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玲珑应识使君歌

"玲珑应识使君歌"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0:22:40


简介: “玲珑应识使君歌”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g lóng yīng shí shǐ jūn gē,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出处: 《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
内容:
云间朱袖拂云和,知是长松挂发萝。
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
墨翻衫袖吾方醉,纸落云烟子患多。
只有黄鸡与白日,玲珑应识使君歌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间朱袖拂云和,
知是长松挂发萝。
髻重不嫌黄菊满,
手香新喜绿橙搓。
墨翻衫袖吾方醉,
纸落云烟子患多。
只有黄鸡与白日,
玲珑应识使君歌。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闲适愉快的场景,诗人写道自己云游天际,身穿朱红袖子与云彩相拂,知道那是长松树上挂着的露水珠。头上的发髻虽然沉重,但并不嫌弃菊花盛开得满满的。手中的橙子搓起来,香气扑鼻,带来新的喜悦。诗人的衣袖上沾满了墨迹,显示他刚刚写完了一篇醉心的文章,而纸张随风飘落,由于云烟太多,他的笔墨也有所困扰。只有黄鸡和白日能够与他一起玩乐,表示他在宴饮歌咏中找到了快乐。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自身的心境为主题,展现了苏轼豁达自然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云间朱袖、长松挂发萝、黄菊、绿橙等,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自然的感悟。通过衣袖上的墨迹和纸落云烟,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无拘无束和墨客的生活状态。最后的黄鸡和白日象征着欢乐和光明,与使君歌的玲珑应识形成对比,给予读者以欣慰和启迪。

整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世界的热爱。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豁达心态和乐观情感,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和诗人的创作境界。这首诗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让人产生共鸣,领略到诗人的人生智慧和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ún jiān zhū xiù fú yún hé, zhī shì cháng sōng guà fā luó.
云间朱袖拂云和,知是长松挂发萝。
jì zhòng bù xián huáng jú mǎn, shǒu xiāng xīn xǐ lǜ chéng cuō.
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
mò fān shān xiù wú fāng zuì, zhǐ luò yún yān zǐ huàn duō.
墨翻衫袖吾方醉,纸落云烟子患多。
zhǐ yǒu huáng jī yǔ bái rì, líng lóng yīng shí shǐ jūn gē.
只有黄鸡与白日,玲珑应识使君歌。
韵脚: 拼音:líng lóng yīng shí shǐ jūn gē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玲〈象,形〉 (形声。从玉,令声。玲玎玉石等相击的清脆声) 象声词。玉声 玲,玉声。--《说文》 玲珑,玉声也。--《埤苍》 和氏珑玲。--扬雄《甘泉赋》 又如玲玲;玲琅(玉声) 明亮或美好的样子 珊瑚幽茂而玲珑。--左思《吴都赋》。注明貌。” 又如玲珑 玲líng ⒈ ⒉ ①清脆的金玉声。 ②细致精巧小巧~珑。 ③灵活敏捷~珑活泼。

:珑 (会意。从玉,龙声。本义古人祈雨用的玉器,上刻龙文) 同本义 珑,祷旱玉,龙文。--《说文》 珑 振玉之声 和氏珑玲。--《汉书·扬雄传》 珊瑚幽茂而玲珑。--左思《吴都赋》 又如珑璁;珑玲 珑璁 珑玲 珑(瓏)lóng

:应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 应(應)yīng ⒈该,当~该。~当。~有尽有。 ⒉允许~允。~许。~诺。答~声。 ⒊ 应(應)yìng ⒈回答,附和~答◆~。~声虫。齐声相~。 ⒉接受~试。~邀。~征。 ⒊对付,对待~付。~变。~战。~接不暇。 ⒋适合,配合~时。适~。得心~手。 ⒌ ①使用~用科技成果。~用新科技。 ②实用的~用题。 ⒍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

使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 使shǐ ⒈命令,派遣,支配指~。差~。支~。~臂~指(身体支配胳膊,胳膊支配手指。〈喻〉指挥如意)。 ⒉叫,让,令~人振奋。迫~敌人投降。 ⒊用~力。这把刀好~。 ⒋纵任~性子。 ⒌假如,假若假~。 ⒍派往他国的外交人员~者。大~。特~。 ⒎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 君jūn ⒈〈古〉指帝王,诸侯~主。国~。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长安~。 ⒊敬词李~。诸~。 ⒋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论语·微子》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对歌(一问一答地 歌gē ⒈能唱的诗、词语诗~。山~。民~儿。~词。 ⒉唱,咏~唱。~咏。高~一曲。曲项向天~。 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