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抔土汉诸陵

"抔土汉诸陵"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3 23:43:45


简介: “抔土汉诸陵”出自宋代宋祁的《长安道中怅然作三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óu tǔ hàn zhū lí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长安道中怅然作三首》
内容:
城阙今安在,关河昔所凭。
种祠秦故畦,抔土汉诸陵
花树圆排荠,楼云淡引缯。
南山不改色,千古恨相仍。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宋祁
诗人介绍: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翻译:

《长安道中怅然作三首》是宋代诗人宋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阙今安在,关河昔所凭。
种祠秦故畦,抔土汉诸陵。
花树圆排荠,楼云淡引缯。
南山不改色,千古恨相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长安道路上的景物和历史的怀念之情。诗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的辉煌和悲壮,感叹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城阙今安在,关河昔所凭”描绘了长安城的宏伟和关河的重要性。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而关河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种祠秦故畦,抔土汉诸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先贤的怀念。诗人提到了秦朝和汉朝的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过去伟大文明的敬意。

诗的后半部分“花树圆排荠,楼云淡引缯。南山不改色,千古恨相仍”描绘了长安道路两旁的景色。花树盛开,楼阁云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而南山不变的颜色则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怀古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长安道路上的景物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时代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诗词运用了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历史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éng què jīn ān zài, guān hé xī suǒ píng.
城阙今安在,关河昔所凭。
zhǒng cí qín gù qí, póu tǔ hàn zhū líng.
种祠秦故畦,抔土汉诸陵。
huā shù yuán pái jì, lóu yún dàn yǐn zēng.
花树圆排荠,楼云淡引缯。
nán shān bù gǎi sè, qiān gǔ hèn xiāng réng.
南山不改色,千古恨相仍。
韵脚: 拼音:póu tǔ hàn zhū lí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抔póu ⒈用手捧东西~着。~饮(双手捧起而饮)。 ⒉量词。手捧的(土)量一~黄土(〈喻〉微贱、渺小或没落的东西)。

:土〈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土tǔ ⒈沙泥等的混合物~壤。沙~。泥~。粘~。积~成山。 ⒉地域国~。领~。 ⒊故乡,本地的~籍。~话。乡~。年老思~。~生~长。 ⒋民间生产的,出自民间的~产。~布。~专家。 ⒌不开通,不时兴~头~脑。~里~气。 ⒍五行(金木水火~)之一。 ⒎ ①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 ②世居本地的人。 ⒏ ⒐ 土dù 1.根。《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陆德明释文"土,音杜……《韩诗》作杜,义同。《方言》云东齐谓根曰杜。"一说,指根之皮 。 2.通"杜"。古水名。 土chǎ 1.见"土苴"。 土tú 1.《字汇补.土部》"土门,北方之族也。"参见"土门"。

:菡萏 (形声。从苃,函声。菡萏。本义荷花) 同本义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菡萏 汉(漢)hàn ⒈朝代名 ①汉朝(西汉、东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邦。 ②五代之一,又称"后汉",公元947-95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知远。 ⒉男子,男人李老~。英雄好~。 ⒊银河,也叫银~或天~气冲霄~。 ⒋"汉语"的简称英~字典。 ⒌汉水,上流在陕西省,流到汉口入长江。 ⒍ ⒎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又如诸问(问辩) 诸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 诸zhū ⒈各,众,许多~军。~位。~君。~子百家。 ⒉义同文言中的"之于"("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投~渤海。公~于世。付~实施。 ⒊义同文言中的"之乎"("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有~?闻~(听说过这件事吗)? 诸chú 1.蟾蜍。

:陵〈名〉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又 循陵而走。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 丘陵地)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 陵líng ⒈大土山丘~。〈引〉坟墓中山~。十三~。 ⒉升,登~重山。 ⒊乘,凌驾勇气~云。 ⒋侵犯,欺侮。 ⒌严峻,严密。 ⒍ ⒎ ⒏ ⒐ ①纲纪废弛。 ②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