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隙过白驹那暇惜

"隙过白驹那暇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05:13:13


简介: “隙过白驹那暇惜”出自宋代苏轼的《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ì guò bái jū nà xiá x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内容: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従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积。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风生谢刀笔。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莫教印绶系余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是苏轼的一首诗,描述了苏轼送别表弟程六离开家乡去楚州的情景。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炯炯明珠照双璧,
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
刺史迎门倒凫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
狂走従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
隙过白驹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
石头山高暗松栎。
诸孙相逢万里外,
一笑未解千忧积。
子方得郡古山阳,
老手风生谢刀笔。
我正含毫紫微阁,
病眼昏花困书檄。
莫教印绶系余年,
去扫坟墓当有日。
功成头白早归来,
共藉梨花作寒食。

译文:
明亮的珍珠照耀双宝玉,
当年三位老人,苏、程、石。
乡里人躲避着送程六的杖,
刺史迎接时翻倒了舆舄。
我和你当时都还是孩童,
疯狂地跑来跟随人们寻找梨栗。
你健壮如黄牛,不可依赖,
错过了白马,那时光却不可挽留。
古老的醴泉寺常结橘柚,
石头山高耸,暗藏松栎。
诸位孙子相聚在万里之外,
一笑间却无法解开千重积郁。
你即将到达郡城的古山阳,
老师风采依然,感谢你的刀笔。
我正在持笔坐在紫微阁,
眼睛困倦,视线模糊,难以书写公文。
请不要让印章绑住我余年,
有一天我会去扫墓。
功业完成,头发已经白了,早点回来,
共同依靠梨花来度过寒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表弟程六离开家乡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表弟离开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亲人离别的感伤之情,以及对表弟未来的祝福和期望。

诗的开篇,苏轼以明珠照耀双宝玉的形象来形容表弟程六和自己,表达了对表弟的赞美之情。接着,苏轼回顾了自己和表弟在童年时光的欢乐时光,以及他们共同追逐梨栗的场景,表现了亲情和童年友谊的珍贵。

苏轼接着以黄牛错过白马的比喻,表达了对表弟过去机遇的感叹和对其未来的提醒,希望他能珍惜并把握机遇。

在下一段,苏轼描绘了醴泉寺的古橘柚和石头山的高耸松栎,营造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景象,暗示着表弟离开家乡,将会远离这样的美景和亲人。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表达了对表弟的思念和祝福。他提到表弟即将到达的郡城山阳,称他为“老手风生”,对他的才华和能力表示赞赏,并感谢他的刀笔之功。

然而,苏轼自己正身处紫微阁,病眼昏花,困倦难以书写公文,表达了自己身体的不适和对未来的担忧。他希望表弟不要让官位和权力束缚自己,而是时刻牢记扫墓的重要性,不忘家族的根基。

最后,苏轼表达了对表弟成功归来的期待,希望表弟早日功成名就,回到家乡,与他一起共享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寓意着温馨和团聚的情感。

整首诗以亲情为主题,通过对离别和期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表弟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族和亲人的重视。诗中运用了比喻、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情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ǒng jiǒng míng zhū zhào shuāng bì, dāng nián sān lǎo sū chéng shí.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lǐ rén xià dào bì jiū zhàng, cì shǐ yíng mén dào fú xì.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wǒ shí yǔ zi jiē ér tóng, kuáng zǒu cóng rén mì lí lì.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従人觅梨栗。
jiàn rú huáng dú bù kě shì, xì guò bái jū nà xiá xī.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lǐ quán sì gǔ chuí jú yòu, shí tou shān gāo àn sōng lì.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zhū sūn xiāng féng wàn lǐ wài, yī xiào wèi jiě qiān yōu jī.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积。
zi fāng dé jùn gǔ shān yáng, lǎo shǒu fēng shēng xiè dāo bǐ.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风生谢刀笔。
wǒ zhèng hán háo zǐ wēi gé, bìng yǎn hūn huā kùn shū xí.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mò jiào yìn shòu xì yú nián, qù sǎo fén mù dāng yǒu rì.
莫教印绶系余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gōng chéng tóu bái zǎo guī lái, gòng jí lí huā zuò hán shí.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韵脚: 拼音:xì guò bái jū nà xiá xī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隙 (会意。从阜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隙,壁际孔也。--《说文》 隙,裂也。--《广雅》 墙之隙坏,谁之咎也。--《左传》 若驷之过隙。--《礼记·三年问》 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国语·周语下》 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唐·孟棨《本事诗》 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商君书·修权》 又如裂隙;罅隙;隙穴(空隙与洞穴);隙地(空地);隙积(带有空隙垛体的体积) 空子 辅隙则国 隙、鄐xì ⒈裂缝缝~。墙~。 ⒉感情上的裂痕有~。嫌~。 ⒊孔,漏洞,空子,机会石~。洞~。伺~。乘~。 ⒋空,空闲~地。农~(农村空闲之时)。

:过 古国名 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左传·襄公四年》 姓,过国之后 过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唈声。本义走过,经过)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 过(過)guò ⒈经历,经历某个空间、时间、地点~去。经~。走~。度~。~节。~桥。~河。 ⒉进行某种处理~磅。~滤。~目。 ⒊超越,超出某种范围或限度胜~。太~分。莫~火。~于激动。刚刚~期。已~半数。 ⒋转移,传递,交往~户。~电。~从。 ⒌错误~失。~错。知~必改。 ⒍用在动词后面。 ①助词。〈表〉曾经或完毕看见~。去~了。曾用~。吃~了。 ②与"来"、"去"连用,〈表〉趋向搬~来。走~去。 ⒎ ⒏ ①花费太多。 ②辜负。 ⒐ ⒑ ⒒ ⒓ ⒔ 过(過)guō姓。 过huò 1.车的盛膏器。 2.通"祸"。灾祸。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驹 (形声。从马,句声。本义两岁以下的马) 同本义 驹,马二岁曰驹。--《说文》 老马反为驹。--《诗·角弓》 执驹。--《周礼·校人》 武帝谓之千里驹。--《汉书·刘德传》。注年齿幼少,故谓之驹。” 夫马之为草驹之时。--《淮南子·脩务》 又如驹儿隙(白驹过隙。比喻人生的短促);驹阴(比喻易逝的光阴);驹隙(比喻光阴容易消逝) 泛指少壮的马 言秣其驹。--《诗·汉广》。传五尺以上曰驹。” 乘我乘驹。--《诗·株林》。笺六尺以下曰驹。” 执腾驹。--《淮南子·时则》。注 驹jū ⒈好马千里~。 ⒉ 驹jù 1.见"驹丽"。

:那〈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 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指示代词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 那nā姓。 那nà ⒈跟"这"相对。指较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时。~里。~边。~人。~样。~件事。 ⒉ ①那样就~么办。他就是~么个脾气。 ②承接连词。跟"如果"、"若是"等相应如果他不来,~么我们就到他家里去。 那nèi ⒈"那"与"一"的合音。指数量时,既可〈表〉"一"也可〈表〉"多数"~个。~些。~五年。 那nuó 1.多。 2.安闲貌。 3.美好。 4.对于。 5."奈何"的合音。 6.用同"挪"。移用钱粮。 7.用同"挪"。移动位置﹑时间。 8.姓。明有那嵩。见明陈士元《姓觿 》卷三﹑《明史》本传。 那nǎ 1.疑问代词。如何;怎么。 2.疑问代词。哪里;何处。 那nuò 1.语助词。表疑问。 2.语助词。表感叹。 3.语助词。表祈使。 那né 1.见"那咤"。

:暇 (形声。从日,叚声。本义空闲,闲暇) 同本义 暇,闲也。--《说文》 不敢自暇自逸。--《书·无逸》 好以瑕。--《左传·成公十六年》 救亡不暇,安得王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由 --龚自珍《病梅馆记》 将吊不暇。--《国语·晋语》 炊不暇熟。--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暇时;暇刻(空闲的时间);暇晷(空闲的时日);暇景(空闲的时光) 暇 悠闲 久之,且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暇裕(悠闲不迫);暇适(闲暇舒 暇xiá空闲,无事的时候闲~。应接不~。 暇jiǎ 1.指赞美壮大之物。 2.借,借助。 3.须要。

:惜 (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同本义 惜,痛也。--《说文》 惜者,哀也。--《楚辞·惜誓序》 为陛下惜之。-- 汉·贾谊《论积贮疏》 惜其用武不终。--宋·苏洵《六国论》 岁月为可惜。--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可惜(值得惋惜);痛惜(沉痛地惋惜);惜伤(哀伤) 珍惜,爱惜,重视而不糟棠费 为天下惜死。--《吕氏春秋·长利》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晋书·陶侃传》 视之不甚惜。--宋·苏洵《六国论》 臣辈惜程艺。--宋·王谠《唐语林·雅 惜xī ⒈重视,不浪费,不随便丢弃珍~光阴。爱~公物。 ⒉同情,感到遗憾怜~。太可~。 ⒊哀伤,悲痛叹~。哀~。痛~。 ⒋吝,捨不得吝~。~别。~指失掌。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