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记取明年作寒食

"记取明年作寒食"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3 19:57:00


简介: “记取明年作寒食”出自宋代苏轼的《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qǔ míng nián zuò hán sh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
内容:
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
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境中人。
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
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诗词:《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城南钟鼓斗清新,
端为投荒洗瘴尘。
总是镜空堂上客,
谁为寂照境中人。

红英扫地风惊晓,
绿叶成阴雨洗春。
记取明年作寒食,
杏花曾与此翁邻。

中文译文:

城南的钟鼓相互竞鸣,清新的气息四溢,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洗去流亡的尘埃。
镜子般空无一物的堂上,常有客人来访,
而谁是这个静谧境地中的人呢?

红色的英华在地上被扫,风吹动了黎明,
绿叶成为浓荫,雨洗去了春天的尘嚣。
记住明年的寒食时节,
曾经与这位老人为邻的杏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写的,描述了他参观南塔寺寂照堂的情景。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清明节前一天,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祭奠祖先,并且禁火三日,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这首诗词中,苏轼将自己游览南塔寺的经历与寒食节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城南钟鼓相互竞鸣的清新景象,象征着新的气象和希望。第二句表达了苏轼来到南塔寺的目的,他希望通过参观寺庙来洗去自己流亡的尘埃,寻求心灵的宁静。

第三句中的“镜空堂上客”描绘了寂照堂的景象,这里的客人常常是寻求心灵安宁的人。然而,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谁才是真正体验这种宁静境地的人呢?这可能是对修行者和寻求心灵解脱的人的思考和反问。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景象。红色的英华被扫在地上,风吹动了黎明的时光,绿叶形成了浓荫,雨洗去了春天的尘嚣。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更迭、春夏秋冬的变化,以及人事的无常。

最后两句是苏轼对这次游览的回忆和留恋,他希望记住明年的寒食时节,寓意着他对往事的缅怀和对过去友情的怀念。杏花与苏轼的邻居曾经相伴,这里可以理解为他对友谊和亲情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以寂静、宁静的境地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过往友情的思考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意象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抒发,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方式。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对时光流转和人情变迁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寻求心灵宁静和真正体验境地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éng nán zhōng gǔ dòu qīng xīn, duān wèi tóu huāng xǐ zhàng chén.
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
zǒng shì jìng kōng táng shàng kè, shuí wèi jì zhào jìng zhōng rén.
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境中人。
hóng yīng sǎo dì fēng jīng xiǎo, lǜ yè chéng yīn yǔ xǐ chūn.
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
jì qǔ míng nián zuò hán shí, xìng huā céng yǔ cǐ wēng lín.
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
韵脚: 拼音:jì qǔ míng nián zuò hán shí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记载,记录 记,书也。 记jì ⒈思念,把所见、所闻等事物保持在脑子里,跟"忘"相对惦~。牢~。~性强。~得住。 ⒉用文字写下来~账。登~册。~录(也作"纪录")。~要(也作"纪要")。 ⒊描写事物的书、文章或文体~载。~述。笔~。杂~。旅游~。大事~。《岳阳楼~》。 ⒋印章图~。戳~。 ⒌标志~号。暗~。 ⒍量词他挨了两~耳光。 ⒎

:取〈动〉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 耳)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宋·苏轼《阳关词》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 取qǔ ⒈拿,得到~书。~款。~得成绩。 ⒉采用,选用,接受~材。录~。去粗~精。~长补短。 ⒊寻求~乐。求~。~笑(开玩笑)。 ⒋攻克,强夺~城。夺~。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齐。~决。 ⒍〈古〉通"娶"。 ⒎ ⒏ ⒐ ⒑ 取qū 1.通"趋"。趋向。 2.通"趋"。疾走。 3.距离;相隔。 4.见"取虑"。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杔,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 明míng ⒈亮,照亮~晃晃。天~。灯火通~。 ⒉清楚,懂得,了解~白。~确。~礼。深~大义。~见万里。 ⒊公开,不隐蔽,显露在外,跟"暗"相对~说。~码实价。~枪暗箭。 ⒋视力,视力好左丘失~(左丘〈古〉人名)。聪耳~目。 ⒌看得清,认得准,见识高~智。英~。心~眼亮。 ⒍次,下一个(专指日、年)~天。~年。 ⒎迷信者称神灵神~。 ⒏ ⒐朝代名。明朝,公元1368-1644年。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为有余数,所以公历规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⒉岁数~龄。~纪。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壮~。老~。 ⒊时期乾隆~间。清朝末~。 ⒋年节,有关年节的过~。新~。~画。~糕。 ⒌庄稼收成情况~景。~成。丰~。 ⒍ ⒎ ⒏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头儿。 ②时代旧社会那~头儿,穷人够苦呀。 ③年景这个~头儿好,大丰收。

:作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作坊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 作zuō作坊,旧指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榨油~。洗染~。酿造~。 作zuò ⒈起,兴起振~。枪声大~。 ⒉做成,成品~成。~品。创~。佳~。名~。 ⒊写,画写~。~词。~论文。~曲。~画。 ⒋举行,进行~演讲。~斗争。 ⒌发生,装做发~。装~。~怪。装腔~势。 ⒍ ⒎ ①功能,使人物发生影响或变化的力量起~用。带头~用。 ②用意,用心另有~用。 ⒏ ①做出成绩,做出供献大有~为。 ②当做她把步行~为强身的一种方法。 ⒐ ⒑ ①做了古人。死了。 ②创始自我~古。 作zuó 1.见"作践"。 2.见"作料"。 3.见"作兴"。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

:食 (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 同本义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 食sì ⒈供养,拿东西给人吃~亲(亲父母)尽孝。 食shí ⒈吃~菜。~鱼。废寝忘~。 ⒉吃的东西粮~。肉~。~糖。~盐。强兵足~。 ⒊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也作"蚀"日~。月~。全~。 ⒋ ⒌ ①手的第二指。 ②〈喻〉家庭中依靠供应的人口~指浩繁。 食yì 1.人名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