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先向芭蕉叶上知

"先向芭蕉叶上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0:11:38


简介: “先向芭蕉叶上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甘雨应祈》,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 xiàng bā jiāo yè shàng zh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甘雨应祈》
内容:
晚稻成苞未肯肥,鹁鸠啼晓雨来时。
黄紬被冷初眠觉,先向芭蕉叶上知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甘雨应祈》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晚稻成苞未肯肥,
鹁鸠啼晓雨来时。
黄紬被冷初眠觉,
先向芭蕉叶上知。

中文译文:
晚稻结成穗未能丰满,
鹁鸠在拂晓时啼鸣雨来时。
黄色的被子冷冷地初次觉醒,
首先告知芭蕉叶上的消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范成大写于宋代的作品,以描绘农田中的景象为主题。诗人通过描写晚稻结穗不够肥大、鹁鸠在雨后清晨啼鸣的情景,展现出丰收的期盼和对大自然的敏感观察。

首句"晚稻成苞未肯肥"表达了诗人对晚稻收成的期望,但晚稻的穗还未能充实,暗示着农田尚未达到丰收的状态。这一句中的"晚稻"和"成苞未肯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农作物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增加了意境的丰富性。

接下来的一句"鹁鸠啼晓雨来时"描绘了拂晓时分鹁鸠的啼鸣声,预示着雨水即将到来。这里的"鹁鸠"和"啼晓雨来时"通过声音和天气的联结,传达出对雨水的期待和农田的需要。

第三句"黄紬被冷初眠觉"描述了黄色被子在清晨的寒冷中初次觉醒,暗示着农田中的植物和人们都在黎明时分苏醒,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劳作。这里的"黄紬被"通过寒冷的形容词"冷"和"初眠觉"的动词,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农村氛围。

最后一句"先向芭蕉叶上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自然现象的留意。诗人观察到芭蕉叶上的雨滴,预示着雨水的来临,进一步体现了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和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

整首诗通过对农田景象和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入、形象生动,给读者带来了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ǎn dào chéng bāo wèi kěn féi, bó jiū tí xiǎo yǔ lái shí.
晚稻成苞未肯肥,鹁鸠啼晓雨来时。
huáng chóu bèi lěng chū mián jué, xiān xiàng bā jiāo yè shàng zhī.
黄紬被冷初眠觉,先向芭蕉叶上知。
韵脚: 拼音:xiān xiàng bā jiāo yè shàng zhī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先,前进也。--《说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九歌·国殇》 恐为操所先。--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争着赶到别人前头) 尊崇;重视 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史记·本准书》 又如先本(重视根本) 首创;开始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庄子·刻意》 又如先志(先立志向);先事(先行其事) 先 < 先xiān ⒈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前。首~。在~。事~。领~。奋勇争~。~发制人。 ⒉上代,祖宗~人。祖~。 ⒊称去世的尊长~兄。~父。 ⒋对已死之人的尊称~烈。 ⒌ ①人或某些动物的胚胎时期~天缺陷。 ②哲学上指先于感觉,先于实践经验。 ⒍ ①老师。 ②对人的敬称老~生。李~生。 ③某些地区称医生。 ⒎ 先xiǎn 1.《韵会》"先,前汉太子太傅少傅属官有先马。"

:向 (象形。从宀,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同本义 向,北出牖也。--《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豳风·七月》 泛指窗户 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齐民要术》 刮楹达鄉(向)。--《礼记·明堂位》。注谓夹户窗也。” 启牖鄉(向)如初。--《仪礼·士虞礼记》 方向;方位 明利害之向。--《国语·周语上》 东向驰去。--明·魏禧《魏叔子文钞·大铁椎传》 又如 向(嚮)xiàng ⒈朝着,对着~着。朝~。面~朝阳。 ⒉方位,目标,意志所趋方~。走~。奔~〗~。趋~。志~。 ⒊从前,往昔,从来~日。~来。~无先例。 ⒋接近,将近~明。~夕。 ⒌假如,假使~不出其技。 ⒍偏袒偏~。婆婆疼~小孙女。 ⒎ ⒏ ⒐ 向xiǎng 1.通"享"。享有,享受。 2.通"飨"。犒赏,赐赏。 3.通"飨"。祭献。 4.通"响"。回声;声音。

:芭 (形声。巴声。本义①香草名。②芭蕉)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传芭兮代舞。--《楚辞·九歌·礼魂》 芭蕉 乘兴书芭叶,闲来入豆房。--段成式《赠诸上人》 又如芭叶(芭蕉的叶片);芭蕉扇 通笆”。竹名 芭 bā。 【芭蕾舞剧】欧洲古典舞剧。因女演员用脚尖直立进行舞蹈,又称足尖舞。。16世纪形成于法国,后传入俄国。我国芭蕾艺术从本世纪50年代才建立起来。它结合古典戏曲、舞蹈、音乐、美术的特点,创作了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优秀剧目。

:蕉〈名〉 (形声。从苃,焦声。本义生麻。麻未沤称蕉) 同本义 覆之以蕉。--《列子·周穆王》 又如蕉布(蕉麻纤维织成的布);蕉衣(麻布制的衣服);蕉衫(用麻布缝制的衣衫) 指蕉布 植物名。芭蕉、香蕉、美人蕉等芭蕉科植物的简称 蕉农 蕉〈名〉 通樵”。柴 覆之以蕉。--《列子》。殷敬顺释文蕉,与樵同。” 蕉萃 蕉jiāo植物名。 ① ② 蕉qiáo 1.通"樵"。柴。 2.通"憔"。参见"蕉萃"。

:叶 (形声。从苃,枽声。植物的叶子。叶”,同协”,会意字,从十从口。本是两个字。本义草木之叶) 同本义 叶,草木之叶也。--《说》 其叶为胡蝶。--《列子·天瑞》。注散也。” 枝叶未有害。--《诗·大雅·荡》 又如叶尖(植物学名词。叶片的尖端部位);叶序(植物学名词,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芽(植物学名词。与花芽相对。发育后成为茎、枝及叶的芽);叶基(植物学名词 。叶片的下端靠近叶柄的部分) 比喻轻小、轻飘像叶子的东西 万里风波一叶舟。--李商隐《无题》 又如百叶窗;一叶扁舟 叶xié ⒈和恰,合,共同~和。~韵。~句。~谋。 叶(葉)yè ⒈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长在茎上,多为片状、绿色茶~。树~子。菜~儿。 ⒉像叶的~轮。铁~。百~窗。 ⒊ 时期清朝初~。二十世纪末~。 ⒋ 同 "页"。 ⒌ ⒍ 叶shè 1.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置县。 2.姓。春秋楚有叶公诸梁。见《左传.定公五年》。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