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钻燧忽改木

"钻燧忽改木"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6:16:14


简介: “钻燧忽改木”出自魏晋张协的《杂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uān suì hū gǎi mù,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出处: 《杂诗》
内容: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朝代: 魏晋
分类:
诗人: 张协
诗人介绍: 西晋安平人,字景阳。张载弟。少有俊才,与载齐名。辟公府掾,转秘书郎,转河间内史,在郡清简寡欲。时大乱,遂弃绝人事,屏居草泽,以吟咏自娱,造语清新。怀帝永嘉初,征黄门侍郎,托疾不就,卒于家。有《七命》,世以为工。今有《张景阳集》辑本。
翻译:

《杂诗》是魏晋时期张协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夜凉风起,
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
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
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
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
庭草萋以绿。
青苔依空墙,
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
沉忧结心曲。

诗词中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夜晚的凉风吹拂着,清新的气息扫荡着浊浑之气。诗中出现了蜻蛚(蜻蜓)在台阶下吟唱,飞蛾拂动着明亮的烛光,给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两个不同的人物命运。君子因为远行而离家,而佳人则孤独地守望在家中。诗中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家庭的分离和孤独之感。

然后,诗人提到了一些环境的变化。离别的日子过去了多久,燧(火石)打火的方式突然改变了。这里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

诗词中还描绘了房屋的景象。房栊上没有行人的足迹,庭院的草木茂盛而绿意盎然。青苔依附在空旷的墙壁上,蜘蛛网布满四周的屋宇。这些描写使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物事的变迁。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一切的感慨和忧愁。他感叹着物事的多变和自己内心的沉重,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忧愁之曲。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夜景象和描述人物命运的变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人通过对环境变化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孤独和忧愁的氛围,给人以深思和共鸣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iū yè liáng fēng qǐ, qīng qì dàng xuān zhuó.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qīng liè yín jiē xià, fēi é fú míng zhú.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jūn zǐ cóng yuǎn yì, jiā rén shǒu qióng dú.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lí jū jǐ hé shí, zuān suì hū gǎi mù.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fáng lóng wú xíng jī, tíng cǎo qī yǐ lǜ.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qīng tái yī kōng qiáng, zhī zhū wǎng sì wū.
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gǎn wù duō suǒ huái, chén yōu jié xīn qǔ.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韵脚: 拼音:zuān suì hū gǎi mù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钻 (形声。从金,赞(占)声。古时钻”、鑽”是两个字。钻”本是镊子,又作刑具。现在是鑽”的简化字。本义穿孔) 同本义 栌梨曰钻之。--《尔雅》。按,防有虫于孔,钻视之也。 钻龟陈卦。--《荀子·王制》 钻燧取火。--《论语》 又如钻一个眼;钻木取火;钻入(穿入);钻山(在山墙上开门或开洞。山墙,指房子两侧的墙,形如山);钻孔(用钻头在器物上钻挖圆孔);钻穴(钻挖洞穴。指男女非礼的结合);钻燧 (钻木取火。燧是用来磨擦生热,以取得火种的工具,古分阳燧、木燧两种);钻火(钻木取火) 钻研,集中精力学习,推究事理 钻(鑽)zuān ⒈穿孔,打眼~孔。~眼。地质~探。〈引〉进入~入。~地道。~空子(〈喻〉乘虚而入)。 ⒉细致深入地研究~研。她很有~劲。 ⒊想方设法巴结有权势的人,以谋取私利~营。 钻(鑽)zàun ⒈钻子,穿孔打眼的用具电~。手摇~子。 ⒉穿孔,打眼。 ⒊ 钻qián 1.铁钳之类的刑具。参见"钻钻"。 2.同"钳"。 钻zuàn 1.穿孔的工具。 2.去髌的刑具。亦用作刑法名。 3.取火的工具。 4.金刚钻(钻石)的简称。 5.赚,诳骗。

:燧 (会意。从火,遂声。本义古代取火器) 同本义 燧,塞上亭守烽火者。--《说文》 燧,以取火于日。--《玉篇》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钻燧取火。--《论语·阳货》 命夙驾载燧。--《左传·文公十年》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人类的出现》 幽王为熢燧。--《史记·周本纪》。正义炬火也。” 又如燧(铜)镜(古代用以向日取火) 火炬之类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曹植《应诏诗》 烽火台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 燧suì ⒈上古时代取火的器具~石。木~。金~。 ⒉〈古〉举火告警的烽烟 烽~。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好像 忽 〈副〉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辛弃疾《西 忽hū ⒈不重视,不注意莫~视。勿~略。别疏~。 ⒉突然,很快~然。~高~低。~冷~热。~已数十年。 ⒊计量单位名称十~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改〈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改,更也。--《说文》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文》 盖改葬也。--《公羊传·庄公三年》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改取一个挟之。--《仪礼·乡射礼》。注更也。” 改居则请退可也。--《仪礼·士相见礼》 执政未改。--《国语·鲁语下》 前图未改。--《楚辞·九章·怀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盘庚不为怨者故 改gǎi ⒈变革,更换~变贫穷。~革开放。~名换姓。更~不合理的制度。 ⒉纠正~正。~过自新。~恶从善。 ⒊修订,更正修~。~文稿。~童衣。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魏学洢《核舟 木mù ⒈树栽植树~。封山育林,禁止伐~。 ⒉指木料,砍下的成材的树~头。~材。 ⒊用木料制成的~器家具。~牛流马。 ⒋质朴,朴实此人~实。 ⒌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嘴唇发~。 ⒍棺材寿~。行将就~。 ⒎五行(金~水火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