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贡赋未全通上国

"贡赋未全通上国"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0:58:21


简介: “贡赋未全通上国”出自明代九皋声公的《秋兴》,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òng fù wèi quán tōng shàng guó,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出处: 《秋兴》
内容:
溪上凉风吹早秋,长空淡淡水东流。
芙蓉露泣吴宫怨,苜蓿烟连汉苑愁。
贡赋未全通上国,王师近报下西州。
关山万里同明月,偏照诗人自白头。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九皋声公
诗人:
翻译:

《秋兴》

溪上凉风吹早秋,
长空淡淡水东流。
芙蓉露泣吴宫怨,
苜蓿烟连汉苑愁。
贡赋未全通上国,
王师近报下西州。
关山万里同明月,
偏照诗人自白头。

中文译文:
秋天的情绪

溪水上吹来凉风,早秋的气息扑面而来,
长空中水的流动淡然无味。
芙蓉花上的露珠似泪水,盛开在吴宫的花园中,抱怨着命运,
苜蓿的烟雾弥漫着汉苑,带来忧愁的氛围。
贡赋的任务尚未完成,无法传达到上国,
王师的消息近在眼前,来自下西州。
万里的关山与明亮的月光一同存在,
特意照耀着这位诗人已然白发的头顶。

诗意和赏析:
《秋兴》是明代九皋声公所作的一首诗词。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开篇,通过描述溪水上吹来的凉风,以及长空中淡淡的水流,描绘了早秋时节的景象。这种凉爽和淡然的氛围,与后文所表达的情感形成了反差。

接着,诗人运用芙蓉花和苜蓿的形象,表达了对吴宫和汉苑的怀念和愁苦之情。芙蓉花上的露珠泪水象征着心中的伤感,而苜蓿烟的弥漫则带来了忧愁的氛围。这种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困境的思索,增添了诗中的情感色彩。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贡赋未全通上国,王师近报下西州。这两句表达了对国家形势的关注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人关注着贡赋的未完成,可能暗示着对国家的贡献尚未尽到,而王师报告的消息也让他感到不安。这一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动荡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关切。

最后两句“关山万里同明月,偏照诗人自白头”,通过运用关山和明月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思。关山和明月虽然相隔万里,但它们共同存在于诗人的内心世界中。明月的照耀下,诗人自白头,可能指的是他已经年老,白发苍苍。这种孤独和沉思,与诗的开篇所描绘的凉爽秋天形成了一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情感表达。

《秋兴》以明忧暗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困境的忧愁以及对时代动荡的关切。整首诗既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又融入了作者对社会和国家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和时代的独特理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ī shàng liáng fēng chuī zǎo qiū, cháng kōng dàn dàn shuǐ dōng liú.
溪上凉风吹早秋,长空淡淡水东流。
fú róng lù qì wú gōng yuàn, mù xu yān lián hàn yuàn chóu.
芙蓉露泣吴宫怨,苜蓿烟连汉苑愁。
gòng fù wèi quán tōng shàng guó, wáng shī jìn bào xià xī zhōu.
贡赋未全通上国,王师近报下西州。
guān shān wàn lǐ tóng míng yuè, piān zhào shī rén zì bái tóu.
关山万里同明月,偏照诗人自白头。
韵脚: 拼音:gòng fù wèi quán tōng shàng gu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贡 (形声。从贝,工声。本义进贡,把物品进献给朝廷) 同本义 贡,献功也。--《说文》 贡,上也。--《释言》 贡,献也。--《广雅》 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以令地贡。--《周礼·大司徒》。注贡地所生,谓九谷。” 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周礼·小司徒》。注谓九谷三泽之材也。” 贡者,自治其所受田,贡其税谷。--《考工记·匠人》注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贡奉(进献物品给朝廷);贡云(宋宫中假山艮岳既成,命 贡gòng ⒈〈古〉将物品进献给皇帝进~。 ⒉〈古〉进献给皇帝的物品~品。入~。 ⒊封建时代推荐、选举人才给朝廷~举。~生。~士。 ⒋ ①将力量、知识、财物等献给国家和人民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献出自己的力量。 ②对人民、对人类所做的有益之事为人类作~献。伟大的~献。

:赋 (形声。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 同本义 赋,敛也。--《说文》 赋,税也。--《广雅》 厥赋惟上上错。--《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七赋之所养。--《法言·问道》 而令贡赋。--《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 缴纳赋税 讼者平,赋者均。--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又如赋金(交纳税款) 给予;授予 赋 fù ⒈赋税。旧时指田地税,各种捐税田~。薄~敛,则民富矣(薄减轻。敛征收)。 ⒉授予,给予~于。 ⒊一种文体,有韵,介于诗和散文之间诗词歌~。《风~》。《赤壁~》。 ⒋念诗或作诗临清流而~诗。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

:全〈名〉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全,完也。--《说文》 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周礼·考工记·王人》 古州名。全州 姓 全 〈形〉 完全 不明其义,君人不全。--《礼记·祭统》。注犹具也。” 天地无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 以全争于天下。--《孙子·谋攻》 墓中全乎为五人。--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全装贯带(全副武装);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 全quán ⒈完整,完备,不缺少齐~。完~。十~十美。 ⒉整个~部。~校。~军。~力以赴。 ⒊都~到了。 ⒋保存,照顾到,使不受损害保~。成~。两~其美。 ⒌

:通〈动〉 (形声。从辵,甬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 通tōng ⒈可以穿过,没有阻碍~行。~车。~航。 ⒉能够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⒊使不阻塞~炉子。~阴沟。 ⒋了解,懂得~晓。~情达理。精~专业技术。 ⒌顺,顺利~顺。语法不~。 ⒍传达~告。~知。~信。 ⒎交往,勾结~商。~敌。 ⒏普遍,共同的普~。~称。 ⒐全部,整个~盘。~宵。 ⒑灵活变~。 ⒒ ⒓ ①全部货物。 ②"流通货币"的简称,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期票等。 ⒔ ①使空气流通。 ②互相交换情况相互~气。及时~气。 ⒕ ⒖ ⒗ ①穿过,走过~过大桥。 ②议案等经会议或组织同意这项提案已~过。 ③经过~过教育,培养人才。 通tòng量词 ①〈表〉一份两~文件。 ②〈表〉一阵擂鼓三~。已讲一~。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