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葛裙纱帽吟长夏

"葛裙纱帽吟长夏"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4:52:22


简介: “葛裙纱帽吟长夏”出自明代朱曰藩的《送陆子还洞庭》,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é qún shā mào yín cháng xià,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出处: 《送陆子还洞庭》
内容:
五月江门暑气鲜,水祠箫鼓赛龙船。
最怜别权当官路,不碍归云入洞天。
楼阁两山摇碧落,杨梅千涧泻红泉。
葛裙纱帽吟长夏,莫拟平原赴洛篇。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朱曰藩
诗人介绍: 朱曰藩,字子价,号射陂,宝应人(今江苏省宝应县),朱应登之子。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三十年前后在世。登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进士。历官九江府知府。曰藩隽才博学,以文章名家。有《山带阁集》三十三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翻译:

《送陆子还洞庭》是明代朱曰藩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五月江门暑气鲜,
水祠箫鼓赛龙船。
最怜别权当官路,
不碍归云入洞天。
楼阁两山摇碧落,
杨梅千涧泻红泉。
葛裙纱帽吟长夏,
莫拟平原赴洛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送陆子回到洞庭的场景。五月的江门上空炎热,但江水清凉。在这炎夏的日子里,人们举行祭水的仪式,吹箫、敲鼓,模拟龙船比赛。作者最为怜惜的是与友人分别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官僚之路,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最终回归自然、追寻洞天仙境的归途。楼阁倒映在江水中,两山的景色因树叶的飘落而摇动,杨梅的果实从千涧中流下,形成了红色的泉水。作者身着葛布裙子、戴着纱帽,在这个长夏里吟唱诗歌,他不愿意效仿平原之上的文人们,去赴洛阳写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江门送别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生活中的离别与归途的思考。暑气鲜明的五月,江门上的水祠仪式和龙船比赛形成了一幅热烈而繁忙的画面。然而,作者通过表达对友人别离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涯的思考,将目光投向了更为深远的洞庭和洞天之间的归隐之路。楼阁倒映在清凉的江水中,两山的风景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摇曳多姿,杨梅的果实如红泉般流下,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作者身着朴素的葛布裙子,戴着纱帽,在这个长夏的时刻吟唱诗歌。通过与平原上的文人们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不愿墨守成规的态度,选择了回归自然与洞庭的归途。整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基础,通过对离别、归途和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离世之境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ǔ yuè jiāng mén shǔ qì xiān, shuǐ cí xiāo gǔ sài lóng chuán.
五月江门暑气鲜,水祠箫鼓赛龙船。
zuì lián bié quán dāng guān lù, bù ài guī yún rù dòng tiān.
最怜别权当官路,不碍归云入洞天。
lóu gé liǎng shān yáo bì luò, yáng méi qiān jiàn xiè hóng quán.
楼阁两山摇碧落,杨梅千涧泻红泉。
gé qún shā mào yín cháng xià, mò nǐ píng yuán fù luò piān.
葛裙纱帽吟长夏,莫拟平原赴洛篇。
韵脚: 拼音:gé qún shā mào yín cháng xià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葛〈名〉 (形声。从苃,曷声。本义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 植物名。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pueraria lobata),茎长二三丈,缠绕他物上,花紫红色。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葛布。根可提制淀粉,又供药用 (葛制的鞋子。贫贱人家所穿用。一说夏天所穿用);葛屦履霜(冬天穿夏季的鞋子。比喻非常俭啬);葛面(葛粉) 葛布。指以葛为原料制成的布、衣、带等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敞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明史·海瑞传》 又如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葛衣(葛布制成的衣服);葛帔(用葛制 葛gě姓。 葛gé ⒈多年生草本,复叶,夏季开紫红色花。块根肥大,叫"葛根",可供食用及制淀粉,又可供药用。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⒉一种丝织物毛~。华丝~。

:裙 (形声。从衣,君声。《说文》从巾”。本义下裳,古代男女都有下裳) 古指下裳,今专指裙子 裙,下裳也。--《说文》 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释名》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缃绮为下裙。--《乐府诗集·陌上桑》 揽裙脱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出入无完裙。--唐·杜甫《石壕吏》 血色罗裙翻酒污。--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连衣裙;连衫裙;围裙;短裙;超短裙;裙布钗荆(形容妇女服饰俭朴);裙袄(衣裤);裙门(裙子的前幅);裙刀(压衣服用 裙(帬)qún裙子,裙儿,一种围在下身的服装围~子。连衣~。

:纱 (会意。从糸,从少。本义轻细的绢) 轻细的丝麻织物,古时多以蚕丝为之。古亦作沙” 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汉·王充《论衡》 绸缎一百三十卷,纱绫一百八十卷。--《红楼梦》 又如纱元(纸制的纱缎和元宝;祭品);纱绢(细薄丝织品的通称;纱手帕);纱罗(轻软细薄的丝织品的通称);纱笼中人(喻命中富贵,可官至宰相) 麻、棉等纺成的细缕。俗称棉纱”或麻纱” 今泛指用棉麻、化学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经纬线稀疏的织品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唐·白居易《宿东亭晓 纱shā ⒈棉、麻等纺成的细缕,可用于捻线、织布棉~。麻~。 ⒉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织物~布。羽~。窗帘~。〈引〉像纱布的铁~。尼龙~。 纱miǎo 1.见"纱纱"。

:帽 (形声。从巾,冒声。巾是丝织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义帽子) 同本义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又如帽凭(盈满的样子);帽正(帽子前缘正中的装饰,一般为珠或玉);帽襻儿(帽子上布制的扣纽带);礼帽(跟礼服相配的帽子);帽套(加于帽外的衣饰);帽钉(即铆钉。因其头形 如帽,故名) 形状或作用像帽子或各种保护头部的物件 投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聊斋志异·口技》注。此指笔套。 又如笔帽(套在笔头上保护笔的套儿);安全帽;螺钉帽 帽 戴帽 帽mào ⒈帽子,帽儿,戴在头上的缝纫物或编织物棉~子。草~儿。遮阳~。 ⒉形状或作用像帽的螺丝~。钢笔~儿。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吟,呻也。--《说文》 吟,叹也。--《苍颉篇》 呿吟至微。--《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 昼吟宵哭。--《战国策·楚策》 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 又如吟呻(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哼哼声);吟啸(悲叹;哀号) 吟咏;诵读 倚树而吟。--《庄子·德充符》 则将吴吟。--《战国策·秦策》。注歌吟也。” 盗跖吟口。--《荀子·不苟》 吟青黄。--《汉书·礼乐志》。注 吟(唫)yín ⒈声调抑扬地念颂~诗。~咏。 ⒉一种诗体的名称梁父~。天姥~。泛指诗歌~社(诗社)。 ⒊叹息昼~宵哭。 ⒋鸣,叫莺~。猿~。 吟yǐn 1.见"噤吟"。 吟jìn 1.闭口。

:长 chang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同本义。与短”相对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时间久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 夏xià ⒈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天。~种。 ⒉中国的古称华~。 ⒊朝代名。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一代君主是禹。 ⒋ 夏jiǎ 1.木名。亦作"槚"﹑"榎"。参见"夏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