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络纬知时早

"络纬知时早"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6:03:30


简介: “络纬知时早”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uò wěi zhī shí zǎ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秋夜》
内容:
清夜不成寐,出门还浩歌。
断云微翳月,薄露不倾荷。
络纬知时早,梧桐奈汝何!非关老怀恶,秋物感人多。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诗词:《秋夜》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清夜不成寐,出门还浩歌。
断云微翳月,薄露不倾荷。
络纬知时早,梧桐奈汝何!
非关老怀恶,秋物感人多。

中文译文:
在这清寂的夜晚,我无法入眠,只得走出门外放声歌唱。
云层遮蔽了月亮的光辉,薄露不足以使荷叶倾斜。
时间的纺织机早已知道秋天的来临,但为何梧桐树却不知道呢?
并非因为老年的心情恶劣,而是秋天的景物触动人心的太多了。

诗意和赏析:
《秋夜》是陆游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秋天的思索和感慨。

诗中的第一句“清夜不成寐,出门还浩歌”,表现了作者对夜晚的宁静和寂寞的感受。夜晚的静谧使他无法入睡,只有通过走出门外并大声歌唱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接下来的两句“断云微翳月,薄露不倾荷”描绘了秋夜的天空和草地上的景象。云层遮蔽了月亮的光芒,使月色变得朦胧不清。荷叶上的露水虽然薄弱,但却没有足够的重量使其倾斜。这些描写细腻而含蓄,传达出一种秋夜的寂寥和凄美。

接下来的两句“络纬知时早,梧桐奈汝何!”表达了对秋天来临的思索。络纬是古代纺织的技艺,指代时间的纺织机。它早已知道秋天的到来,但为何梧桐树却没有察觉呢?这里通过对梧桐树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一句“非关老怀恶,秋物感人多”,表明了作者并不是因为个人的心情恶劣而对秋天抱有消极情绪。相反,秋天的景物给他带来了丰富的感受和思考。秋天的美丽和凄美触动了他的心灵,使他产生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深切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思索和感慨。在寂静的夜晚,秋天的美丽和凄美让他无法入眠,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自然景物和时光流转的细腻感悟,展示了陆游独特的诗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īng yè bù chéng mèi, chū mén hái hào gē.
清夜不成寐,出门还浩歌。
duàn yún wēi yì yuè, báo lù bù qīng hé.
断云微翳月,薄露不倾荷。
luò wěi zhī shí zǎo, wú tóng nài rǔ hé! fēi guān lǎo huái è, qiū wù gǎn rén duō.
络纬知时早,梧桐奈汝何!非关老怀恶,秋物感人多。
韵脚: 拼音:luò wěi zhī shí zǎo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络子 lao 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红楼梦》 络 (形声。从糸,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 同本义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络着手(缠 络lào ⒈网状的东西。用于一些口语丝瓜~。 ①线绳结成的网状袋子用塑料~子装洗脸盆。 ②绕线、绕纱等的器具。 络luò ⒈网状的东西脉~。经~。丝瓜~。 ⒉罩住头上~着发网。 ⒊缠绕,缠裹,环绕~线。笼山~野。 ⒋拉拢笼~。 ⒌

:纬 (形声。从糸,韦声。本义织横纱) 同本义 纬,织横丝也。--《说文》 恃纬萧而食者。--《庄子·列御寇》。释文织也。” 又如纬萧(用蒿草编织窗帘子) 缠捆,系束 组织 治理 纬 纬纱;织物的横丝 东西向的道路或土地。与南北向的经”相 纬(緯)wěi ⒈纬线,织布时使用梭子穿织的横纱或编织物的横线。 ⒉地理学上假设的与赤道平行之线。从赤道向北的称"北纬",从赤道向南的称"南纬",由赤道至南极或北极各为九十度。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早,晨也。--《说文》 晨初为早。--《诗·召南·小星》疏 是谓老服。--《老子》 早夜以思。--唐·韩愈《原毁》 早莺争暖树。--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早暮咈吾耳。--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早出暮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清早(清晨);明早(明天早上);早出晚归(整日在外);起早贪黑;早天(早晨的天空);早角(早晨的号角声); 早zǎo ⒈太阳升起的时候~晨。做~操。用~餐。 ⒉时间在先的,以前的~先。~稻。他~来了。~起~睡。~在五年前。 早zào 1.指柞栗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