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K 窥户无一人

"窥户无一人"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22:30:49


简介: “窥户无一人”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陶示周掾祖谢》,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uī hù wú yī ré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出处: 《和陶示周掾祖谢》
内容: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和陶示周掾祖谢》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我听说有一所古老的学府,心中暗自思念着渊明的欢喜。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我穿着朴素的衣裳,在两所学府间徘徊,窥视门户却没有一个人。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国家的风尚仍然像杞国的夷族,庙宇的容貌依然保持着殷商的风格。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先生的盛宴已经缺席,弟子们散落无处寻找。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我忍受着饥饿,坐下来谈论道义,叹息自己听到得太迟。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虽然能够永远被人祭祀,却不能弥补一生的勤奋。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如今我又在何国,难道与陈蔡相邻吗?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永远感到愧疚,像虞仲翔一样,弦歌在沧海之滨。

这首诗词以苏轼对古学府的思念和对先贤的敬仰为主题。诗人听到有关古学府的消息,心中充满对渊明(指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喜悦。他来到学府周围,但却没有见到任何人。通过描写国家的风尚和庙宇的风格,诗人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先生和弟子暗指古代学者和学生,而先生的盛宴缺席和弟子散落无处寻找,象征着古代学问的衰落和传承的中断。诗人忍饥坐下来谈论道义,表达了他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时代变迁的遗憾。他认为自己晚了解到这些道理,无法弥补自己一生的勤奋。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疑惑和不满。他不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国,是否与陈蔡等地相邻,暗示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失望和不满。最后一句诗中的虞仲翔是指古代文学家虞集,他的弦歌代表着他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叹和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古代学问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传统价值的反思和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不满。它展现了诗人对学问、道义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的批判和自省译文:
听说有座古老的学府,我暗自怀念渊明的欢喜。
我穿着朴素的衣裳,在两所学府间徘徊,窥视门户却没有一个人。
国家的风尚仍然像杞国的夷族,庙宇的容貌依然保持着殷商的风格。
先生的盛宴已经缺席,弟子们散落无处寻找。
我忍受着饥饿,坐下来谈论道义,叹息自己听到得太迟。
虽然能够永远被人祭祀,却不能弥补一生的勤奋。
如今我又在何国,难道与陈蔡相邻吗?
永远感到愧疚,像虞仲翔一样,弦歌在沧海之滨。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古代学府和学问的思念,以及对时代变迁和传统文化的反思。诗人对古学府的消息充满喜悦,但当他亲自前去时却发现学府空无一人。通过描写国家的风尚和庙宇的风格,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他感叹先贤的盛宴已成缺席,弟子们散落无处,暗示了学问的衰落和传承的中断。

诗中诗人忍饥坐下谈论道义,表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时代变迁的遗憾。他认为自己晚了解到这些道理,无法弥补自己一生的勤奋。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所处时代和环境的不满和疑惑,他对自己身处何国的情况产生疑问,暗示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失望。最后一句以虞仲翔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叹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思辨风格,展示了对古代学问和文化的怀念与敬仰。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对古代风俗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古老而庄重的学府形象。诗人通过对学府的寂静和空荡的描绘,表达了对学问的衰落和传承中断的忧虑。他对时代变迁和自身所处环境的疑惑和不满,进一步凸显了他对传统价值的反思。

此诗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对时代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叹。苏轼在诗中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文化传统的关注,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整首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启迪。它从一个个人的视角,折射出时代的变革和文化的断裂,呈现出一种对传统价值的思考和对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én yǒu gǔ xué shè, qiè huái yuān míng xīn.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shè yī zào liǎng shú, kuī hù wú yī rén.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bāng fēng fāng qǐ yí, miào mào yóu yīn yīn.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xiān shēng zhuàn yǐ quē, dì zǐ sàn mò zhēn.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rěn jī zuò tán dào, jiē wǒ yì wǎn wén.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yǒng yán bǎi shì sì, wèi bǔ píng shēng qín.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jīn cǐ fù hé guó, qǐ yǔ chén cài lín.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yǒng kuì yú zhòng xiáng, xián gē cāng hǎi bīn.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韵脚: 拼音:kuī hù wú yī rén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窥 (形声。从穴,规声。本义从小孔或缝里看) 暗中察看。亦泛指观看 窥,小视也。--《说文》 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孟子·滕文公下》 窥见室家之好。--《论语·子路》 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蔽林间窥之。--唐·柳宗元《三戒》 又如窥觑(偷看);窥瞰(窥探;暗中偷看);窥欲(窥伺贪求) 观察,侦探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窥父不在。--《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窥究(深究察觉);窥圃(窥园。观赏园景);窥深(观察深入细致);窥睹(观看;观察);窥览(阅览;观察) 伺机图 窥(阯)kuī从孔隙或隐蔽处偷看~视。管中~豹(从管子里看豹。〈喻〉看到的不是全部)。〈引〉观察,侦探~测方向。~敌观变。 窥kuǐ 1.半步。言一举足即到。 2.引申为到。

:户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閠)字的一半『字部首之一。从户”的多与门户有关。本义单扇门) 同本义 户,半门曰户。--《说文》 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于堂室东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字书》 窥其户。--《易·丰》 设于户西。--《仪礼·聘礼》 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礼记·礼器》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当户理红妆。 出户望南山。--晋·干宝《搜神记》 出户南望。 窗户皆闭。--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户下(门边;户住的属下。多指奴婢或门客);户牡(门钥);户门(守门的人);户 户hù ⒈指单扇的门(一扇叫户,两扇叫门)。泛指门夜不闭~。 ⒉人家住~。一家一~。家喻~晓。 ⒊户头储~。用~。 ⒋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