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险绝颇怜今昔地

"险绝颇怜今昔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4:31:33


简介: “险绝颇怜今昔地”出自明代苏祐的《李牧祠下眺望作》,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ǎn jué pō lián jīn xī dì,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出处: 《李牧祠下眺望作》
内容:
泉源冰窦入春分,鸟语花香迟客闻。
戍鼓寒沉龙塞月,夕烽晴照雪山云。
年来近野多戎垒,时过回阳几雁群。
险绝颇怜今昔地,莫教空说李将军。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苏祐
诗人:
翻译:

《李牧祠下眺望作》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苏祐。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泉源冰窦入春分,
鸟语花香迟客闻。
戍鼓寒沉龙塞月,
夕烽晴照雪山云。
年来近野多戎垒,
时过回阳几雁群。
险绝颇怜今昔地,
莫教空说李将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色宜人但又充满历史沧桑的场景,诗人站在李牧祠庙下眺望,感叹着时光的流转和战乱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变迁。诗中通过描写春分时节泉水从冰窦中涌出,鸟儿的鸣叫和花香的飘荡,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而在这美好的景象中,却听到了戍鼓的声音,寒意沉沉,月亮高悬在边塞上,晚霞映照着雪山和云彩。诗人感叹近年来这片土地上战争频繁,戍垒众多,经历了许多岁月的变迁,回阳时节几只雁群飞过,景色险绝,使他对过去和现在的地方产生了深深的怜惜之情,不愿看到这里的将军李牧被人空谈而不加实际行动。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感叹和怀念之情。首句以泉水从冰窦中涌出,春分时节的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喜悦。接着描述了戍鼓声和边塞的冷寒,月亮高悬的景象,给人一种边塞战事频繁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近年来战事频繁、戍垒众多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历史的怀念和对李牧将军的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不要只是空谈,而是能够实际行动,为李牧将军和这片土地做出贡献。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变迁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战乱时代和将领英勇事迹的思考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实际行动的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uán yuán bīng dòu rù chūn fēn, niǎo yǔ huā xiāng chí kè wén.
泉源冰窦入春分,鸟语花香迟客闻。
shù gǔ hán chén lóng sāi yuè, xī fēng qíng zhào xuě shān yún.
戍鼓寒沉龙塞月,夕烽晴照雪山云。
nián lái jìn yě duō róng lěi, shí guò huí yáng jǐ yàn qún.
年来近野多戎垒,时过回阳几雁群。
xiǎn jué pō lián jīn xī dì, mò jiào kōng shuō lǐ jiāng jūn.
险绝颇怜今昔地,莫教空说李将军。
韵脚: 拼音:xiǎn jué pō lián jīn xī dì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险 (形声。从阜,佥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险 险(雞)xiǎn ⒈地势扼要,难于通过~要。~阻。天~。 ⒉地势不平坦~以远,则至者少。 ⒊危,不安全危~。冒~∶~。~症。~境。 ⒋狡诈,狠毒~诈。~恶。~毒。阴~。 ⒌几乎,差一点~遭暗算。~些丧命。 险jiǎn 1.少。 险yán 1.岩岸。

:绝 (会意。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引申为断,断绝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 绝jué ⒈断,隔断~交。~缘体。 ⒉完,完全,穷尽气~。~无例外。~处逢生。敌人陷入~境。 ⒊极,非常~密。~伦。~妙。~大多数。~无仅有。〈引〉高超,独特~技。~招。 ⒋一定,无论如何~不允许贪赃枉法。 ⒌ ⒍ ①极端,非常~顶的聪明。 ②最高峰泰山~顶。会当凌~顶。 ⒎ ①最,极~对可靠。 ②完全,一定~对办得好。 ③无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对存在于相对之中,在相对中有~对。 ④只根据一个条件测算的~对温度。~对高度。 ⒏ ⒐

:颇 (形声。从页,皮声。页,人头。本义头偏) 同本义 颇,头偏也。--《说文》 偏,倾斜,不平正 循绳墨而不颇。--《楚辞·离骚》 天不颇覆,地不偏载。--《史记·匈奴列传》 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书·洪范》 又如颇覆(偏至一侧,只覆盖一部分。喻偏颇不公平;倾覆,倾倒);颇廻(偏差不正);颇侧(偏侧,不正);颇缘(饰有斜纹的边缘) 偏邪,不公正 君刑已颇,何以为盟主?--《左传·昭公二年》 朝廷不颇。--《荀子·臣道》 刑之颇纇。--《左 颇pō ⒈偏,偏差偏~。 ⒉很,稍微,相当的~多。~似(很像)。山界~开(颇开稍微开阔了一些)。~不容易。 颇pǒ 1.不可。 颇pò 1.姓。明有颇廷相。见《明史·张承荫传》。 颇pí 1.参见"颇我"。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说文》 矜憐抚掩之也。--《尔雅》 独不怜公子姊邪?--《史记·魏公子列传》 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所怜者。--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可怜(值得怜悯);怜见(哀矜,怜悯);怜拯(怜悯拯救);怜鉴(哀怜审察);怜闵(哀怜,同情) 爱,惜 憐,爱也。--《尔雅》 楚人怜之。--《史记·陈 怜(憐)lián ⒈同情~惜。~悯。 ⒉爱惜~爱。 ⒊ ①可爱百花高楼更可~。 ②值得同情可~身上衣正单。 怜líng 1.见"怜悧"﹑"怜牙悧齿"。

:今 (会意。从佶亼。本义现在) 同本义 今,是时也。--《说文》 今,时辞也。--《苍颉篇》 迨其今兮。--《诗·召南·摽有梅》 于今三年。--《诗·豳风·东山》 吾今召君矣。--《史记·汲郑传》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燕策》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今之高爵显位。--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今 今jīn现在,现代,跟"古"相对~时。~日。~年。从~天起。古为~用。~昔对比。~非昔比。

:昔 (象形。象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本义干肉) 同本义 昔,干肉也。--《说文》 假借为昨。”从前;过去(与今”相对) 二曰昔酒。--《周礼·酒正》。挚 昔之人无闻知。--《书·无逸》 自古在昔。--《诗·商颂·那》 昔者,圣王之作易也。--《易·说卦传》 昔栾武子。--《国语·晋语》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崔颢《黄鹤楼》 昔自郡城。--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抚今追昔;今非昔比;今胜于昔;在昔(过去,从前);昔来(往日以来);昔士(古之贤人) 昨日 昔者 昔xī ⒈从前,过去,跟"今"相对~者。~日。今非~比。 ⒉〈古〉夜通~不寐矣(寐睡着)。 昔cuò 1.通"错"。交错。 2.通"措"。犹用。

:地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杜甫《越女词》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如