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负命者上钩

"负命者上钩"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3 01:19:24


简介: “负命者上钩”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晓贤师续佛寿颂》,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ù mìng zhě shàng gōu,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出处: 《晓贤师续佛寿颂》
内容:
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
捧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
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
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
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
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晓贤师续佛寿颂》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续佛寿,非为养色身,
捧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
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
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
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
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黄庭坚对于修行佛法的态度和观念。诗中提到续佛寿,指的是为了延续佛教的传承而努力修行。然而,黄庭坚强调修行并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虔诚,而是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真正的信仰。

黄庭坚通过描写捧打石师子来表达这一观点。石师子是佛教寺庙中常见的石雕,黄庭坚认为只有实实在在、真正有行动力的人才能真正续佛寿,而不是仅仅靠外表的虔诚。

诗中还提到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强调了修行者需要在出家之后遵守正道,才能得到真正的佛教教义的滋养。同时,黄庭坚也表达了修行者不应该只是出于名义上的出家,而是要付出实际的努力和行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黄庭坚对于佛教修行的理解和态度,强调了修行的实际行动和内在的信仰。通过对捧打石师子和出家修行的描述,黄庭坚表达了他对于虔诚信仰的真正含义的思考。

诗词中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运用了一些寓意深远的修辞手法。例如,"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表达了修行者的修行成果,以及他们在教义上的领悟和理解得到了天地的赞同。"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则暗示修行者要以身作则,成为他人的榜样和引领者。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明扼要的表达,传递了作者对于修行佛法的真正理解。它呈现出了黄庭坚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诗词才华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ǎng zǐ xù fú shòu, fēi wéi yǎng sè shēn.
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
pěng dǎ shí shī zi, zhǐ yào shí tóu rén.
捧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
chū jiā wú zhèng yīn, bù dé zhèng mìng shí.
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
shì zhēn chū jiā ér, bù fèi qiū háo lì.
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
jiǎng dé tiān yù huā, shuō de shí diǎn tóu.
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
rén rén shì tán yuè, fù mìng zhě shàng gōu.
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
韵脚: 拼音:fù mìng zhě shàng gōu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负 (会意。从人,从贝。本义恃,即依恃,凭仗) 同本义 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说文》 秦贪,负其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左传·襄公十四年》 其异姓负彊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汉·贾谊《治安策》 守自负年德,易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负固(依仗地势险固);负固不悛(依凭险阻而不悔改);负宠(依仗宠爱);负学(依恃才学);负险(凭借险固的地形);负势(依仗权势) 是犹使蚊负山。--《 负 fù ⒈输,败,跟"胜"相对三胜二~。 ⒉背~粮。~荷。~载。~荆请罪。〈引〉担任~责尽职。~有重任。 ⒊遭受~屈。~轻伤。 ⒋仗恃,依靠~嵎顽抗。~险固守。 ⒌具有久~盛名。 ⒍违背,背弃~约。忘恩~义。 ⒎欠~债。 ⒏小于零的~数。 ⒐相对的两方面之反面,跟"正"相对~电。~极。 ⒑ 【负气】赌气。 ⒒ 【负疚】自己觉得惭愧不安。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汉·蔡邕《独断》 语下命者,制令也。--《贾子·礼容》 凡尊者之言曰命。--《文选·闲居赋序》注 维君子命。--《诗·大雅·卷阿》 某固辞不得命。--《仪礼·燕礼》 命田舍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 命mìng ⒈生命,生物的生活能力活~。救~。短~而亡。 ⒉上级对下级的指令~令。任~。 ⒊取名~名。~题。 ⒋指派,使用~他去办。欣然~笔。 ⒌迷信者所谓"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贵贱、生死"等瞎说生来就~苦。算~骗人钱财。 ⒍ ⒎ 命màn 1.轻慢;轻忽。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王衍《醉妆词》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 者zhě ⒈代词。指人、事、物、时、数、地点等作~。读~。劳动~。前~。大~。昔~。那~。此四~。治国能使贫~富。 ⒉这,此(多见于古诗词或早期白话中)~回。~番。~个。~儿走。 ⒊助词。〈表〉语气停顿郭沫若~,四川人也。 ⒋用于句末。〈表〉希望或命令的语气且慢~。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钩 (会意。从金,从句,句亦声。句”,弯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衣带上的钩。引申为 钓鱼或挂物用的钩”) 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可分为钓钩、挂钩、带钩等 鉤,曲也。--《说文》。韵会引作曲鉤也。” 鉤,曲也,所以鉤悬物也。--《玉篇》 金路鉤。--《周礼·春官·巾车》 申孙之矢,集于桓鉤。--《国语·晋语》。注带鉤也。” 岂谓一鉤金。--《孟子》 窃鉤者诛。--《庄子·胠箧》 以尔鉤援。--《诗·大雅·皇矣》。传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 作刀剑鉤鐔。--《汉书·韩延寿传》。 钩(鉤)gōu ⒈弯曲的器具,用于悬挂或探取东西等火~儿。钓鱼~。挂衣~子。 ⒉形状像钩的东西~鼻子。蝎子的~儿。 ⒊汉字的一种笔形(乙、s、t等)。 ⒋钩妊树上的枯枝~下来。〈引〉探寻,研究~深致远(钩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喻〉探索深奥的道理)。 ⒌缝纫编结法之一~边。~花。 ⒍同"gōu㈠勾 ⒉",描绘~图样。 ⒎〈古〉一种兵器,像剑而头部弯曲吴~(吴国的钩)。 钩qú 1.见"钩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