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峥嵘来索敌

"峥嵘来索敌"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05:23:21


简介: “峥嵘来索敌”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次韵答薛乐道》,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ēng róng lái suǒ dí,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次韵答薛乐道》
内容:
薛侯笔如椽,峥嵘来索敌
出门决一战,莫见旗鼓迹。
令严初不动,帐下闻吹笛。
乍奔水上军,拔帜入赵壁。
长驱剧崩摧,百万俱辟易。
子於风雅闲,信矣强有力。
天材如升斗,吾恨付与窄。
揽物能微吟,假借少储积。
山城坐井底,闻见更苦僻。
子非知音耶,何不指瑕谪。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次韵答薛乐道》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薛侯笔如椽,
峥嵘来索敌。
出门决一战,
莫见旗鼓迹。

令严初不动,
帐下闻吹笛。
乍奔水上军,
拔帜入赵壁。

长驱剧崩摧,
百万俱辟易。
子於风雅闲,
信矣强有力。

天材如升斗,
吾恨付与窄。
揽物能微吟,
假借少储积。

山城坐井底,
闻见更苦僻。
子非知音耶,
何不指瑕谪。

中文译文:
薛侯的笔就像椽子一样粗大,
挺拔威武地来寻找敌人。
出门决定一战,
却看不到旗帜和鼓声的踪迹。

命令严肃而不动摇,
帐下的人听到吹笛声。
突然冲向水上的军队,
拔起旗帜进入赵国的城壁。

长驱直入,剧烈地崩溃摧毁,
百万敌军都退散了。
你在风雅的闲适中,
真的很有力量。

你的才华像斗量一样丰富,
我为把它局限于狭小的领域而感到遗憾。
你能够用微弱的吟唱来把握事物,
借助少量的积累来虚掩自己。

坐在山城的井底,
听到的和看到的更加狭窄。
难道你不是知音吗,
为什么不指出我的缺点和局限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给薛乐道的答复。诗人以薛乐道的才华比喻为巨大的梁木,形容其威武勇猛地寻找敌人。诗中表达了薛乐道在军事上的出色表现,决战出征却不留下丝毫痕迹,展现了他的智谋和决断力。

诗中提到令严初不动,指的是薛乐道的军事指挥严明而果断。帐下闻吹笛,显示了他指挥有方,士兵听到笛声即行动。乍奔水上军,拔帜入赵壁,描绘了薛乐道军队的奔袭和攻城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勇猛和战略才能。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薛乐道的钦佩和遗憾。黄庭坚认为薛乐道的才华应该得到更广阔的发挥,而不应局限于军事领域。他赞美薛乐道能够用微弱的吟唱来把握事物,但也暗示他对薛乐道没有给予更多支持和赏识的遗憾。

最后几句诗中,黄庭坚借山城坐井底的比喻,表达了他身处偏远地方听到的信息有限,感受更加孤独。他希望薛乐道能够成为他真正的知音,指出他的缺点和局限,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

整首诗以对薛乐道的称赞和思考为主线,通过对薛乐道的才华和军事才能的赞美,以及对他个人发展的期望和遗憾,展示了作者对英雄气概和才华的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才的珍惜和培养的呼唤。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黄庭坚对薛乐道的赞美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才的珍视和对于个人发展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uē hóu bǐ rú chuán, zhēng róng lái suǒ dí.
薛侯笔如椽,峥嵘来索敌。
chū mén jué yī zhàn, mò jiàn qí gǔ jī.
出门决一战,莫见旗鼓迹。
lìng yán chū bù dòng, zhàng xià wén chuī dí.
令严初不动,帐下闻吹笛。
zhà bēn shuǐ shàng jūn, bá zhì rù zhào bì.
乍奔水上军,拔帜入赵壁。
cháng qū jù bēng cuī, bǎi wàn jù pì yì.
长驱剧崩摧,百万俱辟易。
zi yú fēng yǎ xián, xìn yǐ qiáng yǒu lì.
子於风雅闲,信矣强有力。
tiān cái rú shēng dǒu, wú hèn fù yǔ zhǎi.
天材如升斗,吾恨付与窄。
lǎn wù néng wēi yín, jiǎ jiè shǎo chǔ jī.
揽物能微吟,假借少储积。
shān chéng zuò jǐng dǐ, wén jiàn gèng kǔ pì.
山城坐井底,闻见更苦僻。
zi fēi zhī yīn yé, hé bù zhǐ xiá zhé.
子非知音耶,何不指瑕谪。
韵脚: 拼音:zhēng róng lái suǒ dí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二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峥 (形声。从山,争声。本义山高峻的样子)同本义 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战国策》 又如峥峥(高峻的样子) 峥zhēng ①山势高峻经三峡之~嵘。 ②不平常,不平凡~嵘岁月。 ③深险临~嵘不测之深。 ④一年快完~嵘岁又除。

:嵘 (形声。从山,荣声。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引申为不平常。如峥嵘岁月)--见峥嵘” 嵘(巚)róng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総。--《诗·豳风·七月》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人的发辫 法度 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索suǒ ⒈粗大的绳子竹~。铁~桥。麻~子。 ⒉求取,搜寻求~。搜~。 ⒊要,讨取~要。~取。~价。~钱。 ⒋尽,毫无蓄积~。~然无味。 ⒌孤独~居。 ⒍ ⒎

:敌 (形声。从攴,啇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抵抗;抵挡 (司马懿)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 敌 dí ①仇敌~人、抗~。 ②对抗;抵拒所向无~。 ③同等;相当势均力~。 【敌敌畏】〈外〉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为稍带芳香臭体的无色透明液体。 【敌酋】敌人的头子。 【敌人】敌对的人或敌对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