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阁苔浮绿晕

"阁苔浮绿晕"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5:15:46


简介: “阁苔浮绿晕”出自宋代宋祁的《秋霁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é tái fú lǜ yū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秋霁二首》
内容:
晓河回北陆,夕雨净西郊。
水足鱼忘喣,林寒鸟恋巢。
阁苔浮绿晕,社橘老丹包。
谁与同真想,清风是淡交。
朝代: 宋代
分类: 秋霁
诗人: 宋祁
诗人介绍: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翻译:

《秋霁二首》是宋代诗人宋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晓时河水回归北陆,
夕时雨霁净化西郊。
水足鱼儿忘危险,
林寒鸟儿留恋巢。
阁上苔藓浮绿晕,
社橘老了红颜褪。
谁能与我同真情,
清风才是真正的交往。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第一首诗描述了清晨时分,河水回归北方的陆地,代表着秋天的到来。第二首诗描绘了夕阳下雨过后的景色,西郊清新明亮。诗中通过描写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鸟儿留恋巢穴,表达了大自然中生物的安逸和依恋。诗人还通过描写阁上的苔藓浮绿晕和社橘老去的红颜褪色,暗示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向往,认为清风才是真正的交往方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河水回归北陆与夕雨净化西郊、水足鱼忘喣与林寒鸟恋巢等,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通过描写阁上的苔藓和社橘的变化,抒发了对岁月流转和事物变迁的感慨。最后,诗人以清风作为真正的交往方式,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和对虚伪交往的反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同时也反思了社会中虚伪交往的现象。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对比手法,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ǎo hé huí běi lù, xī yǔ jìng xī jiāo.
晓河回北陆,夕雨净西郊。
shuǐ zú yú wàng xù, lín hán niǎo liàn cháo.
水足鱼忘喣,林寒鸟恋巢。
gé tái fú lǜ yūn, shè jú lǎo dān bāo.
阁苔浮绿晕,社橘老丹包。
shuí yǔ tóng zhēn xiǎng, qīng fēng shì dàn jiāo.
谁与同真想,清风是淡交。
韵脚: 拼音:gé tái fú lǜ yū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三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阁 (形声。从门,各声。本义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 门限 閣,所止扉也。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止其自阖也。--《说文》 高其闬阁。--《左传》。 所以止扉谓之阁。--《尔雅》÷懿行疏此阁以长木为之,各施于门扇两旁,以止其走扇。”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接屋连阁。--《淮南子·主术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杜牧《阿房宫赋》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阁gé ⒈楼房的一种,一般两层,周围开窗,供游息、藏书等用亭台楼~。文渊~,在故宫。佛香~,在颐和园。 ⒉旧称女子的卧房闺~。 ⒊旧时宫中的政务机关,近代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组~。~员。 ⒋旁门,小门开东~以延贤人(延迎接)。

:舌苔” 舌上的垢腻 苔〈名〉 (形声。从苃,台声。本义青苔;也指苔类植物) 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又如苔衣(即青苔。泛指苔藓类植物);苔岑(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苔钱(即苔。因苔点 形圆如铜钱,故称);苔茸(丛生的苔藓) 长有苔藓类植物的东西或地方 苔藓 苔tāi 苔tái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之区别不明显,绿色,常贴生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浮〈动〉 (形声。从水,孚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浮,氾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 浮 fú ⒈漂,跟"沉"相对漂~。飘~。~云。~力。〈引〉行船~长江而下。 ⒉表面的~皮。鞋上有~土。 ⒊空虚,不实在~夸。虚~。抑~华。 ⒋不沉着,不冷静轻~。~躁。 ⒌暂时,不定的~记。~支。 ⒍超过,多于~额。官~于事。 ⒎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雕塑形象。 ⒏ 【浮屠】 【浮图】 ①佛(释迦牟尼)。 ②和尚。 ③佛塔七级~屠。

绿 :绿 lu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绿林 绿林好汉 绿林起义 绿(緂)lù ⒈一般草和树叶的颜色。 ⒉ ①公元17年新市人王匡、王凤率众起义,以绿林山(今湖北省当阳东北)为根据地,因此称"绿林军"◇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②旧时指上山为匪,抢劫财物的集团。 绿(緂)lǜ ⒈像一般草或树叶的颜色,蓝和黄混合而成的颜色~叶。~水青山。

:晕 昏倒 魏老儿上了一夹棍,贾魏氏上了一拶子,两个人都晕绝过去。--《老残游记》 又如晕绝(昏厥);头晕(头脑昏乱);晕昏(昏迷);晕迷(昏眩) 晕 (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同本义 日月周围的光圈 晕,日月气也。--《说文新附》 晕,卷也。气在外卷结之也,日月俱然。--《释名》 晕适背穴。--《汉书·天文志》 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史记》 又如月晕(月亮有光环);晕珥(晕和珥。泛指日、月旁的光晕);晕蚀(日月之晕与食) 环形花纹或波纹 晕yūn ⒈昏迷~倒。~厥。 ⒉头脑不清~头转向(头脑昏乱,不辨方向)。 晕yùn ⒈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因折射作用而看到日或月周围形成的光圈日~。月~。 ⒉头发昏~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