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崆峒山叟笑不语

"崆峒山叟笑不语"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8:11:57


简介: “崆峒山叟笑不语”出自宋代姚嗣宗的《书驿壁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ōng tóng shān sǒu xiào bù yǔ,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
出处: 《书驿壁二首》
内容:
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轰天。
崆峒山叟笑不语,静听松风春昼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姚嗣宗
诗人介绍: 宋关中人。仁宗庆历中题诗于驿壁,韩琦见而奇之,荐试大理评事。后知寻州,能除虎暴。
翻译:

《书驿壁二首》

驿壁书文袅尘埃,字字银钩写暗回。
北国边塞戍云兀,儿郎尖刻铁衣骑。
一曲长歌待明月,万丈高楼正杂碎。
忧来教愤作洪泽,乱后悲歌寄江陵。
(出自宋代姚嗣宗)

中文译文:
百越之地战争仍不休,九原之地战鼓再次轰鸣。
崆峒山上的老人笑而不言,静静地听着松风,春日午间沉沉入眠。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战争的景象、崆峒山的山居老人,以及松风的声音等,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无奈和对宁静与安宁的向往。

赏析:
1. 诗中的百越、九原和江陵分别代表了南方的百越地区、北方的九原地区以及中原的江陵地区,整体上反映了一片战乱不断的局面。
2. “崆峒山叟笑不语”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寻求安宁,山中老人的笑意有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意味。
3. “静听松风春昼眠”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象,松风的声音似乎带来了一种宁静与安宁的感觉。
4. 诗中通过对战争景象和山中宁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乱世的愤懑和悲伤。
5. 诗人通过对战乱和安宁的对比,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与宁静,以期获得心灵的解脱。

这首诗借用了战争与宁静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宁静的向往,抒发了对乱世的愤懑和对安宁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将战争中的压抑与山中的宁静相对照,给读者一种思考和触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ǎi yuè gān gē wèi xī jiān, jiǔ yuán jīn gǔ yòu hōng tiān.
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轰天。
kōng tóng shān sǒu xiào bù yǔ, jìng tīng sōng fēng chūn zhòu mián.
崆峒山叟笑不语,静听松风春昼眠。
韵脚: 拼音:kōng tóng shān sǒu xiào bù yǔ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崆峒 山名,在甘肃 岛名,在山东 此去定教扶圣主,将军真可倚崆峒。--《杨家将演义》 崆kōng ⒈崆峒山,在甘肃省。 ⒉崆峒岛,在山东省烟台市。

:峒 山洞(多用于地名) 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家) 崆峒(tong)山名,在甘肃。又岛名,在山东 峒tóng ⒈ 峒dòng 1.山洞。 2.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泛称。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壮族的黄峒等◇来逐渐演变为今侗族。参见"峒丁"﹑"峒人"。 3.宋 代以后羁縻州辖属的行政单位。大者称州,小者称县,又小者称峒。 4.解放前海南岛黎族的一种政治组织。有固定的地区。黎语称"贡"。解放后已废除。 5.见"崆峒"。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叟 (会意。本作叜”。意谓手拿火把在室内搜索。本义求)搜索;搜查 叜,老也。从又从灾。--《说文》。朱骏声注(叟)即搜之古文。从又持火,屋下索物也。会意。” 合群叟。--《国语·齐语》 叟 叟”。假借为傁”,老的男人。也用作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王曰叟。--《孟子·梁惠王上》。注叟,长老之称。” 叟何人耶?--《庄子·在宥》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河曲智叟亡以应。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老叟;童叟无欺 叟族 叟sǒu老年男人,老头智~。 叟sōu 1.象声词。参见"叟叟"。

:笑〈动〉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 笑(哾)xiào ⒈露出喜悦的表情,发出欢乐的声音微~。大~。~逐颜开。 ⒉指讥笑,嘲笑耻~。莫见~。别取~他。 ⒊ ⒋ ①能使人发笑的话。 ②轻视,讥讽净闹~话。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语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 语yǔ ⒈说,谈寡言少~。自言自~。 ⒉话,言论~言『~。外~。成~。 ⒊代替说话的动作手~。旗~。 ⒋简单的俗话或古句谚~。古~。~曰。 ⒌虫、鸟的鸣声蝉~。鸟~。 语yù告诉莫~人。 语yù 1.告诉。 2.通"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