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标柱征南不记春

"标柱征南不记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5 03:40:00


简介: “标柱征南不记春”出自宋代萧桂林的《还珠洞次曾宏正韵》,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iāo zhù zhēng nán bù jì ch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还珠洞次曾宏正韵》
内容:
标柱征南不记春,未应追感泪流痕。
岩虚生白□心地,波洑澄清肃耳根。
壮士於斯留显迹,大夫非此赋招魂。
江山今古人何在,战马嘶风忆故园。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萧桂林
诗人介绍: 萧桂林,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淳祐间为广西运判(《宋诗纪事补遗》卷七○)。今录诗二首。
翻译:

诗词《还珠洞次曾宏正韵》是宋代萧桂林所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翻译、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标志柱子指向南方,不会记得春天的来临,也未曾感受到悲伤的泪水。山岩虚空,孕育了纯洁的心灵。波浪平静如镜,净化着耳根。壮士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而大夫并没有通过此诗唤醒英灵。江山如今变化无常,战马嘶鸣,让人回忆起故园的往昔。

诗意:
《还珠洞次曾宏正韵》以山水风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岩、波浪和江山的变迁寄托了作者对壮士和故园的思念之情。诗人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和悼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描绘山水景色的手法,通过山岩虚空和波浪平静的描绘,将内心纯洁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表达了对壮士和故园的思念之意。诗中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明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大时代的沉思。整首诗词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赞叹和对故园时光的怀恋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iāo zhù zhēng nán bù jì chūn, wèi yīng zhuī gǎn lèi liú hén.
标柱征南不记春,未应追感泪流痕。
yán xū shēng bái xīn dì, bō fú chéng qīng sù ěr gēn.
岩虚生白□心地,波洑澄清肃耳根。
zhuàng shì yú sī liú xiǎn jī, dài fū fēi cǐ fù zhāo hún.
壮士於斯留显迹,大夫非此赋招魂。
jiāng shān jīn gǔ rén hé zài, zhàn mǎ sī fēng yì gù yuán.
江山今古人何在,战马嘶风忆故园。
韵脚: 拼音:biāo zhù zhēng nán bù jì chū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标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同本义 标,木杪末也。--《说文》 大本而小标。--《管子·霸言》 又如标枝(树梢的枝条);标末(树梢) 末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与本”相对 本标相应。--刘安《淮南子》 此所谓气之标。--《素问六·微旨大论》 又如标季(末季,末期);治标;标本(本末。中医称后起为标,本原为本);标病(表面上的病症) 顶端 标出(塔顶露出)海云长。--唐·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又如标颠(顶端,最高点) 柱竿之类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

:柱 支撑。通拄” 且鳌足可以柱天,体必长大,不容于天地,女娲虽圣,何能杀之?--《论衡·谈天》 又如柱天(撑天;支天);柱地(立柱支地) 挡住;阻塞 内人共举机以柱门,兵斫门,不能破。--《三国志》 拄 手把定筇竹,柱杖行田野,出村房。--《刘知远诸宫调》 又如柱杖(手杖)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柱zhù ⒈支撑建筑物的构件木~。石~子。 ⒉像柱子的东西冰~。汞~。 ⒊ 柱zhǔ 1.见"柱夫"。 2.支撑;拄持。

:征 (形声。从彳,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 征zhēng ⒈远行~途。~帆(远航)。 ⒉讨伐,用武力制服~讨。~服。南~北战。 ⒊争夺,夺取力~。 ⒋召集,收用~召。~集。~收。~用。~税。~调。~兵。 ⒌找请,寻求~聘。~求。~文。~询意见。 ⒍证明,证验有~。实物可~。 ⒎现象,迹象~象。~兆。特~。 征chéng 1.通"惩"。警戒;惩罚。 2.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 征zhǐ 1.古五音之一。

:南无 na 南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閐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方位名⊥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 南nán方向,跟"北"相对。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面。东~风。坐北朝~。 南nā 1.见"南无"。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记载,记录 记,书也。 记jì ⒈思念,把所见、所闻等事物保持在脑子里,跟"忘"相对惦~。牢~。~性强。~得住。 ⒉用文字写下来~账。登~册。~录(也作"纪录")。~要(也作"纪要")。 ⒊描写事物的书、文章或文体~载。~述。笔~。杂~。旅游~。大事~。《岳阳楼~》。 ⒋印章图~。戳~。 ⒌标志~号。暗~。 ⒍量词他挨了两~耳光。 ⒎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 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春,推也。从苃屯,从日,苃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苮。--《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