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麾玉固尝闻咳唾

"麾玉固尝闻咳唾"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1:55:08


简介: “麾玉固尝闻咳唾”出自宋代李诲言的《赠周书记》,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ī yù gù cháng wén hāi tuò,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出处: 《赠周书记》
内容:
早悟功名岁月空,衲衣何处不从容。
几回渡水自寻鹤,岂但买山方种松。
麾玉固尝闻咳唾,掷金未尽写心胸。
与君能隔几多地,薄暮一声湖上钟。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李诲言
诗人介绍: 李诲言,号泰野(影印《诗渊》册一页五二二)。今录诗二首。
翻译:

赠周书记

早悟功名岁月空,衲衣何处不从容。
几回渡水自寻鹤,岂但买山方种松。
麾玉固尝闻咳唾,掷金未尽写心胸。
与君能隔几多地,薄暮一声湖上钟。

中文译文:
送给周书记

早早地领悟到功名荣誉都是虚无的,无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都能心无旁骛。
多次渡水去寻找仙鹤,岂但为了买山种松。
听说麾玉苏醒后曾感冒咳嗽,财富才刚刚用尽才能写下内心的宽广。
与你相隔多少地方,黄昏时湖上的钟声一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李诲言以赠给周书记的形式写的一首诗。诗人表达了一种豁达洒脱的心态,认为功名利禄过于虚幻,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在和宁静。诗中以“衲衣”和“渡水自寻鹤”等形象描绘出人物的清贫和追求道义的特点,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寄托和远离世俗的意愿。后半部分的“麾玉固尝闻咳唾,掷金未尽写心胸”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讽刺,人们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忽视了内心的成长和追求。最后的“与君能隔几多地,薄暮一声湖上钟”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出人生的追求和心境的安宁,形象生动,富有感情。通过描绘诗人追求虚无和内在的境界,以及对友情的向往和怀念,展示出自在超脱的人生态度,让人对追逐物质财富的空虚和追求内心寄托的重要性有所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ǎo wù gōng míng suì yuè kōng, nà yī hé chǔ bù cóng róng.
早悟功名岁月空,衲衣何处不从容。
jǐ huí dù shuǐ zì xún hè, qǐ dàn mǎi shān fāng zhǒng sōng.
几回渡水自寻鹤,岂但买山方种松。
huī yù gù cháng wén hāi tuò, zhì jīn wèi jǐn xiě xīn xiōng.
麾玉固尝闻咳唾,掷金未尽写心胸。
yǔ jūn néng gé jǐ duō dì, bó mù yī shēng hú shàng zhōng.
与君能隔几多地,薄暮一声湖上钟。
韵脚: 拼音:huī yù gù cháng wén hāi tuò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麾 (形声。从毛,麻声。本义古代供指挥用的旌旗) 同本义 喻将帅 麾 指挥,下命令行动 麾,指麾。--《玉篇》 又如麾军(指挥军队);麾众(指挥大众) 同挥”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书·牧誓》 瑕叔盈又以蝥弧(蝥弧,郑伯旗名)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魏其侯去,麾灌夫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庄王亲 麾huī〈古〉用于指挥作战的旗子。〈引〉指挥,挥动~军前进。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 、穗可作饲料用。

:固 (形声。从囗,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固,四塞也。--《说文》 亦孔之固。--《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 脩陈固列。--《左传·成公十六年》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筋骨欲其固也。--《吕氏春秋·达郁》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汉·贾谊《过秦论》 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荀子·王霸》 良马固车。--《韩非子·难势》 又如固项(牛皮制的护领);固阴(隆冬时阴气固结);固植(根基巩固。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 固gù ⒈结实,坚硬,牢靠坚~。~体。~若金汤。兵劲城~。 ⒉坚定,不变动~定。~守阵地。 ⒊坚持,执拗~辞。~执己见。顽~不化。 ⒋鄙陋~陋。 ⒌原来,本来~当如此。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⒍ ①〈表〉先承认某事实、情况,以引起下文转折这件事~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一定能按时完成。 ②〈表〉既承认这,也不否定那这张照片~然好,但那一张也不错。 ③〈表〉先承认原来的,而后面又要否定这篇文章~然好,但缺点、漏洞甚多。

:尝 (形声。从旨,尚声。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同本义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 臣先尝之。--《礼记·曲礼》 不敢尝。--《论语》 百鬼迪尝。--《汉书·礼乐志》 尝其旨否。--《诗·小雅·甫田》 又如尝酒;尝食(试辨食物的味道);尝酎(祭祀的时候,尝一尝新酒的滋味) 尝试 尝,试也。--《小尔雅》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左传·襄公十八年》 又如尝巧(试验其技巧);尝汤戏(正戏前加演的短戏) 经历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 尝 cháng ①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鲜。 ②曾经未~、何~。 【尝新】吃应时的新鲜蔬菜、水果等。 尝(噇)cháng ⒈辨别滋味~味。品~。卧薪~胆。〈喻〉经历险阻艰难,备~之矣(备全都)。 ⒉试,试一试~试。 ⒊曾经何~?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 闻wén ⒈听耳~目睹。~过则喜。~风而起。 ⒉消息,听说的,听见的新~。奇~。~所未~。 ⒊出名,有名望~人。~名。 ⒋名声丑~。令(好的)~。 ⒌知识见~。博~强志(记)。 ⒍用鼻子嗅~着烟味。~到香味。 闻wèn 1.声誉,名声。 2.通"问"。慰问。 3.通"问"。询问。

:咳〈叹〉hai 啊 哎呀,唉,呜呼 该死!糟了! 表示感叹 嗨 咳 〈动〉 叹息 黛玉只咳”了一声,眼中泪直流下来,回身便走。--《红楼梦》 咳 hai 小儿笑 咳,小儿笑 咳hāi ⒈叹词。 ①〈表〉后悔或惋惜~,我怎么把这件事忘了! ②叹息干吗~声叹气? ③提醒,招呼~,快过来! ⒉见ké。 咳ké ⒈呼吸道受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反射作用,将吸入的气急切地呼出,声带振动发音~嗽。~喘。 咳hái 1.小儿笑。 2.泛指笑貌。参见"咳咳"。 3.通"孩"。小儿。 4.通"阂"。阻隔。 咳gāi 1.奇异,非常。

:唾〈名〉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唾,口液也。--《说文》 脾为涎,肾为唾。--《素问》 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唐·杜甫《醉歌行》 又如唾腺(唾液腺);唾沫星(口液的细小点子);唾盂(痰盂);唾壶(一种大肚痰盂) 唾 〈动〉 吐唾沫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不顾而唾。--《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唾面(往人的脸上吐唾沫);唾背(朝人背影吐唾沫);唾脡(吐唾于肉酱上。谓设谋独占);唾涕(吐唾沫);唾掌;唾手;唾玉(口吐珠玉。形容工于诗文) 用吐唾沫进行公然侮辱或表示 唾tuò ⒈口腔里的消化液,通称"口水"~液。~沫。 ⒉啐,吐唾沫~骂。~其面。 ⒊轻视,鄙弃~弃。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