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觅句深参少陵髓

"觅句深参少陵髓"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9:48:17


简介: “觅句深参少陵髓”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和九叔知县昨游长句》,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ì jù shēn cān shǎo líng suǐ,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和九叔知县昨游长句》
内容:
诗穷不但两鬓霜,白发缘愁千丈长。
一年强半走道路,归来又见橘柚黄。
不知南邻更北里,醉折梅花照溪水。
扶藜时蹑大阮踪,觅句深参少陵髓
昨游过眼不可留,今朝欲再亦何由?
新诗已落万人口,不应更著锦囊收。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杨万里
诗人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翻译:

《和九叔知县昨游长句》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诗穷不但两鬓霜,
白发缘愁千丈长。
一年强半走道路,
归来又见橘柚黄。
不知南邻更北里,
醉折梅花照溪水。
扶藜时蹑大阮踪,
觅句深参少陵髓。
昨游过眼不可留,
今朝欲再亦何由?
新诗已落万人口,
不应更著锦囊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杨万里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自述自己已经年老,两鬓已经布满霜雪,白发源自内心的忧愁,长达千丈。他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奔波于道路之间,但每次归来都看到橘柚树的叶子变黄,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诗人不知道南边的邻居和北边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他只是在醉酒时折梅花,让梅花的芬芳照亮溪水。他时常追随大阮(指古琴名)的足迹,寻找能触动内心深处的诗句。昨天的游玩已经过眼云烟,无法再留住,而今天的早晨又如何再次游玩?他的新诗已经传遍万人之口,不应该再将它们收藏在锦囊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他的两鬓已经布满霜雪,白发源自内心的忧愁,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痕迹和人生的沧桑。诗人在奔波于道路之间,却发现每次归来都看到橘柚树的叶子变黄,这种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诗人在醉酒时折梅花,让梅花的芬芳照亮溪水,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追随大阮的足迹,寻找能触动内心深处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最后,诗人认识到时光无法停留,昨天的游玩已经过去,而今天的早晨又如何再次游玩?他的新诗已经传遍万人之口,不应该再将它们收藏在锦囊之中,表达了他对诗歌的开放和分享的态度。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诗歌的开放和分享的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ī qióng bù dàn liǎng bìn shuāng, bái fà yuán chóu qiān zhàng zhǎng.
诗穷不但两鬓霜,白发缘愁千丈长。
yī nián qiáng bàn zǒu dào lù, guī lái yòu jiàn jú yòu huáng.
一年强半走道路,归来又见橘柚黄。
bù zhī nán lín gèng běi lǐ, zuì zhé méi huā zhào xī shuǐ.
不知南邻更北里,醉折梅花照溪水。
fú lí shí niè dà ruǎn zōng, mì jù shēn cān shǎo líng suǐ.
扶藜时蹑大阮踪,觅句深参少陵髓。
zuó yóu guò yǎn bù kě liú, jīn zhāo yù zài yì hé yóu?
昨游过眼不可留,今朝欲再亦何由?
xīn shī yǐ luò wàn rén kǒu, bù yīng gèng zhe jǐn náng shōu.
新诗已落万人口,不应更著锦囊收。
韵脚: 拼音:mì jù shēn cān shǎo líng suǐ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觅 (会意。从爪,从见。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同本义 是犹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晋书·武帝纪》 自行搜觅。--《聊斋志异·促织》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觅汉(雇工);觅举(士人到处请托人,求人荐举);觅句(指诗人构思、寻觅诗句);觅食(寻找食物);觅死(求死,寻死);觅取(求取);觅活(求活命);觅婚(求婚) 偷窃 我觅得禁魂张员外的一包儿细软,我将归客店里去,安在头边,枕着头。你觅着我的时,你便去上东京。--《喻世明言》 雇 觅(覔)mì找,寻求~食。~路。寻~。

:句 gou (形声。从口。正当读今言钩,俗作勾。本义弯曲) 同本义 句,曲也。--《说文》。段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 越子为左右句卒。--《左传·哀公十七年》 句兵欲无弹。--《考工记·庐人》 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考工记·弓人》 履句履者知地。--《庄子·田子方》。李注方也。” 句者毕出。--《礼记·月令》 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尚书大传》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 (草木出土时,弯的叫句,直的叫萌。)。又如句爪(钩形的尖爪);句枉(曲枝);句曲(弯 句jù ⒈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造~。疑问~。 ⒉量词两~话。 ⒊见gōu。 句gōu ⒈〈古〉同"勾"。 ⒉见jù㈡。 句gòu 1.通"彀"。张满弓。 2.见"句当"。 句qú 1.通"絧"。鞋头的装饰品。 2.通"斪"。见"句欘"。 句jiǔ 1.见"句婴"。

:深 (形声。从水,深声。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深,深水。出桂阳 南平,西入营道。--《说文》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测土深。--《周礼·大司徒》 深四尺。--《仪礼·觐礼》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 苏轼《石钟山记》 深 〈形〉 水深。与浅”相对 深矣远 深shēn ⒈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或距离大,跟"浅"相对水~千尺。此处水很~。 ⒉从面到底、从外到里、从上到下的距离或距离大~度。这个山洞~九米。~山老林。千米~井。 ⒊时间久夜~人静。年~时久。 ⒋很,极,厚,长远,程度高的~信。~知。~渊。~厚。~远。~奥。高~难测。~入浅出。~思熟虑。~恶痛绝。 ⒌颜色浓~蓝。 ⒍ ⒎ ①深入透彻,达到事物的本质这幅画含义~刻。 ②心里感受的程度很深她的勤奋给我留下了~刻的印象。

:参 can 加入 参水浸于盂内。--宋应星《天工开物》 又如参选(参加盐);参纂(参加编纂) 参与(亦作参予”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 与之参国政。--《晋书·唐彬传》 又如参决(参与决定计划);参定(参与决定);参事(参与计议国事) 领悟;琢磨 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红楼梦》 又如参悟(领悟);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 检验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韩非子·显学》 进见,拜见(以一定

:少〈形〉 (会意。小篆从小。本义不多) 同本义 少,不多也。--《说文》 少,微也。--《太玄·玄衡》 夫少者,多之所贵也。--《易·略例》 宾少进。--《仪礼·乡射礼》 险以远,则至者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少而财有余。--《韩非子·五蠹》 又如少一时(少时,过一会儿);少可(少,至少;稍好,稍愈);少冗(较忙);少甚么(少甚末,少是末,少甚。有的是,不少,不媳);少才(小聪明);少年(不几年);少好(少而精);少言 寡语(谓平时说话不多);少说(说少一点);少气(气不足) 薄弱 力少而不畏强。--《 少shǎo ⒈缺,不足,数量小,不经常,跟"多"相对缺~。短~。~秤。~数。~量。~许。~见。~来往。~头无尾。 ⒉稍微,短时间~安勿躁。~等一会。~待一阵。 ⒊丢失,遗失清查一下~了提包吗? ⒋削减减~。 少shào年纪轻,跟"老"相对~年。~男~女。~不经事。~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陵〈名〉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又 循陵而走。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 丘陵地)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 陵líng ⒈大土山丘~。〈引〉坟墓中山~。十三~。 ⒉升,登~重山。 ⒊乘,凌驾勇气~云。 ⒋侵犯,欺侮。 ⒌严峻,严密。 ⒍ ⒎ ⒏ ⒐ ①纲纪废弛。 ②衰落。

:髓 (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 同本义 比喻精华 植物茎的中心部分,由薄壁的细胞组成 髓suǐ ⒈ ⒉像髓的东西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