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沩山未暇往

"沩山未暇往"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4:09:25


简介: “沩山未暇往”出自宋代胡寅的《和仁仲过滨江》,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éi shān wèi xiá wǎ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和仁仲过滨江》
内容:
沩山未暇往,石磴上雪端。
初识清修路,遥怜菡萏寒。
野宽耕仅有,民殄政犹残。
总使林泉稳,那能寝饭安。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胡寅
诗人介绍: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翻译:

《和仁仲过滨江》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沩山还未有机会前往,
石阶上积雪凝结。
初次认识清修的道路,
远望可怜菡萏的寒冷。
田野辽阔,农夫勉强耕种,
百姓凋敝,政治仍然腐败。
只有林泉依旧宁静,
但这怎能让人安享宴食与安眠。

诗意:
《和仁仲过滨江》描绘了胡寅与朋友仁仲一同经过河边的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与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诗人通过对山川、石阶、雪景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清修之道和菡萏的寒冷的描述,暗示着社会的冷漠和人们的苦难。诗人对农民艰苦耕作、百姓生活困顿和政治腐败的描述,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民生的关切。最后,诗人通过对林泉的安宁描绘,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赏析:
《和仁仲过滨江》运用了典型的宋代山水诗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诗人以朴素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自己对社会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融入其中,展现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诗中的林泉则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与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折射出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色彩,对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人民的困苦进行了揭示和抨击。通过对自然景物与社会现实的对比,诗人呈现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民的疾苦。

《和仁仲过滨江》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的格律,结构简洁紧凑。诗中运用了描写手法和象征意象,以及对比的手法,使整首诗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总之,《和仁仲过滨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社会现实的抨击,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éi shān wèi xiá wǎng, shí dèng shàng xuě duān.
沩山未暇往,石磴上雪端。
chū shí qīng xiū lù, yáo lián hàn dàn hán.
初识清修路,遥怜菡萏寒。
yě kuān gēng jǐn yǒu, mín tiǎn zhèng yóu cán.
野宽耕仅有,民殄政犹残。
zǒng shǐ lín quán wěn, nà néng qǐn fàn ān.
总使林泉稳,那能寝饭安。
韵脚: 拼音:wéi shān wèi xiá wǎng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沩 水名 沩,水名,在新阳。--《广韵》 沩(溈、潙) wéi沩水,在湖南省。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

:暇 (形声。从日,叚声。本义空闲,闲暇) 同本义 暇,闲也。--《说文》 不敢自暇自逸。--《书·无逸》 好以瑕。--《左传·成公十六年》 救亡不暇,安得王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由 --龚自珍《病梅馆记》 将吊不暇。--《国语·晋语》 炊不暇熟。--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暇时;暇刻(空闲的时间);暇晷(空闲的时日);暇景(空闲的时光) 暇 悠闲 久之,且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暇裕(悠闲不迫);暇适(闲暇舒 暇xiá空闲,无事的时候闲~。应接不~。 暇jiǎ 1.指赞美壮大之物。 2.借,借助。 3.须要。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往,之也。--《说文》 大夫有所往。--《礼记·玉藻》 憧憧往来。--《易·咸》 吾言既往矣。--《国语·晋语》 往而不返。--《庄子·逍遥游》 往见老聃。--《庄子·天道》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随其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欣然前往。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前往(前去;去);往造(前去拜访);往教(老师前往学生处施教);往旋(往复回 往wǎng ⒈去,到有来有~。飞~广州。 ⒉从前,过去~昔。既~不咎。 ⒊通"望"。朝,向~里走。~这边看。 ⒋ 往wàng 1.归向。 2.介词。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