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捋虎须兮捉虎尾

"捋虎须兮捉虎尾"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6:14:55


简介: “捋虎须兮捉虎尾”出自宋代释清旦的《颂古四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uō hǔ xū xī zhuō hǔ wě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颂古四首》
内容:
嶮崖之处,无处插嘴。
去却药忌,露当门齿。
杈下放身舍命,个里如龙得水。
三千里外赚吾来,捋虎须兮捉虎尾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释清旦
诗人介绍: 释清旦,俗姓严,蓬州仪陇(今属四川)人。初出关至德山,后住岳州永庆寺,迁潭州慧通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佛性法泰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六首。
翻译:

诗词的中文译文:《颂古四首》,作者:释清旦
嶮崖之处,无处插嘴。
离开也得小心,露出门齿。
身处林下放下所有,自由如龙得到水。
跋山涉水千里来,抓虎须捉虎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嶮崖险地之中的艰难和归属感。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嶮崖之处,无处插嘴”,在那样险峻的地方,人们无法轻易插话,也难以言语表达。诗句“去却药忌,露当门齿”揭示了离开嶮崖险地的危险性,需要小心谨慎,充分运用智慧。而“杈下放身舍命,个里如龙得水”,表现了一个人在放下一切的同时,获得了无拘无束的自由,如同龙得到水的感觉。最后一句“三千里外赚吾来,捋虎须兮捉虎尾”则是表达了一个人跋山涉水千里来到这里,并决心要完成一项重大任务或挑战。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哲理,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来传达人生的意义。诗中对嶮崖险地的描写和人们在其中的奋斗与追求,折射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和困苦,以及面对这些困境时应该如何勇敢面对和克服。通过描绘龙得水的自由感和抓住虎尾的决心,诗人寄托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心中追求的坚持。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启示,让人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旅程。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ǎn yá zhī chù, wú chǔ chā zuǐ.
嶮崖之处,无处插嘴。
qù què yào jì, lù dāng mén chǐ.
去却药忌,露当门齿。
chā xià fàng shēn shě mìng, gè lǐ rú lóng dé shuǐ.
杈下放身舍命,个里如龙得水。
sān qiān lǐ wài zhuàn wú lái, luō hǔ xū xī zhuō hǔ wěi.
三千里外赚吾来,捋虎须兮捉虎尾。
韵脚: 拼音:luō hǔ xū xī zhuō hǔ wěi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五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捋〈动〉luo (形声。从手,寽声。寽”,以五指持物,在字中表意。本义手握着东西向一端抹取) 同本义 武松捋起双袖,握起尖刀。--《水浒传》 堆,垒 这边堆着木料--檩子、柱子和椽子。那边捋着从各社员家收集的干土坯。--柳青《创业史》 捋臂揎拳 为人性刚,喜则眉花眼笑,怒则捋臂揎拳,胆大心雄,头高气硬。--《野叟曝言》 又叫捋袖揎拳” 捋虎须 捋luō ⒈用手握东西,顺着向一端滑动~树枝儿。 捋lǚ ⒈用手指顺着抹过去,顺着整理~胡须。抚摸~发。

:虎〈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凡伤害物 虎hǔ ⒈通称老虎。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间杂。性凶猛,捕食其它的兽,有时伤人。它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严禁猎杀食用。 ⒉〈喻〉勇猛,威武~将。 ⒊同"唬"。 ⒋ ⒌ ①〈喻〉危险的境地~口余生。 ②手上拇指与食指相交的部位。

:须 (本字作须”◇来写成有魀,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头,彡,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鬷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咀。--《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野兽的魀。泛指动、 须xū ⒈ ①须要务~注意、必~努力。 ②姓。 ⒉等待;等到。 ⒊ ①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发、~眉。 ②须子触~、花~。

:兮 啊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诗·周南·葛覃》 兮xī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缘天梯~北上。登太乙~ 玉台。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捉,搤也。--《说文》 捉,持也。--《广雅》 伊便能捉杖打人。--《世说新语·方正》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左传》 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三国志》 又如捉发(手握头发);捉秤(拿秤,掌秤);捉手(握手);捉身(把握身体);捉船(撑船,划船);捉笔(执笔)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杜甫《石壕吏》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杜甫《岁晏行》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不能行捉。--《 捉zhuō ⒈握~枪。~笔赋诗。 ⒉抓,逮捕~拿。捕~。 ⒊ ⒋

:虎〈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凡伤害物 虎hǔ ⒈通称老虎。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间杂。性凶猛,捕食其它的兽,有时伤人。它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严禁猎杀食用。 ⒉〈喻〉勇猛,威武~将。 ⒊同"唬"。 ⒋ ⒌ ①〈喻〉危险的境地~口余生。 ②手上拇指与食指相交的部位。

:尾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同本义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末端,末尾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水流的下游 边际,边界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后部 尾wěi ⒈尾巴,脊椎动物躯干背面最后的一段,泛指低等动物身体末端的突出部分摇~。马~巴。~椎骨。蜻蜓~巴。 ⒉末端~声。末~。机~。 ⒊跟在后面~随。 ⒋虫鱼鸟兽等交配交~。 ⒌量词。指鱼三~鱼。 ⒍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尾yǐ ⒈马尾巴上的长毛或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马~罗筛。三~儿(雌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