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兵消不取丁

"兵消不取丁"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5:51:10


简介: “兵消不取丁”出自宋代陆游的《农家》,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īng xiāo bù qǔ dī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农家》
内容:
盗息无排甲,兵消不取丁
频过门鸡舍,闲学相牛经。
江浦渔歌远,人家绩火青。
遨游无定处,随意宿丘亭。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农家》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农家生活的平静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盗息无排甲,
兵消不取丁。
频过门鸡舍,
闲学相牛经。
江浦渔歌远,
人家绩火青。
遨游无定处,
随意宿丘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家的宁静景象。诗的开头写到农家没有盗贼的侵扰,没有战争的破坏,农民们可以安心耕种。接着,诗中提到作者经常经过鸡舍,闲暇时学习养鸡的经验。这表达了作者对农业生活的熟悉和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江浦渔歌的遥远声音,以及人家炊烟的青翠。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与农家生活相得益彰。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自由和随意,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随意地在丘亭中过夜。

整首诗词通过对农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田园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农家的宁静和安详,以及作者对农民劳动的敬意。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ào xī wú pái jiǎ, bīng xiāo bù qǔ dīng.
盗息无排甲,兵消不取丁。
pín guò mén jī shè, xián xué xiāng niú jīng.
频过门鸡舍,闲学相牛经。
jiāng pǔ yú gē yuǎn, rén jiā jī huǒ qīng.
江浦渔歌远,人家绩火青。
áo yóu wú dìng chù, suí yì sù qiū tíng.
遨游无定处,随意宿丘亭。
韵脚: 拼音:bīng xiāo bù qǔ dī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注消,灭也。” 消雰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魏志》 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京剧《贵妃醉酒》 又如消索(灭尽,散亡);消炎(消除炎症;消除炎热);消弭(消灭停止) 消失,完全不存在 内君 消xiāo ⒈溶解,散失~融。~散。~失。瓦解冰~。 ⒉除去,灭掉~除。~炎。~毒。~灭。 ⒊减少,耗费~磨。~耗。~费。 ⒋排遣,度过~遣。~愁。~夏。 ⒌需要不~说。只~两天。 ⒍经得起吃得~。更能~几番风雨。 ⒎ ⒏ ①不利的,否定的除去~极因素。 ②不主动,不求进取克服~极态度。 ⒐ ⒑ ⒒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取〈动〉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 耳)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宋·苏轼《阳关词》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 取qǔ ⒈拿,得到~书。~款。~得成绩。 ⒉采用,选用,接受~材。录~。去粗~精。~长补短。 ⒊寻求~乐。求~。~笑(开玩笑)。 ⒋攻克,强夺~城。夺~。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齐。~决。 ⒍〈古〉通"娶"。 ⒎ ⒏ ⒐ ⒑ 取qū 1.通"趋"。趋向。 2.通"趋"。疾走。 3.距离;相隔。 4.见"取虑"。

:丁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小的立方体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