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A 哀莫余伍

"哀莫余伍"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3:03:04


简介: “哀莫余伍”出自唐代韩愈的《琴操十首·龟山操》,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āi mò yú wǔ,诗句平仄:平仄平仄。
出处: 《琴操十首·龟山操》
内容: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
龟之枿兮,不中梁柱。
龟之大兮,祗以奄鲁。
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韩愈
诗人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翻译:

诗词:《琴操十首·龟山操》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
龟之枿兮,不中梁柱。
龟之大兮,祗以奄鲁。
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中文译文:
龟山的氛围啊,无法带来云雨。
龟山的枝干啊,无法作为梁柱。
龟山的伟大啊,只能屹立于奄鲁。
知晓将要崩溃啊,无人悲伤我这个伍子。
周公有鬼啊,唉,求我归来辅佐。

诗意和赏析:
《琴操十首·龟山操》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龟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心。

首先,诗中使用了龟山作为象征,以突出作者的主题。龟山被描述为无法带来云雨、无法作为梁柱,这意味着它虽然庄严伟大,却无法为国家带来雨水和支撑。这种描述暗指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暗示国家的困境和衰败。

接着,诗中提到了奄鲁,奄鲁是指当时国家的名称,这里用来指代整个国家。作者通过将龟山与奄鲁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国家状况的忧虑,似乎在预示国家的衰败和崩溃。

最后两句“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自己的归责。作者借用了周公的形象,暗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有智慧和才能,希望能够回国辅佐,帮助国家走出困境。

整首诗词蕴含着作者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自己责任的思考。通过描绘龟山之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心和对自身作用的思索,展示了韩愈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guī zhī fēn xī, bù néng yún yǔ.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
guī zhī niè xī, bù zhōng liáng zhù.
龟之枿兮,不中梁柱。
guī zhī dà xī,
龟之大兮,
zhī yǐ yǎn lǔ.
祗以奄鲁。
zhī jiāng huī xī, āi mò yú wǔ.
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zhōu gōng yǒu guǐ xī, jiē yú guī fǔ.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韵脚: 拼音:āi mò yú wǔ
平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哀〈形〉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哀,闵也。--《说文》 哀,痛也。--《广雅》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伤也。” 呜呼哀哉。--《柳敏碑》 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礼记·檀弓》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哀咜(悲哀叹息);哀诏(皇上驾崩后,新君通告全国的文书);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 哎〈叹〉 表示满意或赞叹 。如哎,这就对了! 表示惊讶或不满意 。如哎,你怎么不早说! 表示提醒。如哎,小声点 表示醒悟 。如哎!原来是这样 表示招。如哎,大婶,我们回头再来看你 表示答应。如李梅!”哎!我在给病人换药,一会儿就来。” 哀āi ⒈悲伤,悲痛悲~。~怨。可~。 ⒉悼念~悼。默~。

:莫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 莫mò ⒈不要,不能闲人~进。变化~测。 ⒉无,没有~此为甚。~不称快。 ⒊ ⒋ ⒌ ⒍ ⒎〈古〉同"暮"。日落的时候。 莫mù 1.日落时,傍晩。 2.时间将尽。 3.昏暗。 4.酸模。野菜的一种。 5.通"幕"。参见"莫府"。 6.通"慕"。贪慕。 莫mì 1.封;覆盖。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余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 残留的; 余yú ⒈我,我的。 ⒉剩下的,多出的剩~。节~。多~。有~。~粮。不遗~力。 ⒊遗留,遗存城荒古迹~。 ⒋零数十~天。百~人。五里~。 ⒌后,以外业~。工作之~。 余yù 1.姓。见"余且"。 余xú 1.见"余吾"。 余tú 1.梼余,山名。

:伍 (会意。从人,从五。五人为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 同本义 伍,行伍。--《广韵》 五人为伍。--《管子·小筐》 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周礼·天官·宫正》 先偏后伍。--《左传·桓公五年》 林不狃之伍。--《左传·哀公十一年》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 全伍为上。--《墨子·公输》 破伍次之。 又如伍伯(即伍长。古军队中五人为伍,一伍之长称伍长);伍什(指部队);伍老(伍长);伍壮(指乡武装丁壮);伍部(伍长);伍乘(同乘共伍的士卒) 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 伍 wǔ ⒈"五"的大写。 ⒉〈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一伍。〈引〉军队队~。入~。退~。 ⒊〈古〉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一伍。 ⒋同类,一伙羞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