尚节。见《万姓统谱》。

: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穷,极也。--《说文》 穷,竟也。--《小尔雅·广诂》 横四海兮焉穷?--《楚辞·九歌·云中君》 赤水穷焉。--《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吕氏春秋·下贤》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儒有博学而不穷。--《礼记·儒行》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欲穷其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 穷(竑)qióng ⒈不得志,不显贵,跟"达"相对~不失义。 ⒉阻塞,不通,走投无路,跟"通"相对日暮途~。追~寇。 ⒊生活、处境困难~苦。~困。~则思变。 ⒋尽,完结理屈词~。无~无尽。 ⒌极端,彻底推究~凶极恶。~根究底。 穷gōng 1.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