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叠石作小山

"叠石作小山"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3:38:50


简介: “叠石作小山”出自宋代陆游的《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ié shí zuō xiǎo shā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内容:
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假山拟宛陵先生体》是陆游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一个人工制作的假山景观,同时表达了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追求和对庐山的向往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人工制作的假山景观,通过堆叠石块形成小山,埋入大缸中形成小潭。在小山的旁边有一条负薪的小径,而在其中间有一座名为钓鱼庵的小亭子。在这个人工的山水景观中,谷中的声音回响着钟鼓的声音,波纹倒映着松树和楠木的倒影。

这首诗词通过人工手段创造了一个仿真的山水景观,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追求和对庐山的向往之情。作者以拟宛陵先生体的形式,将自然山水的景色描绘于人工假山之中,通过人工制作来寻求对自然美的再现和追忆。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谷声、钟鼓、波影等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这个假山景观中的山水之美和宁静祥和的氛围。

最后两句“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工假山景观的赞叹和疑问。作者想知道这个假山景观的灵感来源和制作技巧,但又感觉它仿佛是庐山的南方景色一样美丽。这种赞叹和疑问,既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假山景观的赞美,也折射出他对庐山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一个人工假山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和追忆,表达了对庐山的美景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工艺术创作的赞叹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ié shí zuō xiǎo shān, mái wèng zuò xiǎo tán.
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
páng wèi fù xīn jìng, zhōng kāi diào yú ān.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gǔ shēng yīng zhōng gǔ, bō yǐng dào sōng nán.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jiè wèn cǐ hé xǔ, kǒng shì lú shān nán.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韵脚: 拼音:dié shí zuō xiǎo shā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叠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同本义 曡,重也,积也。--《苍颉篇》 阳始出奥舒、曡。--《书·太元乐》。注积也。” 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文选·左思·吴都赋》 又如叠石为山;叠暴(显露;指人激动时青筋鼓出来);叠字(单字的重叠);叠雪(重叠飞扬的雪花) 折,折叠,交叠,指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 振作 只好叠着精神,稳着步儿,探着腰儿,挺着胸儿…望前而行。--《镜花缘》 轻击 叠 dié ①重复地堆;累积重~。 ②折叠~衣服。 【叠罗汉】人上架人,组合成各种样式,是体操、杂技表演项目之一。 【叠韵】一个词中的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如翩跹、昂扬等。 【叠嶂】重叠的山峰。

:石 da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白居易《官牛》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石 shi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石shí ⒈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头。矿~。岩~。 ⒉指石刻金~。碑~。 ⒊使用石头制成的~针。~砚。~磨。 ⒋〈古〉作武器用的石块矢~。 ⒌〈古〉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 ⒍〈古〉容量单位。十斗为一~。 石dàn 1.岩石;石头。构成地壳的矿物硬块。 2.指陨石。 3.指磨刀石。引申为磨平。 4.乐器名。指石磬。古代八音之一。 5.指碑碣。 6.指矿物类药物。 7.指道教 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8.指砭石。古时治病用的石针。 9.引申为针砭,用石针治病。 10.结石的省称。 11.坚固;坚硬。 12.形容声音重浊﹑不响亮。 13.投掷 。 14.通"硕"。大。参见"石师"﹑"石画"等。 15.古地名。 16.古西域国名。 17.量词。(今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18.量词。(今读dàn)。计算重量 的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19.量词。(今读dàn)。官俸的计量单位。秦汉以为官位的品级,如万石﹑二千石等。 20.量词。(今读dàn)。计算弓弩强度的单位。 21.量 词。(今读dàn)。方言。计算农田亩分的单位。 22.姓。

:作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作坊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 作zuō作坊,旧指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榨油~。洗染~。酿造~。 作zuò ⒈起,兴起振~。枪声大~。 ⒉做成,成品~成。~品。创~。佳~。名~。 ⒊写,画写~。~词。~论文。~曲。~画。 ⒋举行,进行~演讲。~斗争。 ⒌发生,装做发~。装~。~怪。装腔~势。 ⒍ ⒎ ①功能,使人物发生影响或变化的力量起~用。带头~用。 ②用意,用心另有~用。 ⒏ ①做出成绩,做出供献大有~为。 ②当做她把步行~为强身的一种方法。 ⒐ ⒑ ①做了古人。死了。 ②创始自我~古。 作zuó 1.见"作践"。 2.见"作料"。 3.见"作兴"。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翱 噂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 小xiǎo ⒈跟"大"相对 ①面积、范围小的~山。~国。~块田。 ②量少的~量。~数。~雨。一~点。 ③程度浅的~学生。 ④声音低的~声。 ⑤年幼的,排行最末的~孩子。~妹妹。 ⑥谦词~弟。~女。~号。 ⒉轻视~看。 ⒊稍微~试锋芒。 ⒋时间短~住。~歇。 ⒌ ⒍ ①矮小的人~人国(童话)。 ②旧时指被统治者或地位低下的人。 ③人格卑鄙的人无耻~人。 ⒎ ①戏曲、杂技中的丑角。 ②〈喻〉轻浮,不顾廉耻的人跳梁~丑。 ⒏ ①寻常非同~可。 ②旧时谦称自己~可愿往。 ⒐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