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竭来困行役

"竭来困行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2:53:44


简介: “竭来困行役”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é lái kùn xíng yì,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
内容:
酒名忘忧物,未尽酒所长。
醉後忘我身,安得忧可忘。
我饮初不多,不可无一觞。
平生难为酒,甘醴断不尝。
要与水争色,仍复菊敌香。
气盎春午花,味凛秋旭霜。
三杯合自然,一滴诣醉乡。
竭来困行役,名酒安可常。
甘淡俱不择,芳冽那得将。
酒味何必佳,一醉径投床。
但令有可饮,不醉亦何妨。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杨万里
诗人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翻译:

《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酒名忘忧物,未尽酒所长。
醉后忘我身,安得忧可忘。
我饮初不多,不可无一觞。
平生难为酒,甘醴断不尝。
要与水争色,仍复菊敌香。
气盎春午花,味凛秋旭霜。
三杯合自然,一滴诣醉乡。
竭来困行役,名酒安可常。
甘淡俱不择,芳冽那得将。
酒味何必佳,一醉径投床。
但令有可饮,不醉亦何妨。

中文译文:
酒的名字是忘忧的东西,未尽兴的酒最长久。
醉后忘却自我,怎能有烦恼可记挂。
我刚开始饮酒并不多,但不能没有一杯。
一生难得好酒,甘美的醴酒从未尝过。
它要与水争取色彩,仍然能与菊花媲美香气。
它的气味充盈着春天的午后花香,味道冷凛如秋朝的霜。
三杯酒合而为一,一滴酒就能使人陶醉。
用尽一生来奔波劳碌,名酒又怎能常常享受。
无论是甘美还是淡薄,都不加选择,而芳香和冷凉又怎能相提并论。
酒的味道何必非得好,一醉之后直接投身于床榻。
只要有可饮之物,不醉亦无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酒的热爱和对忘却烦恼的向往。作者认为酒是一种能够让人忘却忧愁的东西,喝醉之后可以忘记自我,摆脱烦恼。他认为即使只喝一杯酒,也不能没有。作者感叹自己一生很难品尝到好酒,甚至从未尝过甘美的醴酒。他将酒与水相比,认为酒应该有更加鲜明的色彩,与菊花的香气相媲美。他描述了酒的气味充盈着春天的午后花香,味道冷凛如秋朝的霜。三杯酒合而为一,一滴酒就能使人陶醉。作者认为酒是一种能够解除疲劳和困顿的良药,但并不适合常常享受。他认为无论是甘美还是淡薄的酒都不加选择,而芳香和冷凉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他认为酒的味道并不一定非得好,一旦喝醉了就可以直接投身于床榻。他认为只要有可饮之物,即使不醉也没有关系。

这首诗词通过对酒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忘却烦恼和解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酒的独特感受和对酒的品味要求。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ǔ míng wàng yōu wù, wèi jǐn jiǔ suǒ zhǎng.
酒名忘忧物,未尽酒所长。
zuì hòu wàng wǒ shēn, ān dé yōu kě wàng.
醉後忘我身,安得忧可忘。
wǒ yǐn chū bù duō, bù kě wú yī shāng.
我饮初不多,不可无一觞。
píng shēng nán wéi jiǔ, gān lǐ duàn bù cháng.
平生难为酒,甘醴断不尝。
yào yǔ shuǐ zhēng sè, réng fù jú dí xiāng.
要与水争色,仍复菊敌香。
qì àng chūn wǔ huā, wèi lǐn qiū xù shuāng.
气盎春午花,味凛秋旭霜。
sān bēi hé zì rán, yī dī yì zuì xiāng.
三杯合自然,一滴诣醉乡。
jié lái kùn xíng yì, míng jiǔ ān kě cháng.
竭来困行役,名酒安可常。
gān dàn jù bù zé, fāng liè nà de jiāng.
甘淡俱不择,芳冽那得将。
jiǔ wèi hé bì jiā, yī zuì jìng tóu chuáng.
酒味何必佳,一醉径投床。
dàn lìng yǒu kě yǐn, bù zuì yì hé fáng.
但令有可饮,不醉亦何妨。
韵脚: 拼音:jié lái kùn xíng yì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竭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同本义 五行之动,迭相竭也。--《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 干涸;枯竭 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注涸也。” 渊泉不能竭。--《淮南子·说林》 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经》 又如竭涸(干涸无水);枯竭(水源干涸) 穷尽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彼竭我盈。 庶竭驽钝。--《三国志·诸葛亮传》 竭其庐之入。--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 竭jié ⒈尽,完~泽而渔。~尽全力。~诚服务。万世不~。 ⒉干涸水~不流。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困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同本义 困,故庐也。--《说文》 梱”的本字。门槛 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墨子·备城门》 困〈形〉 穷;贫困 困,穷也。--《广雅》 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周礼·地官·禀人》疏引书传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 以振穷困。--《吕氏春秋·慎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岁饥民困。--《史记·宋世家》 今岁不登,已遣使节振贷困乏。--《汉书· 困( ⒊ ⒋睏)kùn ⒈穷苦,艰难贫~。~窘。排除~难。摆脱~境。 ⒉陷在艰难痛苦中~在深山老林。~兽犹斗。为病痛所~。〈引〉包围围~。把敌人~在碉堡里。 ⒊疲乏~倦。~乏。 ⒋〈方〉睡~觉。

:行〈名〉hang (象形。本义道路) 同本义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队伍,军队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行háng ⒈排,队列~列♂~。 ⒉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你~几?我~二。 ⒊职业同~。内~。干一~,爱一~。 ⒋某些商店或营业性机构寄卖~。农业银~。 ⒌量词。成行的写两~字。栽三~树。 ⒍ ⒎ ⒏见xíng。 行xíng ⒈走~走。~路。~军。远~。 ⒉跟出行有关的~装。~李。旅~社。 ⒊做,办事,活动,举动~事。~为。~动。~医。试~。执~。进~。举~。 ⒋品质,品德言~。品~。罪~。 ⒌将要~将就业。 ⒍可以这样做也~。 ⒎能干她真~。 ⒏流通,传递通~。推~。发~书报刊物。 ⒐流动的,临时的~商。~营。 ⒑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长干~。兵车~。 ⒒ ⒓ ⒔ ⒕ ①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机关。 ②有关行政事务的~政人员。~政经费。 行hàng 1.刚强貌。参见"行行"。 2.见"树行子"。 行héng 1.口语中称僧道修行的功夫。参见"行望"﹑"道行"。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说文》 若起野役。--《周礼·遂人》 听政役以比居州长。--《周礼·小宰》 行役之事。--《周礼·师田》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 弃政而役,非其任也。--《国语》 又如役夫(服役的人);役民(服役的人);役卒(服役的人) 役使,驱使 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又如役车(供役用的车);役徒(服工役的人); 役yì ⒈战事战~。 ⒉从事军务兵~。预备~。现~军人。 ⒊使唤,驱使~使。奴~。 ⒋劳力,需要出力气的事劳~。 ⒌旧时称被役使的人仆~。差~。衙~。 役yī 1.服兵役;戍守边疆。 2.服兵役的人,士兵。 3.事。 4.战役。 5.借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6.役使;差遣。 7.劳役;役作之事。 8.服劳役的人。 9.职任, 职务。 10.充任;供职。 11.仆役。 12.门徒,弟子。 13.使被吸引而不由自主。 14.引申指牵缠,羁束。 15.营卫,保养。参见"役心"。 16.施行。 17.行列。亦 指排成行列。《诗.大雅.生民》"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郑玄笺"役,列也。"孔颖达疏"种禾则使有行列,其苗则穟穟然美好。"一说通"颖",禾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