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稷嗣草仪书未奏

"稷嗣草仪书未奏"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4:51:21


简介: “稷嗣草仪书未奏”出自宋代张焘的《挽老苏先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sì cǎo yí shū wèi zòu,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挽老苏先生》
内容:
本朝文物盛西州,独得宗公荐冕旒。
稷嗣草仪书未奏,茂陵辞客病无瘳。
一门歆向传家学,二子机云并隽游。
守蜀无因奠尊酒,素车应满古原头。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张焘
诗人介绍: (1013—1082)宋临濮人,字景元。张奎子。举进士。为单州通判,知沂、潍二州,改提点河北刑狱、摄领澶州,会河决商胡,被免职。复提点河东、陕西等路刑狱。英宗治平四年,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徙瀛州。神宗熙宁中判太常寺,知邓、许二州。才智敏给,颇有治绩。
翻译:

《挽老苏先生》是宋代张焘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本朝文物盛西州,
独得宗公荐冕旒。
稷嗣草仪书未奏,
茂陵辞客病无瘳。
一门歆向传家学,
二子机云并隽游。
守蜀无因奠尊酒,
素车应满古原头。

诗意:
这首诗是张焘挽歌已故的苏先生,表达了对苏先生的怀念和对他的赞美。苏先生在宋代被宗公赞扬为冕旒(即冠冕堂皇)之选,是当时文化昌盛的西州的杰出代表。然而,他未能亲自传授他的学问,也未能完成他的著作。另外,苏先生的儿子们才华横溢,但他们都游历四方,无法守蜀并向父亲表达敬意。因此,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苏先生的深深怀念和遗憾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已故苏先生的钦佩和怀念之情。诗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性。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了宋代的西州文化昌盛,以及苏先生得到宗公的赞扬。这一句揭示了苏先生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声望。

接着,诗中提到了苏先生未能完成他的著作(稷嗣草仪书未奏),以及他的儿子们在外游历无法回来守蜀。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苏先生未能完成心愿和儿子们无法履行孝道的遗憾之情。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苏先生的敬佩和怀念之情。他希望能向苏先生学习,并将他的学问传承下去。同时,他也希望苏先生的儿子们能早日归来,以向父亲表达敬意。这些感人的情感使整首诗更具触动人心的力量。

总体来说,《挽老苏先生》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已故苏先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家族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以及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展示了宋代社会中对教育、孝道和家族传承的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ěn cháo wén wù shèng xī zhōu, dú de zōng gōng jiàn miǎn liú.
本朝文物盛西州,独得宗公荐冕旒。
jì sì cǎo yí shū wèi zòu, mào líng cí kè bìng wú chōu.
稷嗣草仪书未奏,茂陵辞客病无瘳。
yī mén xīn xiàng chuán jiā xué, èr zi jī yún bìng juàn yóu.
一门歆向传家学,二子机云并隽游。
shǒu shǔ wú yīn diàn zūn jiǔ, sù chē yīng mǎn gǔ yuán tóu.
守蜀无因奠尊酒,素车应满古原头。
韵脚: 拼音:jì sì cǎo yí shū wèi zòu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稷 (形声。从禾,畟声。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稷谷) 植物名。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一说为不粘的黍。又说为高粱 稷,齮也。五谷之长。--《说文》 黍稷无成。--《国语·晋语》。注粱也。”按,千谷粟三者为黍,稷稻梁之大名。梁则今小米子之大而不黏者,与稷别。 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本草纲目》 稷,粟也。--《尔雅·释草》注 稷,今人谓之高粱。--《广雅疏证》 又如稷食(稷米煮的饭。泛指粗粝的饭);稷饭(以稷谷为饭);稷馈(古代以稷为主的祭礼) 引申为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稷jì ⒈〈古〉指一种谷物,一说是黍属,一说是粟(谷子)。 ⒉〈古〉迷信指"谷神"(以稷为百谷之长)。 稷zè 1.太阳西斜。

:嗣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同本义 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舜让于德,弗嗣。--《书·舜典》 将使嗣位。--《书·舜典序》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继承;接续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 嗣sì ⒈继承,接续,随后~位。~子。~随。 ⒉子孙后~(子孙后代) ⒊

:草 (形声。从苃,早声。小篆苃,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 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苃,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 ;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法度;礼法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 仪(儀)yí ⒈容貌,举止~容。~态。~表。 ⒉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司~。 ⒊礼物贺~。谢~。 ⒋准则,法度~则。 ⒌指仪器,供测绘、实验等用的有一定准则的用具经纬~。浑天~。地震~。教学~器。 ⒍〈古〉通"宜"。应该。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 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书(書)shū ⒈写,记载~写。奋笔疾~。大~特~。 ⒉文字读其~。读~破万卷。 ⒊信家~。来~已收。 ⒋文件证~。决心~。倡议~。 ⒌装订成册的著作~籍。著~立说。 ⒍字体楷~。行~。草~。 ⒎《尚书》的简称。 ⒏称某些曲艺说~。鼓~。 ⒐ ①汉字的书写法则。 ②汉字的书写艺术,也省称"书"~画展览。 ⒑ ⒒ ⒓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奏,进也。--《说文》 敷奏以言。--《虞书》 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书·益稷》 相如奉璧奏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奏其技。--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以夏进炉,以冬奏扇。--《论衡·逢遇》 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萧纪《同萧长史看妓》 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方苞《狱中杂记》 奏zòu ⒈作乐,按照曲调吹打乐器~乐。伴~。独~。 ⒉呈现,取得~效。~捷。 ⒊〈古〉指向君王进言或上书~本。~章。 奏zǒu 1.奔走。 2.趋向。 奏còu 1.通"凑"。聚集﹔会合。 2.通"腠"。皮肤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