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以手推松曰去

"以手推松曰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4 04:45:08


简介: “以手推松曰去”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 遣兴》,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yǐ shǒu tuī sōng yuē q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出处: 《西江月 遣兴》
内容: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朝代: 宋代
分类: 豪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西江月
诗人: 辛弃疾
诗人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翻译: 【注释】
  ①遣兴:遣发意兴之作。此类作品常寓感时伤世之意,此词即为读书有感而作。  通篇扣“醉”着笔,借醉写愁抒愤。“欢笑”惟在“醉里”,说明醒时皆愁。既然古道不行,读书何用,不如醉里觅欢。下片追忆昨夜欢笑一幕,写其醉后狂态,最是风趣可人。问松推松,神情维肖,妙笔解颐,然不亦独立不阿倔强个性之自我写照?此词巧化经史成语,用散文句法入词。
  ②“醉里”两句:谓以酒浇愁,以醉忘忧。
  ③“近来”两句:谓近来方悟不能全信古书。两句意出《孟子·尽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以为《尚书·武成》一篇纪事不可尽信。辛词借用,含意曲折,并非妄自菲薄古人,意在言今人全不按圣贤之言行事,是对现实不满的激愤语。觉:领悟。
  ④何如:怎样?
  ⑤“只疑”两句:暗用汉代龚胜之事。汉哀帝时,丞相王嘉被诬有“迷国罔上”之罪。龚胜以为举罪犹轻。夏侯常拟劝龚胜,“胜以手推常曰:‘去!’”事见《汉书·龚胜传》。辛词用龚语入词,或谓暗指当朝主和派汤思退诽谤夸大张浚符离败绩一事,并与上片结处呼应,以证不能全信古书。按:稼轩确为张浚鸣过不平,但此处似无此深曲寓意,仅借龚语以写醉态而已。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
“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咀嚼不尽之味。
下片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憨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亦表露无遗。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实感。
读音: zuì lǐ qiě tān huān xiào, yào chóu nà de gōng fū.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jìn lái shǐ jué gǔ rén shū, xìn zhe quán wú shì chù.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zuó yè sōng biān zuì dào, wèn sōng wǒ zuì rú hé?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
zhǐ yí sōng dòng yào lái fú, yǐ shǒu tuī sōng yuē qù!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韵脚: 拼音:yǐ shǒu tuī sōng yuē qù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 的)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将~礼相待。~理服人。~儆效尤。~退为进。~逸待劳。 ⒉依,顺,按照~次进入。~此类推。 ⒊因,因为不~人废言。不~失败而灰心。 ⒋在,于(指日、时)~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⒌来,目的在于学文化,~增长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免发生车祸。 ⒍连词~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⒏语气词。跟"可"、"得"、"足"、"能"、"堪"等连用可~合作。得~观赏。足~胜任。堪~媲美。 ⒐放于位置词前〈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五天~内。长江~南。七尺~下。 ⒑ ⒒〈古〉通"已"。已经固~怪之矣。 ⒓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 手shǒu ⒈人体的上肢(多指腕以下部分)~背。~掌。拍~。 ⒉拿着钥匙在~里。 ⒊亲身~书。亲~。 ⒋做某种事的人,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水~。助~。选~。神枪~。种稻能~。 ⒌本领,技能显两~儿给大家看看。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文学、艺术作品等表现的技巧。 ②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也称"手腕"。 ⒒ ①本领,能耐。 ②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③同"手法 ②"。 ⒓ ①手做的姿势〈表〉某种含义。 ②某种操作姿势。 ⒔

:推〈动〉 (形声。从手,隹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推,排也。--《说文》 推,輕也,前也。--《仓颉篇》 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孟子·万章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推堕附马河中。--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始欲着推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作推敲之势。 又如推毂(推动车轮轴,使车前进);推抢(推拥抢夺,争抢);推沟(推下沟);推行(推动物体向前);推引(推动;推拉);推天抢地(形容乱推乱搡);推转(推出处死) 使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 推tuī ⒈抵住物体并用力使它移动~动。~车。~磨。 ⒉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草。~头(理发)。用刨子~平木板。 ⒊使事情开展~动。~销新产品。~广科学技术。 ⒋探求,进一步想,由已知的点去预测或断定其它~求。~想。~究。~测。~理。以此类~。 ⒌执行~行。 ⒍除去~陈出新。 ⒎延迟~迟。~几天再说。 ⒏辞让,却卸~辞。~让。~卸。~委。~脱。 ⒐举荐,选举~举。~荐。 ⒑赞美,钦佩,崇敬~许。~重。~崇。 ⒒ ⒓

:松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 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 松( ⒈至 ⒋鬆)sōng ⒈稀散,跟"紧"相对~脆。捆~了。 ⒉宽,不紧张~弛。~劲。~ ~垮垮。 ⒊放开,弄散~手。~土。~绑。 ⒋用鱼、鸡、瘦肉等制成形状似绒毛或碎末的食品鱼~。鸡肉~。牛肉~。 ⒌松树,一般为常绿乔木,叶子针形。种类很多。木材用途广泛。树脂可提松香和松节油。种子可以榨油和食用。 松cóng 1.依从,随从。

:曰〈动〉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本义说,说道) 同本义 曰,言也。--《广雅》 子曰何其。--《诗·魏风·园有桃》 女曰鸡鸣。--《诗·郑风·女曰鸡鸣》 子曰。--《论语·学而》。皇疏发语之端也。” 曰有大艰于西土。--《书·大诰》 曰师曰弟子云者。--唐·韩愈《师说》 若业为吾所有…曰姑俟异日观。--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子曰;国人皆曰可杀 叫做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明·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 曰yuē ⒈说孔子~。 ⒉叫做名~农民夜校。 ⒊文言句首、句中语气词~归~归。

:去〈动〉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本义离开) 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 去qù ⒈离开~职。离~。就~。 ⒉前往,由此到彼~学校。从成都~上海。快给他~封信。 ⒊距,距离,差别此~那儿有两公里。相~甚远。 ⒋除掉,放弃,减掉~掉。除~。减~。 ⒌已过的过~的。特指刚过的一年~冬。~年。 ⒍失掉大势已~。 ⒎在动词前〈表〉去做或要做~杀鸡。明天~买鞋。 ⒏在动词后〈表〉趋向或持续下~。出~。让他说~。照常做~。 ⒐扮演(戏曲里角色)你~演书生。 ⒑ ⒒ ⒓ 去jǔ 1.收藏。 去qū 1.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