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浑欲不胜簪

"浑欲不胜簪"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9:02:53


简介: “浑欲不胜簪”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ún yù bù shèng zā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出处: 《春望》
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朝代: 唐代
分类: 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写鸟,爱国,思乡,战争,忧国忧民
诗人: 杜甫
诗人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

春望翻译及注释

翻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读音: guó pò shān hé zài, 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gǎn shí huā jiàn lèi, hèn bié niǎo jīng xī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ái tóu sāo gèng duǎn, hún yù bù shèng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韵脚: 拼音:hún yù bù shèng zān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平韵)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浑 (形声。从水,军声。本义大水涌流声) 同本义 浑,水喷涌之声也。--《玉篇》 浑,混流声也。--《说文》 溟海浑瀋涌其后。--《文选·张协·七命》 浑浑若川。--《法言·问神》。注洪流也。” 财货浑浑如泉源。--《荀子·富国》 河名 桑干河上游支流,亦名浑源川,发源于山西省北端西麓 卢沟河在元明后的别称,因河水浑浊得名,即今永定河 小辽河,辽河最大的支流 浑江,又名佟家江,发源于吉林省龙岗山脉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吐谷浑的省称 浑天说的简称 浑hún ⒈污浊,水不清~浊。~水。 ⒉糊涂~人。他讲的是~话。 ⒊全。满~身是胆。 ⒋天然的璞玉~金。 浑hùn 1.混杂;混淆。 2.蒙混。 3.胡乱。 4.苟且度过;苟且获取。 5.逗趣的,开玩笑的。 浑gǔn 1.见"浑浑"。

:欲 (形声。从欠,谷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欲,贪欲也。--《说文》。俗字亦作慾。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刘劭《人物志》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欲障(嗜欲);欲海(佛教语。情欲令人迷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 欲yù ⒈想要,想得到,想达到~要。~罢不能。~擒故纵。 ⒉希望,愿望~望。上下同~者胜。 ⒊需要胆~大而心~细。智~圆而行~方。 ⒋将要天~堕。东方~晓。 ⒌贪心,感情过盛贪~。利~。情~。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胜 (形声。从力,朕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胜,任也。--《说文》 胜,克也。--《尔雅》 莫之胜说。--《易·遯》。虞注能也。” 武王靡不胜。--《诗·商颂·烈祖》。传任也。” 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管子·入国》。注堪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杜甫《春望》 言讫,? 又如不胜其苦(苦得受不住);胜任愉快(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胜兵(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 战胜,打败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胜,克 胜(勝) ⒈赢,跟"败"、"负"相对~利。~仗。~不骄。 ⒉打败(对方)战~。以弱~强。 ⒊超过~过。~似。~于。略~一筹。 ⒋优美的,盛大的~地。~景。~会。 ⒌ ⒍(旧读shēng) ①能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任愉快。不~其烦。 ②尽不可~数。 ③又叫"肽"。见肽。 胜xīng 1.同"腥"。 2.瘦。参见"膌胜"。 胜qìng 1.见"胜遇"。 胜shèng 1.能够承受,禁得起。 2.尽。 3.陵,欺凌。

:簪 (形声。从竹,賛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簪 插戴在头上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 簪zān ⒈绾住头发或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的一种首饰。长条形,用金属、玉石、兽骨等制成金~子。碧玉~。 ⒉插,戴~红花。 簪zǎn 1.疾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