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慎勿怨谤谗

"慎勿怨谤谗"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06:50:35


简介: “慎勿怨谤谗”出自宋代苏轼的《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èn wù yuàn bàng chán,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出处: 《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
内容:
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复饥。
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
不如昌其气,郁郁老不衰。
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
不如昌其志,志一气自随。
养之塞天地,孟轲不吾欺。
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儿。
何如鲁连子,谈笑却秦师。
慎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
淤泥生连花,粪壤出菌芝。
赖此善知识,使我枯生荑。
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原题: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其身耶抑昌其诗也来诗下语未契作此答之
读音: chāng shēn rú bǎo fù, bǎo jǐn hái fù jī.
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复饥。
chāng shī rú gāo miàn, wéi rén zuò róng zī.
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
bù rú chāng qí qì, yù yù lǎo bù shuāi.
不如昌其气,郁郁老不衰。
suī yún lǎo bù shuāi, jié huài ān suǒ zhī.
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
bù rú chāng qí zhì, zhì yī qì zì suí.
不如昌其志,志一气自随。
yǎng zhī sāi tiān dì, mèng kē bù wú qī.
养之塞天地,孟轲不吾欺。
rén yán wèi bó yǒng, gǔ lì xiàng xiǎo ér.
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儿。
hé rú lǔ lián zi, tán xiào què qín shī.
何如鲁连子,谈笑却秦师。
shèn wù yuàn bàng chán, nǎi wǒ dé dào zī.
慎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
yū ní shēng lián huā, fèn rǎng chū jūn zhī.
淤泥生连花,粪壤出菌芝。
lài cǐ shàn zhī shí, shǐ wǒ kū shēng tí.
赖此善知识,使我枯生荑。
wú yán qǐ xū duō, lěng nuǎn zi zì zhī.
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
韵脚: 拼音:shèn wù yuàn bàng chán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五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慎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同本义 慎,谨也。--《说文》 慎,诚也。--《尔雅》 慎,德之守也。--《国语·周语》 僶勉就善谓之慎。--《贾子道术》 慎尔优游。--《诗·小雅·白驹》 予慎无罪。--《诗·小雅·巧言》 入门主敬,升堂主慎。--《仪礼·聘礼记》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审慎(周密而谨慎);失慎(疏忽);慎独(个人闲居独处时,也要小心谨慎,不可有越礼非分的念头); 慎shèn持重,小心谨~。不~。~重。 慎zhèn 1.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颖上县北江口集。

:兀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同本义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光秃(如毛发)的 蜀山兀。--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茫然无知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不够稳定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勿wù ⒈别,不要~动。请~吸烟。 ⒉不~许。守而~失。 勿mò 1.见"恤勿"。

:怨 (形声。从心,夗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张廷玉《明史》 怨愤所积。--孙文《序》 又如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责怪; 怨yuàn ⒈不满,责备~言。莫~他。劳而不~。~天者无识。 ⒉仇恨~恨。恩~分明。 ⒊ 怨yùn 1.蕴藏,蓄积。

:谤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同本义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诽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韩愈《原毁》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 谤 bàng 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厉王虐,国人~王。(《国语·周语上》) ②诽谤~书(诽谤人的信件或书籍)。

:谗 (形声。从言,毚)声。本义说别人的坏话) 同本义 谗,谮也。--《说文》 谗,诞也。--《韩诗外传》 谗口嚣嚣。--《诗·小雅·十月之交》 败言为谗。--《左传·昭公五年》 谗鼎之铭。--《左传·昭公三年》。服注疾谗之鼎。” 取彼谗人。--《后汉书·马援传》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谗谤(诋毁,诽谤);谗言冷语(毁谤、讥刺的冷言冷语) 谗 说别人坏话的人 谗与佞,俱小人也。--《论衡·答佞》 又如谗人(喜 谗 chán说别人的坏话进~言。 【谗害】通过说坏话陷害人。 【谗言】陷害别人的坏话。 谗(讒)chán说别人的坏话~言。伤良曰~(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