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贪求复守护

"贪求复守护"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2 02:11:29


简介: “贪求复守护”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ān qiú fù shǒu h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出处: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内容:
凡夫当梦时,眼见种种色。
此非作故有,亦非求故获。
不知今是梦,道我能畜积。
贪求复守护,尝怕水火贼。
既觉方自悟,本空无所得。
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凡夫当梦时,眼见种种色。
此非作故有,亦非求故获。
不知今是梦,道我能畜积。
贪求复守护,尝怕水火贼。
既觉方自悟,本空无所得。
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和人世间现象的思考。他认为凡夫俗子在经历人生的种种事物时,往往像是在做梦一样,眼见种种色彩,但这并非刻意追求或经过努力得到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着梦境,却以为自己能够积累和保护所获得的东西。他们贪恋追求并且守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又害怕失去。直到有些人觉悟之后,才明白一切都是虚空,没有真正可以得到的东西。生死如同觉醒与梦境一样,这个道理非常明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和人世间现象的描绘,表达了王安石对于凡夫俗子的看法和对人生真相的思考。他认为人们在追逐物质的同时,往往陷入一种虚幻的状态,像是在做梦一样,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事物,但却没有真正的实质。人们追求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又害怕失去,这种追求和守护使得他们沉溺于无谓的追逐和忧虑之中。然而,只有当一些人觉悟之后,才能明白一切都是虚幻的,没有真正可以得到的东西。生死如同觉醒与梦境一样,这个道理非常明白。通过对人生的描绘和对人们的行为的批判,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虚幻和贪恋物质的思考和警示。这首诗词深邃而含蓄,启示人们反思生命的真谛和追求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fán fū dāng mèng shí, yǎn jiàn zhǒng zhǒng sè.
凡夫当梦时,眼见种种色。
cǐ fēi zuò gù yǒu, yì fēi qiú gù huò.
此非作故有,亦非求故获。
bù zhī jīn shì mèng, dào wǒ néng chù jī.
不知今是梦,道我能畜积。
tān qiú fù shǒu hù, cháng pà shuǐ huǒ zéi.
贪求复守护,尝怕水火贼。
jì jué fāng zì wù, běn kōng wú suǒ de.
既觉方自悟,本空无所得。
sǐ shēng rú jué mèng, cǐ lǐ shén míng bái.
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
韵脚: 拼音:tān qiú fù shǒu hù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贪 (形声。从贝,今声。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贪财) 同本义 贪,欲物也。--《说文》 晋、魏河内之比,谓惏曰残。楚谓之贪。--《方言一》 贪于饮食,惰于作务。--《墨子·非儒下》 贪货弃命。--《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爱财曰贪,爱食曰婪。--《楚辞·离骚》注 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韩非子·十过》 又如贪赃(官吏接受贿赂);贪便宜;贪得无厌;贪冒(贪图财利);贪鄙(贪婪卑鄙);贪汙(贪求私利,取非分的财物);贪墨(贪财受贿);贪夫徇财(贪婪的人为财而死) 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 贪tān图财。原指贪财,后多指贪污。不知足的求取严惩~官。~赃枉法。~耍。~婪。~便宜。~心不足。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 衣)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姓 求 〈动〉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 求qiú ⒈寻找,想办法得到~解。~学。寻~。精益~精。上下~索。 ⒉恳请,乞助~人。~救。请~。乞~。 ⒊需要需~。要~。供~相应。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节操;操守 守shǒu ⒈保卫,卫护~卫。防~。坚~阵地。 ⒉看护,等候~夜。看~。~候。~株待兔。 ⒊遵照,服从遵~。~信用。遵纪~法。 ⒋靠近,依傍~着水池,可多养鱼。 ⒌旧时郡一级的长官名太~。 ⒍ ⒎ ⒏ ①防守戒备。 ②明代、清代的武官名。 ⒐ ⒑ 守shòu 1.戍守疆域土地。 2.指天子出行。 3.守臣,地方长官◇用为郡守﹑太守﹑刺史等的简称。 4.犹摄。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而署理较高的官职。 5.指任 事﹑任职。 6.专指任郡守﹑太守﹑刺史等职。 7.职守。 8.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护 (形声。从言,蒦声。本义保卫;保护) 同本义 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欲护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从我杀贼护家室。--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贯铁絙护之。 又如护队(行军所设防卫的军队);护藏(保护经藏);护梁(城楼上作护卫用的横梁);护镜(护心镜。衣甲上用以防护前心和后心的铜镜) 爱护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护书(收放文书用的长方形木匣子);护头(小孩子不肯剃头发);护槽(马吃草时,人难接近) 袒护;包庇 护(護)hù ⒈保卫,照顾~卫。~厂。~航。~理。保~。爱~。〈引〉掩盖,包庇莫~短。你不要~着他。 ⒉ ①外交机构发给本国公民证明身份的执照,在进入另一国停留时使用。 ②旧时旅行或运货时所带的政府机关证明文件。 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