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濂溪道之师

"濂溪道之师"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2 10:49:22


简介: “濂溪道之师”出自宋代姚勉的《题廉泉》,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n xī dào zhī shī,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题廉泉》
内容:
凛凛清献公,盛德世所仪。
当年章贡治,去止琴鹤随。
于水取廉泉,于人识濂溪。
廉泉水之清,濂溪道之师
斯濂愿力学,彼廉犹可为。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姚勉
诗人介绍: 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
翻译:

《题廉泉》是宋代姚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廉泉的清澈和濂溪的高尚,并以此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学识的追求。

译文:
凛凛清献公,
盛德世所仪。
当年章贡治,
去止琴鹤随。

于水取廉泉,
于人识濂溪。
廉泉水之清,
濂溪道之师。

斯濂愿力学,
彼廉犹可为。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礼义廉洁为主题,通过描绘廉泉和濂溪,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学识的崇拜和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的“清献公”是一个高尚的人物,他的德行和风范成为这个时代的楷模,被世人所景仰。接着,诗人回首当年,赞颂了章贡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执政的高尚品质,形容他的修养如琴鹤般高洁。

然后,诗人将目光转向廉泉和濂溪。廉泉象征着清澈纯洁,其水源自山泉,清澈见底,无杂质。濂溪则象征着高尚学问和道德风范,其水流经山谷,带来了知识和智慧。廉泉的清澈使人心旷神怡,濂溪的道德风范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和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像濂溪一样努力学习,追求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成就。他相信,如果自己能像廉泉一样保持清澈纯洁的心灵,那么他的追求就能与濂溪的品质相媲美,成为一个令人敬仰的人物。

这首诗词通过对廉泉和濂溪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学识的向往和追求。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高尚的品质与清澈纯洁的形象相结合,展示了作者对道德和学问的同等重视。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并呼唤读者追求卓越。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ǐn lǐn qīng xiàn gōng, shèng dé shì suǒ yí.
凛凛清献公,盛德世所仪。
dāng nián zhāng gòng zhì, qù zhǐ qín hè suí.
当年章贡治,去止琴鹤随。
yú shuǐ qǔ lián quán, yú rén shí lián xī.
于水取廉泉,于人识濂溪。
lián quán shuǐ zhī qīng, lián xī dào zhī shī.
廉泉水之清,濂溪道之师。
sī lián yuàn lì xué, bǐ lián yóu kě wèi.
斯濂愿力学,彼廉犹可为。
韵脚: 拼音:lián xī dào zhī shī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濂〈名〉 濂水,今名濂江 姓(濂洛宋代理学代表人物) 濂lián濂江,在江西省。

:溪 (溪本作豨) 山间不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 嵠,山渎无所通者。--《说文》 是故溪狭者速涸。--《墨子·亲士》 子越自石溪。--《左传·文公十六年》。注入庸道。” 振溪通谷,蹇产沟渎。--司马相如《上林赋》 又如溪步(水涯与渡船处);溪径(小路。引申谓途径) 泛指小河流 武陵有五溪,谓雄溪 、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水经注·沅水》注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陶渊明集·桃花源记》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潇水。--柳宗元《愚溪诗序》 又如溪头(溪边) 没有出口的山沟 溪(豨)xī(又读qī)山里的小河沟。 溪jī 1.见"勃溪"。 2.见"衛溪"。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是小土山,帀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师(師)shī ⒈指老师,导师教~。能者为~。~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引〉榜样~表。前事不忘,后事之~。 ⒉由师徒关系而产生的~叔。~弟。 ⒊效法,学习~其所长。 ⒋指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又指技术职称医~。厨~。理发~。讲~。会计~。工程~。 ⒌军队出~。雄~百万。 ⒍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是军的下一级,团的上一级。 ⒎ ①学习的榜样。 ②培养师资的~范大学。 ⒏ ⒐ ⒑〈古〉称乐官乐~。 ⒒ ①传授技艺的老师。 ②称呼有实践经验的工人老~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