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劋杀不遗迹

"劋杀不遗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1:37:36


简介: “劋杀不遗迹”出自宋代陈造的《戒饮三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ǎo shā bù yí jī,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出处: 《戒饮三诗》
内容:
毒痡痛受辛,斩刈憎暴秦。
杜康与仪狄,贼物其罪均。
商毒烈火炎,岐镐方阳春。
秦暴虓虎搏,欧粤无颦呻。
二子起酒祸,古今同湛身。
计实乃鸩葛,适口良甘醇。
文锦覆深阱,病媒鬼之邻。
劋杀不遗迹,辛政犹为仁。
今子知所戒,浮俗岂其伦。
生世千金躯,况复富席珍。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陈造
诗人介绍: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翻译:

《戒饮三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造。这首诗词描绘了饮酒所带来的危害和警示,表达了对酒害的深刻认识和戒酒的呼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戒饮三诗

毒痡痛受辛,
斩刈憎暴秦。
杜康与仪狄,
贼物其罪均。

商毒烈火炎,
岐镐方阳春。
秦暴虓虎搏,
欧粤无颦呻。

二子起酒祸,
古今同湛身。
计实乃鸩葛,
适口良甘醇。

文锦覆深阱,
病媒鬼之邻。
劋杀不遗迹,
辛政犹为仁。

今子知所戒,
浮俗岂其伦。
生世千金躯,
况复富席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强烈的警示意味揭示了饮酒带来的危害。诗人通过描绘酒所造成的病痛和破坏,以及酒后所引发的争斗和祸患,表达了对酒害的深刻认识和坚决戒酒的呼吁。

诗中提到的“毒痡”指的是饮酒所导致的疾病和痛苦,“斩刈憎暴秦”意味着要斩断酒的祸根。诗人进一步指出,无论是高贵的杜康酒还是平民百姓的仪狄酒,它们都是危险的贼物,一样会带来害处。

诗中描绘了酒害的严重性,比喻为商周时期烈火炽烈般的破坏力,以及秦朝暴君虓虎搏斗时的凶猛场景,而欧洲和粤地的人们则无声地忍受着酒害带来的痛苦。

诗中提到的“二子起酒祸”指的是历史上因酒而引发的祸患。古往今来,酒的危害并未消退,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诗人呼吁人们要警惕酒的迷惑,不要被酒的诱惑所蒙蔽。他将酒比作鸩葛,酒的甜美只是一种表象,实际上却隐藏着毒害。他提醒人们要明辨是非,不要被华丽的外表所迷惑。

诗人还警示人们,酒害就像深深的陷阱,它与疾病相互勾结,成为人们的媒介和邻居。他强调说,戒除酒害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即使是辛政的行为也不能与仁德相提并论。

最后,诗人寄望于当代的人们能够认识到戒酒的重要性,不被浮躁的世俗观念所左右。他提醒人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体,不要将财富和享受置于健康之上。

这首诗词通过对酒害的揭示和警示,呼吁人们远离酒精带来的危害,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它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警示,表达了对酒害的深刻认识和戒酒的呼吁,具有较高的警示和启迪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ú fū tòng shòu xīn, zhǎn yì zēng bào qín.
毒痡痛受辛,斩刈憎暴秦。
dù kāng yǔ yí dí, zéi wù qí zuì jūn.
杜康与仪狄,贼物其罪均。
shāng dú liè huǒ yán, qí gǎo fāng yáng chūn.
商毒烈火炎,岐镐方阳春。
qín bào xiāo hǔ bó, ōu yuè wú pín shēn.
秦暴虓虎搏,欧粤无颦呻。
èr zi qǐ jiǔ huò, gǔ jīn tóng zhàn shēn.
二子起酒祸,古今同湛身。
jì shí nǎi zhèn gé, shì kǒu liáng gān chún.
计实乃鸩葛,适口良甘醇。
wén jǐn fù shēn jǐng, bìng méi guǐ zhī lín.
文锦覆深阱,病媒鬼之邻。
jiǎo shā bù yí jī, xīn zhèng yóu wèi rén.
劋杀不遗迹,辛政犹为仁。
jīn zi zhī suǒ jiè, fú sú qǐ qí lún.
今子知所戒,浮俗岂其伦。
shēng shì qiān jīn qū, kuàng fù fù xí zhēn.
生世千金躯,况复富席珍。
韵脚: 拼音:jiǎo shā bù yí jī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劋jiǎo1.讨伐,灭绝"西~桓歆,北殄索虏。"2.砍;削"数~竹箭,伐檀柘。"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殺,戮也。--《说文》 武王胜殷杀纣。--《墨子·三辩》 杀气浸盛。--《吕氏春秋·仲秋》 为杀矢。--《考工记·冶氏》 杀其君,虔于乾溪。--《谷梁传·昭公十三年》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 子罕杀宋君而夺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杀(殺)shā ⒈弄死,使失去生命~敌。~猪。~虫剂。 ⒉战斗~退侵略军。~出重围。 ⒊消减,残败~风景。~威风。我花开后百花~。 ⒋收束,断绝~帐。~尾。 ⒌勒紧,扣紧~一~带子。 ⒍药物等刺激身体感到疼痛擦了这种药后~得慌。 ⒎在动词后。〈表〉程度深愁~人。喜~人。 ⒏ ⒐ ①凶恶的气势~气腾腾。 ②发泄不愉快的情绪你拿谁~气? 杀shài 1.减省。 2.等差。 3.衰微,凋零。 4.指歉收。 5.消化;消耗。 6.细小。 7.裁去(多余的)。 8.古代套在尸体下肢上的布袋。 杀sà 1.散落;散布。 2.古代为护城而设置的防卫据点。 3.枯干貌。 杀shì 1.古指臣杀君﹑子杀父的行为。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遗 wei 给予;馈赠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送交;交付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 遗wèi ⒈给予,赠送施~●~。 遗yí ⒈丢失~失。 ⒉漏掉,忽略~漏。~忘。 ⒊丢失的东西道不拾~。 ⒋漏掉的部分补~。纤悉无~。 ⒌抛弃~弃。 ⒍余,留,剩下~风。~留。不~余力。 ⒎特指死者留下的~嘱。~物。 ⒏排泄大小便~矢(矢屎)。 ⒐不自觉地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尿。~精。 ⒑ ⒒ 遗suí 1.谦虚,顺从。

:迹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急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纪声响)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 迹(踖、蹟)jì ⒈脚印留有足~。寻觅踪~。〈引〉留下的印子,或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多指建筑或器物)痕~。保存遗~。保护古~。 ⒉重要的,奇特的事情事~。奇~。 ⒊ 迹jī 1.脚印;足迹。 2.痕迹。 3.指手迹。 4.形迹;行动。 5.业绩;事迹。 6.追踪;追寻。 7.至;蹈。 8.遵循;仿效。 9.考核;推究。 10.量词。相当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