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取璧照山林

"取璧照山林"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21:08:22


简介: “取璧照山林”出自宋代戴复古的《寄建康留守制使赵用父都丞侍郎》,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ǔ bì zhào shān lí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寄建康留守制使赵用父都丞侍郎》
内容:
燕许文章笔,片言轻万金。
先人十诗序,孝子一生心。
入手方为宝,三年等到今。
九泉应有望,取璧照山林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寄建康留守制使赵用父都丞侍郎》是宋代戴复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燕许文章笔,
片言轻万金。
先人十诗序,
孝子一生心。
入手方为宝,
三年等到今。
九泉应有望,
取璧照山林。

诗意: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文章的价值和孝道展开。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写作才华,将其比作燕许(古代文学之乡)的文章之笔,强调了文章的重要性。他说自己的一句话都比黄金贵重,意味着他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接着,诗人提到了先人留下的十首诗序,这是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他强调自己是一个孝子,孝心一生都在心中。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写作成果的珍视,认为它们就像宝物一样。他等了三年才完成这首诗,显示了他对于创作的用心和耐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期望,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照亮九泉之下,犹如珍贵的璧石照耀山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自信,以及对于传统文学的尊重。诗人将自己的文章比作燕许的笔,强调了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自豪,认为自己的一句话都比黄金更宝贵。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先人文学传统的敬仰,他珍视先人留下的十首诗序,并将自己的创作与传统相连。诗人还通过描述自己的孝心,展示了传统美德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最后,诗人对于自己的创作寄予了期望,希望它们能够在九泉之下有所作用,犹如珍贵的璧石照亮山林。这首诗词以简单明了的语言传递了诗人对于文学和传统的热爱,与读者分享了他的创作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自信和对于文学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àn xǔ wén zhāng bǐ, piàn yán qīng wàn jīn.
燕许文章笔,片言轻万金。
xiān rén shí shī xù, xiào zǐ yī shēng xīn.
先人十诗序,孝子一生心。
rù shǒu fāng wèi bǎo, sān nián děng dào jīn.
入手方为宝,三年等到今。
jiǔ quán yīng yǒu wàng, qǔ bì zhào shān lín.
九泉应有望,取璧照山林。
韵脚: 拼音:qǔ bì zhào shān lín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取〈动〉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 耳)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宋·苏轼《阳关词》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 取qǔ ⒈拿,得到~书。~款。~得成绩。 ⒉采用,选用,接受~材。录~。去粗~精。~长补短。 ⒊寻求~乐。求~。~笑(开玩笑)。 ⒋攻克,强夺~城。夺~。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齐。~决。 ⒍〈古〉通"娶"。 ⒎ ⒏ ⒐ ⒑ 取qū 1.通"趋"。趋向。 2.通"趋"。疾走。 3.距离;相隔。 4.见"取虑"。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璧,瑞玉环也。--《说文》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 璧者,方中圆外。--《白虎通》 宏璧。--《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 以苍璧礼天。--《周礼·大宗伯》 如圭如璧。--《诗·卫风·淇奥》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奉璧奏秦王。 又如璧不可以防寒(比喻物品虽然贵重,但无实际的用处);璧雍(璧堂。古代天子所设的太学。外形 璧 bì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白~。 【璧还】敬辞。用于归还别人原物或辞谢赠品。 【璧谢】敬辞。退还原物,并表示感谢(多用于辞谢赠品)。

:照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照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zhào ⒈光线射着~射。~耀。特指日光夕~。 ⒉明~察明著(明著显明)。 ⒊对着镜子或其它反光的东西看~镜子。对着池水~一~。 ⒋拍摄,又指画像或相片~相。~片。风景~。 ⒌依据,按着~样。~例。依~。按~。 ⒍凭证执~。护~。车~。 ⒎关心,看顾~看。~料。~应。~顾。关~。 ⒏对比察看对~。查~。 ⒐通告,通知知~。 ⒑知晓,明白心~不宣。 ⒒对着,向着~侵略者开炮。~着这条大道走。 ⒓ 照zhāo 1.明;显。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林〈名〉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 林lín ⒈成片的树木或竹子等树~。竹~。森~。防护~。封山育~。 ⒉指林业农~牧副渔。 ⒊〈喻〉林立的、众多的,在一起的人或事石~。碑~。儒~。著作之~。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