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雒邑镐京相对峙

"雒邑镐京相对峙"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1:49:52


简介: “雒邑镐京相对峙”出自宋代魏吉甫的《早朝》,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uò yì hào jīng xiāng duì zhì,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早朝》
内容:
鸣珂晓入奉天门,仰见宸居气象尊。
斗转星回新岁月,龙盘虎踞旧乾坤。
国威震叠边陲肃,帝泽汪洋浪井温。
雒邑镐京相对峙,万年周业付神孙。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魏吉甫
诗人介绍: 魏吉甫,字元嘉,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一六)。为吉州司法参军(《周文忠集》卷三《蔡子亨墓志铭》)。官至户部侍郎(《闽诗录》丙集卷九)。
翻译:

早朝

鸣珂晓入奉天门,
仰见宸居气象尊。
斗转星回新岁月,
龙盘虎踞旧乾坤。
国威震叠边陲肃,
帝泽汪洋浪井温。
雒邑镐京相对峙,
万年周业付神孙。

【中文译文】
清晨鸣钟声响彻奉天门,
仰望宫殿中主位庄严神圣。
夜幕转瞬间新的一年到来,
龙盘虎踞,守卫着古老的天地秩序。
国威震撼边陲,显示着威严庄重;
帝王的德泽如泛滥之水,温润如春井。
洛邑与镐京对立着,以见证万年尧舜的事业,
神孙万世继承周朝的传统与责任。

【诗意】
这首诗以宋代早朝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皇室的庄严与国家的威严。诗人描绘了早晨鸣钟的场景,表现了朝廷的威严和仪式感。他描述了帝王的居所和气象,以及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更替。诗中也展现了龙和虎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守卫着古老的天地秩序。同时,诗中还强调了国家的国威,边陲的安定以及帝王的仁德。最后,诗人提到了洛邑和镐京这两个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代表着周朝的传统和历史,承载了万年的历史使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朝的场景,展现了宋代朝廷的庄严和国家的威严。诗的开头就以鸣钟的声音为引子,给人一种庄严的感受。接着,诗人借用“龙盘虎踞”来形容朝廷的威仪和辉煌。通过对国家和帝王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国家威严和帝王仁德的赞美之情。最后,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周朝传统的关注,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延续感,也有对于未来之美好的展望。整首诗笔触平实而富有韵味,情感深邃而庄重,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深邃思考和对于国家的关怀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íng kē xiǎo rù fèng tiān mén, yǎng jiàn chén jū qì xiàng zūn.
鸣珂晓入奉天门,仰见宸居气象尊。
dǒu zhuǎn xīng huí xīn suì yuè, lóng pán hǔ jù jiù qián kūn.
斗转星回新岁月,龙盘虎踞旧乾坤。
guó wēi zhèn dié biān chuí sù, dì zé wāng yáng làng jǐng wēn.
国威震叠边陲肃,帝泽汪洋浪井温。
luò yì hào jīng xiāng duì zhì, wàn nián zhōu yè fù shén sūn.
雒邑镐京相对峙,万年周业付神孙。
韵脚: 拼音:luò yì hào jīng xiāng duì zhì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雒〈名〉 鸟名 雒,鵫鶀也。怪鸱。--《说文》。今称鸺鷙,也叫横纹小鴞 又如雒诵(反复诵读) 通骆”。白鬃的黑马 净古都邑名 古地名。西汉时置为雒县。自古为争蜀的战略要地。三国时刘备即因破雒城而得成都 印烙◇作烙”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庄子》 通络”。用网状物兜住头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庄子·马蹄》 雒luò ⒈水名。即洛水。 ⒉雒南县,在陕西省,1964年改为洛南县。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 国都,京城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 邑yì ⒈都城,城市都~。 ⒉县,城镇~人(本县人)。小则获~,大则得城。 ⒊ ①忧闷不安的样子安能~ ~。 ②微弱的样子和风~ ~。 邑è 1.奉承,曲从。

:镐 gao 镐头 镐 hao (形声。从金,高声。本义温器) 同本义 镐,温器也。--《说文》 镐京。古都名。西周国都,在今陕西西安西南 王在在镐。--《诗·小雅·鱼藻》 又如镐洛(镐京与洛阳的并称) 姓 镐 通皓”。光明的样子 镐gǎo ⒈一种刨土工具十字~。 镐 hào ⒈镐京,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省长安之西北。 ⒉见gǎo。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京,人所为绝京丘也。--《说文》 辨京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筑重京。--《淮南子·览冥》 为京邱若山陵。--《吕氏春秋·禁塞》 乃觏于京。--《诗·大雅·公刘》 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三国志·公孙瓒传》 又如筑京(堆土为小山);京丘(为战死的人所筑的坟墓。即京观);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京冢(京观)。泛指高大的山丘 mourtian] 望楚与堂,景山 京jīng ⒈国都,首都~城。 ⒉特指我国的首都北京~剧。~九(北京、九龙)铁路。 ⒊大莫之与~(没有比他更大的)。 ⒋数目字。〈古〉指一千万。另说十亿为兆,十兆为~。 ⒌ 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②越南的主要民族。 ⒍

:相 交互;互相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文天祥《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鲍照《代春日行》 又如相 相xiāng ⒈交互,互往来~关。~逢。~亲。~爱。互~关心。~反~成。 ⒉〈表〉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助。~信。~劝。~依为命。 ⒊看~中。左~右看。 ⒋ ⒌ ①没有遇到。 ②违抗,不一致行为~左。 ⒍ ①互相对立,一方对另一方拔刀~对。 ②比较的~对稳定。 ③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跟"绝对"呼应~对之中有绝对。 ⒎ ①两方面差不多技艺~当。 ②合适,适宜正~当。用词~当。 ③〈表〉一定程度~当恭敬。~当不错。 ⒏ ⒐ 相xiàng ⒈容貌形~。怪~。高兴~。狼狈~。 ⒉察看,仔细看~马。~机行事。 ⒊辅助,也指辅助人,〈古〉特指高级官员辅~。丞~。首~。 ⒋ ⒌指具有相同成分和相同理化性质的均匀物质。各相之间可有明显的分界。如水蒸气是一个~;水、冰是两个~;水、冰、水蒸气是三个~。 ⒍交流电路中,多相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三~交流发电机。

:对 (会意。从口,从乹”,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

:峙 (形声。从山,寺声。本义稳固地、高高地立起) 同本义 五山始峙而不动。--《列子·汤问》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步出夏门行》 又如峙立 引申为相对耸立,对立 六国互峙。--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 储备 峙乃糗粮。--《书·费誓》 以峙其峙。--《诗·大雅·崧高》 又如峙积(积储) 峙立 两山隔河峙立 峙shì ⒈ 峙zhì ⒈山屹立,耸立。〈引〉立,对立对~。互~。双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