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寄声陈与赵

"寄声陈与赵"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8:38:51


简介: “寄声陈与赵”出自宋代戴复古的《送侄孙汝白往东嘉问讯陈叔方诸丈》,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shēng chén yǔ zhà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送侄孙汝白往东嘉问讯陈叔方诸丈》
内容:
子去寻名胜,何惭着布衣。
出门知所乡,在旅亦如归。
道谊无穷达,文章有是非。
寄声陈与赵,相赏莫相违。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送侄孙汝白往东嘉问讯陈叔方诸丈》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子去寻名胜,何惭着布衣。
出门知所乡,在旅亦如归。
道谊无穷达,文章有是非。
寄声陈与赵,相赏莫相违。

诗意:
这首诗是戴复古送侄孙汝白前往东嘉问候陈叔方和其他敬爱的长辈的作品。诗人表达了对侄孙远行的祝福,并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交往中的道义和文学的价值。诗中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诗人称赞侄孙勇于追求名利,尽管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穷人(布衣),但并不感到惭愧。
2. 诗人认为出门在外,不管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归属感。
3. 诗人强调了道德和人情的重要性,无论是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中。
4. 诗人寄托了对陈叔方和赵氏的问候,希望他们相互欣赏,不要产生隔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侄孙汝白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布衣形象对比了侄孙与诗人自己的社会地位,强调了勇于追求的精神。诗人通过描绘出门在外的情景,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属感。他还探讨了道义和文学的价值,强调了交往中的真诚和友善的态度。最后,诗人以寄托的方式,希望陈叔方和赵氏能够相互欣赏,保持良好的关系。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侄孙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的探讨。它展示了戴复古独特的写作风格,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人情之间的温暖和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i qù xún míng shèng, hé cán zhe bù yī.
子去寻名胜,何惭着布衣。
chū mén zhī suǒ xiāng, zài lǚ yì rú guī.
出门知所乡,在旅亦如归。
dào yì wú qióng dá, wén zhāng yǒu shì fēi.
道谊无穷达,文章有是非。
jì shēng chén yǔ zhào, xiāng shǎng mò xiāng wéi.
寄声陈与赵,相赏莫相违。
韵脚: 拼音:jì shēng chén yǔ zhào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七筱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寄 (形声。从宀,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同本义 寄,托也。--《说文》 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仪礼·丧服》传 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又如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寄庄(在外地买地设庄,收租) 委托,托付 令可以寄政。--《国语·齐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倚南窗以寄傲。--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寄命 寄jì ⒈依靠,依附~居蟹。~生虫。~人篱下。 ⒉托付,委托~托。~养。~存。~希望于青年。 ⒊传送,托人传送。现特指由邮局递送~信。~书。~钱。邮~包裹。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

:陈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古国名 陈,宛丘,舜后妫(畧??))满之所封。--《说文》 陈,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八年》 陈朝 战阵;行列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史记·李将军列传》 姓 陈 陈设,陈列 陈,列也。--《广雅》 陈,布也。--《玉篇》 展

:与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鉹??),共同抬起,与,给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同本义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 与(與)yǔ ⒈跟,同,和~众不同。~虎谋皮。我~你们一道走。 ⒉给,授予交~。送~。赠~。 ⒊交往,友好彼此相~。不欺其~(其与指结交好的国家)。 ⒋赞许,帮助朝过夕改,君子~之。君不~胜者,而~不胜者。 ⒌ 与(與)yú同"欤"。 与(與)yù参加,参预~会。参~。~闻(亲自听到。参与其事且得知内情)。

:赵 (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同本义 趙,趋趙也。--《说文》 趙,及也。--《广雅》 天子北征,赵行囗舍。--《穆天子传》。郭璞注赵,犹超腾。” 字亦作踴” 简惰跳踴般纷絮兮。--傅毅《舞赋》 踴,跳也。字之作逍。--《埤仓》 赵 古国名 周穆王封造父于赵,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 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 赵将括。(赵国的将军赵括。)--汉·刘向《列女传》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于是遂遣。 赵主之子孙。--《战国策·赵策 赵(趙)zhào周代诸侯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在今陕西东北部,山西中部、北部及河北西南部一带窃符救~。 赵diào 1.锄地铲草。 2.通"掉"。参见"赵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