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缙绅无间言

"缙绅无间言"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3:41:14


简介: “缙绅无间言”出自宋代赵汝腾的《饯用晦侄南安令》,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 shēn wú jiàn y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出处: 《饯用晦侄南安令》
内容:
尔宦神皋日,缙绅无间言
勇怀南邑绶,为便北堂萱。
侍讲鸾栖旧,端明棠荫存。
时能挹前辈,为政有根源。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赵汝腾
诗人介绍: 赵汝腾(?-1261年),字茂实,号庸斋。居福州(今属福建)。生年不详,卒于宋理宗景定二年。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历迁籍田令。如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入奏前后奸谀兴利之臣,很是切直。后官终翰林学士承旨。汝腾着有庸斋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宋太宗八世孙,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差主管礼、兵部架阁,迁籍田令。累官权工部尚书兼权中书舍人。不久被罢免。又用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拜翰林学士。晚年号紫霞翁,景定二年(1261年)卒。谥忠靖。着有《庸斋集》六卷。
翻译:

《饯用晦侄南安令》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赵汝腾。这首诗词描写了作者送别晦侄南安令的情景,表达了对于晦侄的赞赏和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尔宦神皋日,
缙绅无间言。
勇怀南邑绶,
为便北堂萱。
侍讲鸾栖旧,
端明棠荫存。
时能挹前辈,
为政有根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晦侄南安令为背景,通过描述晦侄的才德和品行,表达了对他的赞扬和祝福。整首诗词充满了对晦侄的钦佩和对他未来事业的期望。

首先,诗词开篇写道“尔宦神皋日”,表示晦侄具有杰出的才华和聪明才智。接着提到“缙绅无间言”,缙绅指品行高尚的士人,无间言则表示他们之间没有虚伪的言辞,彼此真诚相待。

接下来,诗词描绘了晦侄的勇气和雄心:“勇怀南邑绶,为便北堂萱。”南邑绶指南方的重要职务,北堂萱则指北方的荣誉和地位。这表明晦侄怀抱着追求卓越和成就事业的决心。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晦侄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前途:“侍讲鸾栖旧,端明棠荫存。时能挹前辈,为政有根源。”这里提到晦侄曾在高级官职中侍奉讲学,有着光辉的过去。端明棠荫是指受到尊崇和保护,表示他在政治上的前途光明。最后两句表达了晦侄受前辈的教导和指导,有着良好的政治根基。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美好的祝愿和对晦侄的赞赏为主题,描绘了晦侄的才华和品德,并表达了对他未来政治生涯的期望。它展示了宋代士人对于功名和事业的追求,以及他们对后辈的期许和支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ěr huàn shén gāo rì, jìn shēn wú jiàn yán.
尔宦神皋日,缙绅无间言。
yǒng huái nán yì shòu, wèi biàn běi táng xuān.
勇怀南邑绶,为便北堂萱。
shì jiǎng luán qī jiù, duān míng táng yīn cún.
侍讲鸾栖旧,端明棠荫存。
shí néng yì qián bèi, wéi zhèng yǒu gēn yuán.
时能挹前辈,为政有根源。
韵脚: 拼音:jìn shēn wú jiàn yán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缙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晋声。本义赤色帛) 同本义 缙,帛赤色也。--《说文》 缙云氏有不才子礼有缙缘。--《左传·文公十八年》 缙绅而无钩带矣。--《荀子·礼论》 其语不经见,缙绅者弗道。--《汉书·郊祀志上》 又如缙绅便览(古代的官吏名录);缙云(黄帝时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夏官为缙云氏,因以为族氏) 缙绅 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缙绅大 缙jìn〈古〉 ⒈赤色的丝织物。 ⒉同"jìn搢 ⒉"~绅。

:绅 (形声。从糸,申声。本义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 同本义 绅,大带也。--《说文》 绅,带也。--《广雅》。按,大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 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礼记·玉藻》 衣裳所以必有绅带者,示敬谨自约整也。--《白虎通》 端哔绅。--《礼记·内则》。注大带所以自绅约也。”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绅笏(大带与笏板);绅带(古时士大夫束腰之大带);绅緌(绅,大带;緌冠带之末端下垂部分。借指有官职的人);绅冕(腰带和冠。借指士大夫) 旧指地 绅shēn ⒈〈古〉士大夫系的大带子,也指束带佩~。~之束之。 ⒉绅士,旧称在地方上有势力、有地位的人(一般是地主、退职官僚)乡~。劣~。开明~士。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间 中间;内 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閒也。--《礼记·乐记》 而独閒数百千里。--《汉书·严助传》。注中间也。” 攘臂于其閒。--《庄子·人间世》。司马注犹里也。” 黄河远上白云间。--唐·王之涣《凉州词》 林间窥之。--唐·柳宗元《三戒》 草木之间。--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满井游记》 达于缙绅间。--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出于其间。--蔡元培《图画》 又如两地之间;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半中间;两个高楼间的小弄;两个电极间的真空 一会儿,顷刻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 间(閒)jiān ⒈夹缝门~窥视。 ⒉当中,两种事物之中或相互的关系中~。两山之~。朋友之~。 ⒊一定的时期、地方或人群等范围时~。午~。地~。大人~。 ⒋房屋,屋子房~。洗澡~。 ⒌量词,多指房屋两~房子。三~店铺。安得广厦千万~。 间(閒)jiàn ⒈空隙工作~隙。 ⒉隔开,不连结~隔。~断。〈引〉断断续续地时时而~进。 ⒊隔阂,疏远亲密无~。〈引〉离间赵王信秦之~。 ⒋更迭寒热~作。 ⒌ ⒍ ⒎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