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韬藏亦英华

"韬藏亦英华"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9:47:13


简介: “韬藏亦英华”出自宋代刘过的《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韬玉》,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āo cáng yì yīng huá,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韬玉》
内容:
至宝不自献,韬藏亦英华
馀香被草木,秀擢幽岩花。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过
诗人介绍: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翻译: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韬玉》是宋代刘过所作的诗词。这首诗以咏史的形式,表达了至宝之美不需炫耀,收藏之物同样珍贵。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韬玉

至宝不自献,
韬藏亦英华。
馀香被草木,
秀擢幽岩花。

译文:
珍贵的玉石不自己主动展示,
收藏起来同样充满着荣华。
深藏的香气被草木所沾染,
幽深的岩洞里绽放着美丽的花朵。

诗意:
这首诗以玉石作为象征,表达了至宝之美不需要张扬,而是应该静静地韬藏。与此同时,即使收藏起来,其珍贵的品质依然能够闪耀出光华。诗人通过描绘岩洞中幽深的环境和花朵的美丽,强调了深藏不露的价值和内在的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展示了至宝的韬藏之美。诗人通过对比至宝和草木、岩洞和花朵的关系,传达了一种宝物应该隐藏自身价值的思想。诗中的"至宝"可以理解为人才、才华或珍贵的品质,而"韬藏"则是指不张扬、不炫耀,将其隐藏在内心深处。诗人通过以玉石为喻,强调了内在美和品质的重要性,而非外表的虚华。诗中的"香气"和"岩洞花"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幽雅之感。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内敛而高贵的美感,使读者对至宝的价值和美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ì bǎo bù zì xiàn, tāo cáng yì yīng huá.
至宝不自献,韬藏亦英华。
yú xiāng bèi cǎo mù, xiù zhuó yōu yán huā.
馀香被草木,秀擢幽岩花。
韵脚: 拼音:tāo cáng yì yīng huá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韬〈名〉 (形声。从韦,舀声。韦,熟皮。本义剑套) 同本义 韬,剑衣也。--《说文》 装弓的袋子 韬,弓衣也。--陆德明《经典释文》 用兵的计谋 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李德裕《李文饶集》 又如韬钤(用兵的谋略);韬略(指军事上的谋略) 韬 〈动〉 掩藏 韬舌辱壮志,叫阍无助声。--杜牧《感怀诗一首》 又如韬光晦迹,韬光讳彩(收敛锋芒;隐藏踪迹);韬日(日光隐藏);韬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韬光(收敛光彩,比喻人怀才不露);韬沉(隐逸);韬含(谙记,熟诸);韬 韬(韜、弢)tāo ⒈盛弓或剑的套子。 ⒉容纳有~世之量。 ⒊遮掩,隐蔽~面。~迹。~晦。 ⒋用兵的谋略太公~。 韬tào 1.古代护臂的皮套。

:藏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怀有 藏 cāng ①~隐蔽埋~。 ②收存;储藏~书。又见zàng。 【藏垢纳污】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又作藏污纳垢。 【藏奸】~心怀恶意。 ②不肯拿出全部精力或不肯尽力帮助人~耍滑。 【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的未被发现的人才。 【藏匿】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藏头露尾】形容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都摊出来。 【藏污纳垢】见【藏垢纳污】。 【藏掖】 ①怕人知道或发现而竭力掩藏~躲闪。 ②掩饰住的弊端他办事可从来没有~。 【藏拙】怕出丑,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或技能。常用为自谦之辞。 藏zàng ⒈储存东西的地方库~。宝~。 ⒉道教、佛教经典的统称道~。大~经。 ⒊ ①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②唐玄奘号"三藏法师"。 ⒋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藏cáng 1.隐藏;潜匿。 2.收藏;储藏。 3.怀,藏在心中。 4.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藏zāng 1.草名。 2.通"臧"。善。 3.通"赃"。窝主。

:亦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亦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亦yì也,同样,也是人云~云。反之~然。~步~趋(形容处处摹仿,追随他人)。 亦yī 1.人的腋窝。 2.副词。也;也是。 3.副词。又。 4.副词。尚;犹。 5.副词。已;已经。 6.副词。仅仅;只是。 7.副词。皆。 8.连词。假如,如果。 9.助词 ,无义。 10.实在;毕竟。 11.犹以。 12.通"奕"。大。 13.通"奕"。重,累。参见"亦世"。 14.通"易"。 15.姓。宋有进士亦尚节。见《万姓统谱》。

:英 (形声。从苃,央声。本义花) 同本义 英,草荣而不实者。--《说文》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诗·郑风·有女同车》。传华也。” 秋菊之落英。--《离骚·夕餐》。注华也。” 嗣若英于西冥。--谢庄《月赋》。注若木之英也。” 毋夭英。--《管子·禁藏》。注谓草木之初生也。” 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落英(花落);英华(言花木之美) 矛上的羽饰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诗·郑风·清人》。传矛有英饰也。” 三英粲兮。--《诗·郑风·羔裘》 杰出 英yīng ⒈花秋菊之落~。〈喻〉文采,词藻~华。精~‖~咀华。 ⒉杰出的,超众的~明。~才盖世。 ⒊杰出的人今谓之~杰。~模大会。 ⒋ ①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佩的人战斗~雄。劳动~雄。 ②具有英雄品质的~雄的中国人民。 ⒌ 英yāng 1.草木初生的苗。

:华 华丽;光彩美丽 金银华美之服。--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华堂之上。--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华衣乘马。--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华扁(华丽的匾额);华彩(华美;光彩);华服(华丽的服装);华舆(华美的车辆或轿子);华筵(华美的筵席);华观(华丽的观阙,即宫门前的望楼);华毂(华丽的车) 豪华 况我大魏天王,个为华侈。--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华(萢)huā〈古〉同"花"桃~。 华(萢)huá ⒈中华民族或中国的简称~夏。~裔。~侨。~南。驻~使馆。 ⒉美丽~丽。〈引〉精美精~。物~天宝。 ⒊文才才~清英。 ⒋光彩~服。光~。〈引〉显贵,显耀荣~富贵。 ⒌奢侈浮~。 ⒍兴旺繁~。 ⒎光阴韶~(青年时代)。 ⒏敬词~诞(生日)。~函(书信)。 ⒐ 华(萢)huà ⒈姓~佗(汉代名医)。 ⒉华山,又称"太华山",五岳中的西岳,在陕西省~山天下险。智取~山。 华kuā 1.见"华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