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绪余何足论

"绪余何足论"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7:18:12


简介: “绪余何足论”出自宋代牟巘的《次韵寄卫山斋》,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ù yú hé zú lù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出处: 《次韵寄卫山斋》
内容:
蜀客嗟留落,甘为学圃迟。
年华空自老,心事复谁知。
未有盍簪日,还须上冢时。
绪余何足论,相对但期期。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牟巘
诗人介绍: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牟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翻译:

《次韵寄卫山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牟巘。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蜀客嗟留落,甘为学圃迟。
年华空自老,心事复谁知。
未有盍簪日,还须上冢时。
绪余何足论,相对但期期。

中文译文:
蜀客叹留在这里的时光逝去,甘愿晚才踏入学问的殿堂。
年华虚度自己变老,内心的烦恼又有谁能理解?
未曾戴上学士的帽子,还得等到丧葬的时候。
纷乱的思绪何足论,只能相对而期待未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牟巘对自己学问晚成的懊悔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他自称为"蜀客",即来自蜀地(今四川),他感叹自己在学问上的迟缓,甘愿晚来,错过了年轻时光。他觉得时光匆匆,自己的青春已经荒废,而内心的苦闷与忧愁又无人能够理解。他希望能够取得学士的头衔,但却一直未能如愿,只能等到丧葬之时才能获得这种荣耀。最后,他认为自己的思绪纷乱无法言表,只能期待未来的相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牟巘对自己学问晚成的遗憾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通过自称"蜀客",巧妙地将自己与蜀地的山水景致相结合,突出了自己的彷徨和迟缓。诗中的"蜀客"形象既代表了牟巘个人的遭遇,也象征了一代士人晚出仕的普遍现象。他对自己的懊悔和焦虑之情,以及对光阴流逝的感慨,都通过简洁有力的词句表达出来。最后两句"绪余何足论,相对但期期",表明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以及对与他有相同遭遇的人们的共鸣。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寄托了诗人对于自己晚成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思考,牟巘表达了士人的困境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在官场生涯中的挣扎和无奈。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思,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ǔ kè jiē liú luò, gān wéi xué pǔ chí.
蜀客嗟留落,甘为学圃迟。
nián huá kōng zì lǎo, xīn shì fù shéi zhī.
年华空自老,心事复谁知。
wèi yǒu hé zān rì, hái xū shàng zhǒng shí.
未有盍簪日,还须上冢时。
xù yú hé zú lùn, xiāng duì dàn qī qī.
绪余何足论,相对但期期。
韵脚: 拼音:xù yú hé zú lùn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仄韵) 去声十四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绪 (形声。从糸,者声。本义丝的头) 同本义 绪,丝端也。--《说文》 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天工开物》 又如绪余(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 头绪,开端 反覆终始,不知其端绪。--《淮南子·精神训》 扰百绪于眼前。--谢庄《曲池赋》 又如端绪(头绪);入绪(有了头绪);绪次(头绪) 情绪,心情 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 幽情苦绪何人见。--《聊斋志异》 霜轻两鬓欲相侵,悉绪无端不可寻。--唐·李频《长安寓居寄柏侍郎》 又如愁绪(忧愁的情 绪xù ⒈丝头。〈喻〉开端头~。论端究~。 ⒉世系,事业先~。续未竟之~。 ⒊心情、思想等心~。情~。思~。意~。 ⒋残余的~余。~风。 ⒌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余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 残留的; 余yú ⒈我,我的。 ⒉剩下的,多出的剩~。节~。多~。有~。~粮。不遗~力。 ⒊遗留,遗存城荒古迹~。 ⒋零数十~天。百~人。五里~。 ⒌后,以外业~。工作之~。 余yù 1.姓。见"余且"。 余xú 1.见"余吾"。 余tú 1.梼余,山名。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足zú ⒈脚~迹。手舞~蹈。 ⒉满,够量,充分满~。~够。充~。富~。 ⒊补上补~。以昼~夜。 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可完成。 ⒌尽情地,尽量地他们~玩了半天。 ⒍值得不~为奇。微不~道。 ⒎够得上这本书~有八万字。 ⒏ 足jù 1.(今读zú)补足;凑满。 2.拥,增益。参见"足本"。 3.过分。参见"足恭"。

:论 《论语》的简称 论语 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论 (形声。从言,仑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 论(論)lùn ⒈商讨,判断,研究讨~。议~。评~。争~。就事~事。 ⒉主张,学说进化~。唯物~。 ⒊文体名。论述事物的内容、意义,阐明道理~文。社~。实践~。 ⒋衡量,评定~罪。 ⒌按照~件计酬。~质核价。 论(論)lún〈古〉《论语》儒家经典书籍之一,主要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