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罪已纶言遍九州

"罪已纶言遍九州"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6:16:11


简介: “罪已纶言遍九州”出自宋代刘克庄的《书事十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uì yǐ lún yán biàn jiǔ zhō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书事十首》
内容:
不似尧夫快活身。
罪已纶言遍九州,桑榆虽晚尚堪收。
下山东诏争扶听,读奉天书有泪流。
加霍嫖姚冠军号,拜车丞相当民侯。
崆峒麦熟无人刈,何日王师且少休。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书事十首》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不似尧夫快活身。
与尧相比,我并不快乐。
罪已纶言遍九州,
我的罪行已经被广泛传播到九州之内,
桑榆虽晚尚堪收。
尽管太阳已经西斜,但我仍然可以收获。

下山东诏争扶听,
我下山东诏,争取被人倾听,
读奉天书有泪流。
读着奉天书时,眼泪流下来。
加霍嫖姚冠军号,
被赐予霍嫖姚冠军的称号,
拜车丞相当民侯。
拜见车丞相,被封为民侯。

崆峒麦熟无人刈,
崆峒山的麦子已经成熟,但没有人来收割,
何日王师且少休。
王师何时才能少歇一会呢?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刘克庄的心情和境遇。他与尧相比,感到自己并不快乐。他的罪行已经传遍九州,尽管太阳已经西斜,但他仍然可以收获。他下山东诏,希望被人倾听,但读着奉天书时,却流下了眼泪。他被赐予了霍嫖姚冠军的称号,并拜见了车丞相,被封为民侯。然而,崆峒山的麦子已经成熟,却没有人来收割。他希望王师能够少歇一会,给他一些喘息的时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表达了他的苦闷和无奈。作者通过对自己的描述,展现了对快乐的渴望和对境遇的不满。同时,他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冷漠,崆峒山的麦子成熟却无人收割,这暗示着社会的浪费和资源的浪费。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ù shì yáo fū kuài huó shēn.
不似尧夫快活身。
zuì yǐ lún yán biàn jiǔ zhōu,
罪已纶言遍九州,
sāng yú suī wǎn shàng kān shōu.
桑榆虽晚尚堪收。
xià shān dōng zhào zhēng fú tīng,
下山东诏争扶听,
dú fèng tiān shū yǒu lèi liú.
读奉天书有泪流。
jiā huò piáo yáo guàn jūn hào,
加霍嫖姚冠军号,
bài chē chéng xiàng dāng mín hóu.
拜车丞相当民侯。
kōng tóng mài shú wú rén yì,
崆峒麦熟无人刈,
hé rì wáng shī qiě shǎo xiū.
何日王师且少休。
韵脚: 拼音:zuì yǐ lún yán biàn jiǔ zhōu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辠,犯法也。--《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尔雅》 畏此罪罟。--《诗·小雅·小明》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卦象下传》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或闻无罪。--《史记·陈涉世家》 恶不忍闻,罪不容诛。--《汉书》 治臣之罪。--诸葛亮《出师表》 某知罪矣。--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罪首(罪魁祸首);罪失(罪愆和过 罪(辠)zuì ⒈犯法,犯法的行为~犯。~恶。~大恶极。~行累累。 ⒉刑罚判~。免~。死~。 ⒊过失~过。恕~。 ⒋将罪过归于~己。 ⒌痛苦,苦难遭~。受~。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不已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 已yǐ ⒈止,完毕,罢了争论不~。死而后~。如此而~。 ⒉副词。〈表〉过去,动作完成~经。~然。~过时。事~办妥。 ⒊不久,后来~忽不见。~而悔之。 ⒋副词。太,过分~颇。不为~甚。 ⒌〈古〉通"以"。〈表〉地位、方向、时间、数量等的界限~上。大桥~东。五年~后。三十~内。

:纶 guan 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又如纶羽(头戴纶巾,手执羽扇。多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 昆布 纶 lun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仑声。本义青丝绶带,古代官吏系印所用) 同本义 纶,青丝绶也。--《说文》。按,秦汉百石官佩此绶,非经纬织成,但合青丝绳辫纠之者,所谓宛转绳也。 其出如纶。--《礼记·缁衣》。 纶(綸)guān ⒈青丝带。 ⒉见lún。 纶(綸)lún ⒈钓鱼用的丝线。 ⒉丝织的带子。 ⒊现用于一些合成纤维的名称涤~。锦~。棉~混纺。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

:遍 (形声。本义走遍) 同本义 徧,徧也。--《说文》 徧于群神。--《虞书》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宋·沈括《梦溪笔谈》 遍衙门告不成。--《陈州粜米》 遍 泛指普遍 室人交徧摧我。--《诗·邶风·北门》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满山遍野;遍窥(周览,尽见);遍体(浑身,全身) 遍 从头到尾经历一次 遍 biàn ①普遍;全部满山~野。 ②量词。一个动作从头至尾的整个过程为一遍细读了三~。 【遍体鳞伤】满身都是鱼鳞般密布的伤痕。形容伤势严重。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第九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 九jiǔ ⒈数目字~鼎。泛指多数、多次或多层~牛二虎之力。~死一生。~霄云外。 ⒉时令。 九jiū 1.聚。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 州zhōu ⒈旧时行政区划名跨~连郡。又用于地名杭~。广~。郑~。 ⒉民族自治行政区划名,在省级之下,县级之上四川盛坝藏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