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忤物立召祸

"忤物立召祸"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3:08:40


简介: “忤物立召祸”出自宋代陈淳的《失言戒》,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ǔ wù lì zhào huò,诗句平仄:仄仄仄仄仄。
出处: 《失言戒》
内容:
言者身枢机,兴戎亦出好。
既正且中节,吉祥以类和。
正苟发不中,忤物立召祸
不可言而言,夫子戒勿道。
言轻则招忧,子云亦辨早。
龙门有明箴,恳恳岂欺我。
尔素重所出,胡茲失太果。
策驷非难追,噬脐悔自蹈。
从今臭不同,谨谨三缄默。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陈淳
诗人介绍: 陈淳(1159~1223)是中国南宋理学家。字安卿,亦称北溪先生。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文人),今祠建漳州龙文洛滨社。朱熹晚年的得意门生,理学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阐发者。著作有《北溪全集》。
翻译:

《失言戒》是宋代陈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言者身枢机,
兴戎亦出好。
既正且中节,
吉祥以类和。
正苟发不中,
忤物立召祸。
不可言而言,
夫子戒勿道。
言轻则招忧,
子云亦辨早。
龙门有明箴,
恳恳岂欺我。
尔素重所出,
胡茲失太果。
策驷非难追,
噬脐悔自蹈。
从今臭不同,
谨谨三缄默。

诗意:
《失言戒》通过对言语的警示,表达了言辞的重要性和对言辞应负的责任。诗中提到,言语的力量可以影响政治和军事决策,正确的言辞可以带来吉祥和和谐,而不当的言辞则可能引发祸患。诗人引用了孔子的戒言,强调了言辞的谨慎和避免滥用的重要性。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言辞不当所带来的后悔和自责,表示今后将保持沉默,以避免再次犯错。

赏析:
《失言戒》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言辞的警示和反思。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对仗和平行结构,展示了诗人对言辞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通过引用孔子的戒言,诗人在诗中融入了儒家思想,强调了言辞的道德和伦理层面。诗人以自己的言辞不当为反面教材,彰显了对错误的自省和悔过之意。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诗意,给人以警示和启迪,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思辨和文化素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án zhě shēn shū jī, xìng róng yì chū hǎo.
言者身枢机,兴戎亦出好。
jì zhèng qiě zhōng jié, jí xiáng yǐ lèi hé.
既正且中节,吉祥以类和。
zhèng gǒu fā bù zhōng, wǔ wù lì zhào huò.
正苟发不中,忤物立召祸。
bù kě yán ér yán, fū zǐ jiè wù dào.
不可言而言,夫子戒勿道。
yán qīng zé zhāo yōu, zi yún yì biàn zǎo.
言轻则招忧,子云亦辨早。
lóng mén yǒu míng zhēn, kěn kěn qǐ qī wǒ.
龙门有明箴,恳恳岂欺我。
ěr sù zhòng suǒ chū, hú zī shī tài guǒ.
尔素重所出,胡茲失太果。
cè sì fēi nàn zhuī, shì qí huǐ zì dǎo.
策驷非难追,噬脐悔自蹈。
cóng jīn chòu bù tóng, jǐn jǐn sān jiān mò.
从今臭不同,谨谨三缄默。
韵脚: 拼音:wǔ wù lì zhào huò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忤 (形声。从心,午声。本义抵触,不顺从) 同本义 复忤宾客。--唐·李朝威《柳毅传》 触忤当死。--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忤权(不屈服于权贵);忤物(触犯人;与人不合);忤怨(抵触而生怨);忤恨(违逆;反对);忤意(违逆心意);忤嫚(忤慢。违抗怠慢);忤触(触犯);忤鳞(直言犯上) 触动 临风悼亡,忤愁心,匹鸟河洲上。--明·汪道昆《洛水悲》 交错 阴阳散忤。--《春秋元命包》 忤逆 自小忤逆 忤视 忤wǔ逆,违反~逆。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 灵);物用(百物器用)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柳宗元《三 物wù ⒈东西~品。矿~。爱护公~。 ⒉我以外的人(多指众人)恐遭~议。待人接~。 ⒊内容,实质言之有~。空洞无~。 ⒋ ⒌ ⒍ ⒎ ①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质不灭。 ②指供穿、吃、住、用等的东西~质生活。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立,俲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宋·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立lì ⒈站~正。起~。〈引〉竖,竖起来~碑。~旗杆。 ⒉做出,定出~功。建~。设~。 ⒊缔结,制定,决定~约。~法。~志。 ⒋存在,生存独~。自~。 ⒌即刻,马上~刻。~即。~时。~见功效。 ⒍〈古〉登上帝王、诸侯或某一位置~帝。高祖乃~为沛公(高祖刘邦)。 ⒎用于节气,〈表〉季节的开始~春。~冬。 ⒏ ①六面都是方形的形体。 ②数学上指"一数自乘三次"(本数×本数×本数)。 ⒐ ⒑ ①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位置和所抱的态度。 ②特指阶级立场工人阶级~场。

:召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说文》 召,呼也。--《广雅·释诂二》 召有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赵御吏。 大府召视儿。--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亦召供奉。--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又如召呼(呼唤;通知;交代);召致(使之至;唤来) 招致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劝学》 召武受辞。--《汉书·李广苏建传》 收召后学。--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召闹取怒。 又如召引(招引;引导); 召shào ⒈姓。 召zhào ⒈呼唤,招致~呼。~唤。~见。~集∨~。~之即来。~过。~祸。感~。

:祸 (形声。从示,楇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禍,害也。神不福也。--《说文》 禍灾杀礼。--《周礼·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逆其类者谓之禍。--《荀子·天论》 来不由我,古谓之祸。--《论衡·累害》 鱼无失水之祸。--《韩非子·大体》 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近者祸及身。--《战国策·赵策》 不能为祸。--《淮南子·人间训》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祸至无日。--《资治通鉴》 文人画士之祸。--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祸及枯骨。 祸(禍)huò ⒈灾害,苦难,跟"福"相对闯~了。出了车~。遭~殃。~兮福所倚,福兮~所伏。 ⒉损害,桅~害。~人之心。~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