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楼上行藏与愿违

"楼上行藏与愿违"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3 07:12:09


简介: “楼上行藏与愿违”出自宋代范成大的《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óu shàng xíng cáng yǔ yuàn wé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
内容:
浮生四十九俱非,楼上行藏与愿违
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
定中久已安心竟,饱外何须食肉飞。
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是宋代范成大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浮生四十九俱非,
楼上行藏与愿违。
纵有百年今过半,
别无三策但当归。

定中久已安心竟,
饱外何须食肉飞。
若使一丘并一壑,
还乡曲调尽依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范成大对自己逝去的岁月的思考和感慨。他提到自己已经过了四十九岁,但对于人生的追求和理想却与他的现实生活有所差距。他感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如愿以偿,生活的现实与他的愿望相背离。即使已经度过了大半个百年,他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回归本心,回到最初的追求和理想。

诗人认为自己过去的岁月已经安定下来,内心已经找到了安宁。外部的富贵和名利已经不再重要,他不再追求虚荣的享受。如果他能够回到自己最初的生活环境,一片熟悉的土地上,那么曾经的乡音和曲调将再次唤起他心中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范成大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对现实的不满。他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失望和对理想的追求。他认识到人生的浮华和虚幻,并意识到真正的满足和安宁来自内心的宁静。

诗人通过运用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深刻而富有力量。他描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内心的挣扎,以及对于回归真实自我的渴望。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感觉,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范成大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岁月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使读者在诗词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真实自我的追寻。这首诗词揭示了范成大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具有普遍性,触动了读者对于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fú shēng sì shí jiǔ jù fēi, lóu shàng xíng cáng yǔ yuàn wéi.
浮生四十九俱非,楼上行藏与愿违。
zòng yǒu bǎi nián jīn guò bàn, bié wú sān cè dàn dāng guī.
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
dìng zhōng jiǔ yǐ ān xīn jìng, bǎo wài hé xū shí ròu fēi.
定中久已安心竟,饱外何须食肉飞。
ruò shǐ yī qiū bìng yī hè, huán xiāng qǔ diào jǐn yī xī.
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
韵脚: 拼音:lóu shàng xíng cáng yǔ yuàn wéi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楼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同本义 楼,重屋也。--《说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楼上的匾额);楼观(高楼的泛称;道观的观名);楼外楼(楼外有楼。楼房相连属);楼角(高楼的檐角);楼舍(楼房) 楼房的一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又如一楼;二楼 房间上部空间附设的可供藏物或住人的分层结构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楼(樓)lóu ⒈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房屋~房。高~。又指楼房的一层我住二~。他住四~。 ⒉建筑物有上层结构的鼓~。城~。 楼lǘ 1.见"离楼"。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行〈名〉hang (象形。本义道路) 同本义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队伍,军队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行háng ⒈排,队列~列♂~。 ⒉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你~几?我~二。 ⒊职业同~。内~。干一~,爱一~。 ⒋某些商店或营业性机构寄卖~。农业银~。 ⒌量词。成行的写两~字。栽三~树。 ⒍ ⒎ ⒏见xíng。 行xíng ⒈走~走。~路。~军。远~。 ⒉跟出行有关的~装。~李。旅~社。 ⒊做,办事,活动,举动~事。~为。~动。~医。试~。执~。进~。举~。 ⒋品质,品德言~。品~。罪~。 ⒌将要~将就业。 ⒍可以这样做也~。 ⒎能干她真~。 ⒏流通,传递通~。推~。发~书报刊物。 ⒐流动的,临时的~商。~营。 ⒑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长干~。兵车~。 ⒒ ⒓ ⒔ ⒕ ①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机关。 ②有关行政事务的~政人员。~政经费。 行hàng 1.刚强貌。参见"行行"。 2.见"树行子"。 行héng 1.口语中称僧道修行的功夫。参见"行望"﹑"道行"。

:藏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怀有 藏 cāng ①~隐蔽埋~。 ②收存;储藏~书。又见zàng。 【藏垢纳污】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又作藏污纳垢。 【藏奸】~心怀恶意。 ②不肯拿出全部精力或不肯尽力帮助人~耍滑。 【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的未被发现的人才。 【藏匿】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藏头露尾】形容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都摊出来。 【藏污纳垢】见【藏垢纳污】。 【藏掖】 ①怕人知道或发现而竭力掩藏~躲闪。 ②掩饰住的弊端他办事可从来没有~。 【藏拙】怕出丑,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或技能。常用为自谦之辞。 藏zàng ⒈储存东西的地方库~。宝~。 ⒉道教、佛教经典的统称道~。大~经。 ⒊ ①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②唐玄奘号"三藏法师"。 ⒋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藏cáng 1.隐藏;潜匿。 2.收藏;储藏。 3.怀,藏在心中。 4.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藏zāng 1.草名。 2.通"臧"。善。 3.通"赃"。窝主。

:与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鉹??),共同抬起,与,给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同本义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 与(與)yǔ ⒈跟,同,和~众不同。~虎谋皮。我~你们一道走。 ⒉给,授予交~。送~。赠~。 ⒊交往,友好彼此相~。不欺其~(其与指结交好的国家)。 ⒋赞许,帮助朝过夕改,君子~之。君不~胜者,而~不胜者。 ⒌ 与(與)yú同"欤"。 与(與)yù参加,参预~会。参~。~闻(亲自听到。参与其事且得知内情)。

:愿〈形〉 (形声。从页,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愿,谨也。--《说文》 思厚不爽曰愿。--《周书·谥法》 无利于上谓之愿。--《韩非子·诡使》 愿而恭。--《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 则莫能以愿中。--《考工记·弓人》 上愿纠暴。--《周礼·大司寇》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愿恭(恭谨);愿款(诚挚);愿法(执法恭谨);愿敏(朴实敏悟);愿婉(朴实恭顺);愿懿(朴实诚实);愿民(朴实善良之民) 愿 大头 愿(願)yuàn ⒈乐意~意。自~。心甘情~。 ⒉希望~望。如~。平生之~。 ⒊仰慕,羡慕名声日闻,天下~。 ⒋迷信者所谓"对神佛许诺的酬谢"莫许~。错还~。 ⒌老实,恭谨谨~。

:违 (形声。从辵,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同本义 违,离也。--《说文》 违,远也。--《尔雅》 中心有违。--《诗·邶风·谷风》。传离也。” 薄违农父。--《书·酒诰》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楚辞·离骚》 又如违别(离别);违离(离别;分离;背离);违恋(依依惜别);违阔(离别;阔别);违署(离开官署。指辞去官职);违远(远离;离别);违间(离别);违弃(离弃;丢弃);违异(离别;分离 ) 避开 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左传·庄公四年》 又如违强凌弱(畏避强大,欺凌弱小);违难(避难);违避(避开 违(違)wéi ⒈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不~农时。 ⒉离别,不见面久~了。 ⒊〈古〉避开以~其害。 ⒋〈古〉邪恶昭德塞~(发扬好的品德,杜绝邪恶)。 违huí 1.掉转。 2.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